亲贝网

清明节来临 孩子眼中的清明节是什么样的

观察

2018年04月04日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清明节时,孩子可能会问有关“死亡”的问题,那么,我们应当如何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讨论“死亡”这个话题呢?

EXCUSE ME,什么是“死亡教育”?

复杂的说:死亡教育可以帮助人们正确地面对自我之死和他人之死,理解生与死是人类自然生命历程的必然组成部分,从而树立科学、合理、健康的死亡观;可以消除人们对死亡的恐惧、焦虑等心理现象,教育人们坦然面对死亡;使人们思索各种死亡问题,学习和探讨死亡的心理过程以及死亡对人们的心理影响,为处理自我之死、亲人之死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简单的说:死亡教育就是让幼儿明白生死是正常的,是一种规律,并不神秘,无需恐惧。

SO,为什么要与孩子谈论“死亡”?

因为死亡是每个人在成长中必将面对的话题。避而不谈只会增加死亡的神秘感,引起孩子不恰当的想象,甚至是对死亡的极度恐惧。

让孩子正确地了解死亡,不但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反而可以让孩子更加热爱生命。所以,和孩子讨论死亡是必要的,当孩子正确理解死亡,他才能更加尊重和爱惜生命。

WOW ,如何与孩子谈论“死亡”?

1、尊重幼儿的天性

在祭奠亲人或祖先时,孩子可能会问到和死亡有关的敏感话题;在踏青时与孩子聊一聊清明节习俗,并用故事的形式告诉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习俗。

例如,每逢清明时节,古人也会放风筝,他们把自己知道的所有灾祸、疾病都写在风筝上面,然后等风筝升到天空时就剪断风筝线,让它随风飘逝,据说这样能放掉“晦气”、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一年平安吉祥。

2、遵从幼儿的年龄特点

0~4岁

特点:对“死亡”没有概念,也很难明白死亡的概念。

Tips:用一些比喻、拟人的方法解释“死亡”。

比如可以把孩子心爱的玩具坏了,没法恢复了,比喻为“死亡”。也可以把“死亡”比喻为人生了很严重的病,无法救治,要离开很长一段时间,如果家里有老人去世,就可以这样告诉他们,让他们对死亡有个粗浅的认识。

4~7岁

特点:已经有了一定的社会认知能力,已经能够接受死亡的观念,但不知道死亡会发生在每一个人或自己的身上。

Tips:培养幼儿安全意识,告知死亡是危险的。

这个阶段首要的目标就是“安全”,要让他们知道“死亡”是一件危险的事情。危险的东西不能去碰,哪里有危险都需明确告知幼儿。

3、正面回答有关“死亡”的问题

不管是哪个年龄段的幼儿,在他们问及有关死亡的问题时,都请家长坦然回答,让孩子知道死亡是一件十分正常的事情,是每个人到了一定年龄就自然而然会经历的。如果家长对这个话题非常敏感、忌讳或禁止谈论,就有可能把“死亡”这个概念和可怕的东西联系起来,进而让幼儿产生恐惧。

(原标题:你眼中的清明节VS孩子眼中的清明节)

+1

来源: 作者:高晓燕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