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教学中渗透食品安全教育或提高学生防范意识

观察

2017年09月30日

食品安全关系到人的生命,创造和谐社会首先强调人的安全,而又“民以食为天”,所以作为化学教师,在教学中结合学科特点和知识内容有机地渗透食品安全教育是义不容辞地责任。

1、结合化学教材,渗透食品安全教育

1.1深入挖掘教材

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载体,其中蕴含丰富的化学食品安全的素材,教学中应充分挖掘并使用,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更系统掌握食品安全知识,提高食品安全的防范意识。在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很多主题与食品安全教育关系密切,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课堂教学内容,采撷生活中实例,联系生活中的食品安全问题,把食品安全教育全方位、多层次的融合到化学教学中去。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甲醇的性质时,提出下列问题:假酒中毒是因为假酒中什么成分超标?假酒的气味与真酒有什么区别?甲醇勾兑的酒为什么可以以假乱真,难以辨别?问题刚提出,学生们立刻激烈地讨论起来,气氛很热烈。由此可见,挖掘教材中化学知识的生活内涵,不仅让学生们体验到化学知识的价值,也使其认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1.2在练习中有意识的渗透食品安全教育

习题训练是巩固知识的一种重要形式,同时也可成为考察学生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处理能力的特殊手段。

例如1,“三鹿”事件被吵得沸沸扬扬,其罪魁获首三聚氰胺是否成为来年高考命题热点,我们不得而知。笔者结合考试大纲及新课标化学要求编纂小题一道,敬请指教。

如图一为三聚氰胺(英文名Melamine),是一种三嗪类含氮杂环有机化合物,重要的氮杂环有机化工原料。中国曾爆发三鹿婴幼儿奶粉受污染事件,导致食用了受污染奶粉的婴幼儿产生肾结石病症,其原因就是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

写出三聚氰胺分子式_______,其主要官能团为_________;

三聚氰胺最早被李比希于1834年合成:由电石(CaC2)制备氰胺化钙(CaCN2),再制成三聚氰胺。请写出高中学过的用电石制备另一可燃气体反应_________,目前因为电石的高成本,双氰胺法已被淘汰。与该法相比,尿素法成本低,目前较多采用。尿素以硅胶为催化剂,在380—400温度下沸腾反应,写出尿素分解生成三聚氰胺的方式___________。

这样的习题不仅让他们从学科角度学会解决与生产实际相关的问题,也在无形中渗透了食品安全教育。

2、结合化学实验,渗透食品安全教育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化学的发展离不开实验,学习化学也离不开实验。

2.1利用课堂演示实验,穿插食品安全教育

现行教材中,一些演示实验稍加改进,可以有机的把食品安全教育结合进去。例如,高盐饮食已成为国人健康问题的一大危害,笔者把教科书化学1《溶液的配制及分析》中“活动与探究”的演示实验,由配制100mL0.1mol/LNaCO3溶液改为配制250mL0.4mol/LNaCl溶液。这样所需溶质NaCl的质量非常接近6克,这就是国际上公认的成人每日的食盐标准量。但6克到底是多少呢?把称量好6克的食盐的量展示给学生,接着把6克食盐装进啤酒瓶盖内,让大家清楚6克食盐在啤酒瓶盖中所占的体积,告知学生,如果家里是三口之家,每天做菜前,可以把一天的盐通过今天学习到的知识就称量好。

2.2开展家庭小实验,强化食品安全防范意识

开展家庭小实验,是化学实验教学的扩展和深化,它对于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双氧水因其具有良好的漂白性而被大量不法分子添加到食品中去,以改善食品的外观色泽。在学生中开展双氧水泡牛百叶的家庭小实验,学生们自己准备材料,观察被双氧水浸泡过与未被双氧水浸泡过的牛百叶的区别。综合学生们各自摸索出的不同鉴别方法,总结出较为实用较为方便的鉴别的方法。

3、利用研究性学习课程,渗透食品安全教育

“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的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引导学生确定以化学与食品安全相关的课题。如某区早餐摊油条使用膨化剂(明矾)剂量调查,硫磺熏干果市场调查,防腐剂在食品中的应用与危害等。我把每个研究性学习小组的研究成果,以图片、文字稿的形式在学校橱窗展出,让更多的师生了解食品安全与化学的关系,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次活动,深受社会群众的好评,同时,学生们都很兴奋,表示第一次感觉学到的化学知识有了用武之地。这种教学活动,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新理念。

(原标题: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食品安全教育)

+1

来源: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