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科学家首次揭示寨卡病毒致新生儿缺陷根源

观察

2017年09月30日

寨卡病毒(Zika)之所以被重视,与其在全球多国传播并引发新生儿畸形有关。为什么这一“古老”的虫媒病毒会在近两年“恶化”?这次,是中国团队首次找到答案,相关成果刊登在了近期的《Science》期刊。

1947年,寨卡病毒(Zika)首次在乌干达的猴子体内被发现。作为一种蚊媒病毒,寨卡主要通过伊蚊传播,会引发一种自限性急性传染病,包括皮疹、发热、关节痛或结膜炎等症状。这些病症都较为轻微,所以并未引发广泛关注。

2015年,事情开始变得糟糕。巴西出现了首例婴儿头部畸形的病例,且发病率急剧上升,疫情蔓延至84个国家。后续研究表明,孕妇感染寨卡病毒可能导致胎盘功能不全、胎儿宫内发育迟缓、胎死宫内和新生儿小头畸形等。此外,寨卡病毒还会通过性行为进行传播,或可导致雄性小鼠不育。

为什么寨卡病毒会引发新生儿畸形,并在近几年引发全球健康危机?这次是中国的科学家们最先找到了答案——病毒发生氨基酸突变,导致其结构蛋白变化,从而更易入侵脑细胞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

病毒突变,导致小头畸形

这一重大成果是由军事医学研究院秦成峰研究员、中科院遗传发育所许执恒研究员带领的团队发现的。他们第一次揭示了寨卡病毒“黑化”的原因——2013年该病毒发生了氨基酸突变!

该团队在病毒的一个结构蛋白pRM上发生了单氨基酸位点突变,将其命名为“S139N”。这一突变导致结构蛋白的一个丝氨酸被精氨酸取代,是寨卡病毒从2010年至2016年经历“无数变化”中的一个。特殊的是,S139N突变会导致病毒保护层发生变化,从而使其更容易杀死小鼠和人类的脑细胞。

这一研究让我们了解寨卡病毒致病的关键位点,从而为病毒控制、疾病治疗提供了很好的切入点。

(原标题:中国团队首揭寨卡病毒致新生儿缺陷根源)

+1

来源: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