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挖红薯 扫鸡舍 实践育人广州中小学花样百出

观察

2017年11月16日

 

日前,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强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语文、数学等学科课程并列设置,从小学到高中,各年级全面实施,所有学生都要学习,都要参加。

记者了解到,事实上,自2003年开始实行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以来,目前,广东许多中小学已经将综合实践活动纳入课程体系。广州现有的综合实践课程开展情况如何?新的综合实践课又该怎么上?记者近日进行了追访。

现状|广州多校开设综合实践课程

记者了解到,广州多所学校已开设综合实践课程,课程内容五花八门,评估标准不尽相同。

挖红薯、摘冬瓜、扫鸡舍、当老师……11月4日至10日,华师附中全体高二学生奔赴清远华侨农场,被分散到多个自然村的农户家中,开始了跟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的学农生活。据了解,全体学生每天会随着农户一起,体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乡间生活,并利用空余时间在当地开展农作劳动、社会服务、社会调查和研究性学习。

华附学生帮农户清扫鸡舍

按照教育部的最新要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作为必修课程,从小学到高中各年级全面实施,所有学生都要参加。小学1—2年级,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小学3—6年级和初中,平均每周不少于2课时;高中执行课程方案相关要求,完成规定学分。

其实早在2003年,作为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已经列入国家课程。2003年秋季,广州市各小学和初中的起始年级、起始学科全面进入新课程实验,部分中小学也开始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探索。目前,该课程已在不少中小学以不同的形式全面开设。

以广州市中小学传统综合实践活动“学农”为例,发展至今,已经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下地劳动。对于很多广东学生来说,“学农”已经成为学习生涯中的“必修课”。以华附为例,该校从1990年开始组织学生学农,现在,学农已成为该校校本课程,拥有自己的教材和相关记录以及评价方式,而通过“三同”(即“同吃、同住、同劳动”)了解“三农”也成为了华附学农实践活动的主要特色。华附学生不仅帮忙干农活,还给农家小孩辅导功课。

华附每届学农学生都会给当地孩子们上课

而在“学农”以外,不少学校也开设了独具特色的综合实践课程,例如广州市第十六中学的金融理财特色课程,不仅在校内构建了完整的开展商品交易会活动的运行机制体制,此外,还与金融企业和高校合作开展综合实践课,让学生们走进银行和证券交易所见习实习并撰写报告和论文。而广东实验中学附属天河学校的校本综合实践活动课则涵盖了近100门课程,由学生自主选课,内容涵盖科技、体育、艺术等多个方面,且注重动手实践、亲身体验,学生每学期至少要选修一门课。课程结束后,学生除了提交传统的纸质作业以外,还通过制作电子相册、小视频和举办讨论会等方式来记录活动实践课的内容。

不过,记者发现,由于该课程缺乏统一标准,不同学校的课程内容、开展情况和评估体系也五花八门。有的将研学旅行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有的把社团活动视为综合实践活动课;也有的将参与社区服务、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内容。而在评估方面,有学校建立了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登记册,学生的各项活动都记录在案。学生在实践活动结束后,要自己记录实践的流程和体会,并由家长签字,还要由服务的单位从工作态度、任务完成情况和工作效率三个方面进行评价,打出等级。也有学校规定学生必须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达到指定课时,但内容不限。

 

师资|每校至少配备1名专任教师

教育部教材局负责人强调,在活动过程中,教师不能用上课的方式去“教”学生,而要成为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组织者、参与者、促进者。《纲要》提出,要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相对稳定的指导教师队伍。原则上每所学校至少配备1名专任教师,主要负责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其他学科教师开展校本教研活动。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广州,校内设置专职教师来管理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情况还比较少,许多学校都是由学科教师或者社团指导老师兼任。

不过,在华附副校长肖朝云看来,开好综合实践课,关键还是要引入丰富的社会资源。“单纯的专业学科的老师并不能够承担所有的社会实践活动课。学校一定要拓展社会实践的外延,把更多的眼光放在校外,寻找校外导师,导入社会资源。”肖朝云表示,华附会根据文件要求对现有课程进行整合,让综合实践课更具备系统性、严谨性、专业性和科学性。

而在校内师资利用方面,广东实验中学初中部教学处主任丁之境认为,要积极地调动老师们的积极性。“省实不少实验员、图书管理员等非学科老师都拥有某一方面的特长,比如是机器人组装高手,或者在创新创客方面颇有建树,这些老师在学校开设校本课、组建团队,带领学生外出比赛,获得国家级乃至世界级的大奖。”丁之境表示,中小学综合实践课成为必修课后,学校也将会把这门课和现有的教学课程及德育课程等资源进行整合,形成课程体系。

广东实验中学的学生到西安进行研学旅行

南武中学德育处主任莫月霞表示,社会实践课成为必修课后,将会在开发老师的第二智能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比如,数学老师可以去带地理实践课,语文老师也可以开发自己的音乐特长,这样就把老师‘盘活’了。新课改更强调跨学科思维,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是一个跨学科实践课程,我认为这也是未来老师和学生的教学走向。”

反响|成为必修课很有必要

此次将中小学综合实践课纳入必修课范畴,在不少老师和专家看来很有必要。肖朝云表示,社会实践是一种更高效、更生动的教育方式,在育人功能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即“实践育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生通过实践的学习,可以和学科学习发生关

系,跨学科综合运用知识去解决实际的问题,这是任何课堂都替代不了的。”肖朝云表示,实践

课成为必修课后,能够推动全省、全国各地各种类型的学校都因地制宜地对学生进行实践教育,让整个教育的内涵更加丰富,也能够更加达成教育的目的。

“《纲要》实施后,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将更具规范性。”广东实验中学附属天河学校教学处副主任曹莹认为,《纲要》实施后,无论是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是老师的综合能力都是一件好事。

浙江工商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教学部主任王晓华表示,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都注重开设综合实践活动类的课程。此次教育部正式发文将这门课程纳入必修课,对‘填鸭式教、唯分数论’等是一个很好的修正。不过王晓华强调,学校千万不要为实践而实践,要明确实践课的意义和目的,了解社会,探索自然,注重合作,知行合一。

(原标题:扫鸡舍、开交易会……实践育人,广州中小学“花样百出”)

+1

来源: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