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倒奶杀牛风波不断上演 倒奶怪圈何时结束

观察

2015年02月09日

 

_.._.._resfiles_2015-02_09_s_3180_1974

去年年底以来,我国多地出现了“卖奶难”,在河北、山东、内蒙古等产奶大省,不少奶农因为生鲜奶滞销,迫不得已开始倾倒牛奶、贱卖奶牛甚至宰杀母牛,以降低成本、减少损失。也有不少市民担忧,不断上演的“倒奶杀牛”风波,会不会影响苏城百姓餐桌上的用奶?

根据统计部门的数据,2010年以来,我市奶牛养殖一直稳定在2.3万头左右。2014年,我市奶牛存栏量预计达2.39万头。究竟是何原因导致了奶农们的“倒奶杀牛”疯狂举动?苏州奶牛养殖行业是否会受到波及?苏州奶业又该问路何方?记者展开了调查。

算一算养殖奶牛究竟是亏了还是赚了?

在常熟沙家浜沙南村惠龙牧场,记者见到奶农惠希龙时,他正在牧场里忙碌。58亩大的牧场,凝聚了惠希龙大半辈子的心血,也寄托了他整个家庭的全部希望。

今年65岁的惠希龙,年轻时养过蜜蜂,做过粮食生意。2000年时,他毅然投身到了奶牛养殖这一行。15年的养殖奶牛经历,中间也经历了风风雨雨,然而结果却似乎证明,当初他的选择和判断是正确的:当初东拼西凑筹集了800多万元,建设了如今的这个牧场,当时的奶牛大大小小一共只有150头。15年过后,牧场规模变大了,各种设备齐全了先进了,奶牛也增加到了700多头,总资产比当初翻了四倍多。如今,惠希龙对同行中频频出现的杀牛、倒奶事件也感到困惑,对他来说,虽然目前还没有遇到那样的压力,然而同行中出现的这些苗头又的确让他不安。

“杀牛、倒奶这样的情况,对整个奶牛养殖和乳品行业来说,肯定不是好现象。”惠希龙告诉记者,当初,他刚开办牧场时,每公斤鲜奶只有2元钱左右,此后是一路攀升,到2013年,每公斤5块多了还是供不应求。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让整个中国的乳品行业深受打击。即便在那样的情况下,自己的牧场受到的冲击和影响也是很小。

“从开办牧场的第一天,我就告诫自己,要养就要养好品种的奶牛,要卖就要卖高质量的奶。”惠希龙说,15年来,他和家人一直照着这个目标去做。在惠希龙看来,要想产出高品质的牛奶,两点特别重要,一是奶牛要吃得好,那么它产出的奶品质自然不会差。为此,惠龙牧场的草料,不少都是从美国、加拿大、西班牙等国家进口。二是管理要跟得上。惠希龙和家人特别注重对牧场的管理,对挤奶工、保洁员的考核,都是严格而认真,在挤奶、储存、运输等任何一个环节,都来不得半点马虎,都按照规范操作。惠希龙给记者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在他的牧场里,每到挤奶时间,挤奶工都会用毛巾擦干净奶牛乳房,手工挤掉三把奶,然后再用机器挤奶。对一些散户或小型牧场“来说,头三把奶有的根本舍不得扔掉,而是收集起来当鲜奶卖,但我从来不那样做,扔就扔掉,没有啥舍不得的。”惠希龙说,也正因为如此,自己牧场所产的牛奶质量,在同行牧场中都是顶呱呱的。哪怕是到了2014年年底,在全国各地生鲜奶价格大幅下跌的大背景下,作为苏州双喜乳业的合作牧场,他供应的生鲜奶基本还能维持在5元左右一公斤。

 

_.._.._resfiles_2015-02_09_s_3174_1971

在惠龙牧场的700多头奶牛中,目前能正常产奶的奶牛在300多头,每天产奶7吨多。这些奶牛的饲料成本、加上员工开支,牧场每天开销在23000元左右。惠希龙说,他也早核算过了,自己牧场各方面的管理都比较严,给奶牛的饲料也很讲究,因此生鲜牛奶的最低成本价是4.5元左右一公斤,如果售价超过这价格,那么有点赚头,如果售价低于这个价,那对他来说,压力也会骤然加大,毕竟,每天都是两万多元硬性开支。

惠希龙说,据他了解,同行中出现杀奶牛的,不少都是选择产奶量比较少、健康状况相对较差的奶牛先下手,而所倒掉的奶,也是无人收购而过期的奶。这次卖“奶难危机不仅是一次考验,更是一次重新洗牌。”惠希龙说,2月5日,他从浙江一位养殖奶牛的朋友那里了解到,对方的牧场有近5000头奶牛,最近由于鲜奶价跌破了他所能承受的范围,无奈之下淘汰了900多头奶牛。而山东、河北等地,一些奶农杀牛、倒奶情况也比较多。

“对奶农来说,牛是命根子,如果不到万不得已,谁舍得杀牛呢!”针对同行中出现的杀牛情况,惠希龙的话语中也满是叹息。惠希龙说,一头好点能产奶的奶牛,一般能卖2万多,如果杀掉卖肉,那最多也就八九千元。在目前生鲜奶难销、难以卖出价格的情况下,对奶农们来说,想方设法开源节流,努力找准企业盈亏的平衡点。而杀牛,也成为降低生产成本最直接有效的途径,以此来控制牧场亏损,保本经营。

惠希龙说,从今年1月的价格来看,虽然生鲜奶销售价格略有下降,不过,跟其他省市生鲜奶最低3块多一公斤相比,自己牧场的生鲜奶价格还算高的。对于自己鲜奶的收购上家双喜乳业,在全国奶业大环境不是很好情况下,还能尽量不压低价格收购牛奶,赚钱不忘养牛人,这让惠希龙略感欣慰。对乳品企业来说,如果“不能和奶牛养殖户共同抱团取暖,如果哪天牛都没了,奶又从何而来呢?这是唇亡齿寒的关系。”

谈起未来,惠希龙表示,从目前来看,他唯一能做的,还是一如既往管好自己的牧场,让这些奶牛吃好,产出高品质的奶,靠品质去赢得市场。自己从业15年来,也从未遭遇过类似情况。我的牧场最多可以“容纳1000头奶牛,如果一切顺利,我会将规模扩大到1000头,如果大环境实在不行,那么也只好缩小规模,打打牛的主意了。”  问一问

 

_.._.._resfiles_2015-02_09_s_3180_1975

是什么让奶农频频上演“倒奶杀牛”?

在张家港市凤凰镇南市村,苏州云兰奶业老总陆火林,最近一段时间,眼看着市场上生鲜奶的价格一跌再跌,作为业内人士,他也是忧心忡忡。

“如果生鲜奶照这样一直跌下去,那么奶农肯定是无法承受了,最终杀牛倒奶事件会越来越多。”陆火林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一头成年奶牛,每天要吃的草料在50公斤左右,如果牧场条件好点,对奶牛的饲养要求高一些,各种搭配的混合饲料,也要在30公斤左右。一般说来,一头奶牛一天的伙食费在50元左右。当奶牛产完小牛,除了小牛要吃的部分牛奶外,在此后一年多时间里,一头奶牛每天能产20公斤左右的生鲜奶。一头奶牛,一年能为它的主人贡献3000元左右的净利润。

“2014年上半年,生鲜奶每公斤收购价还在四块五到五块左右,然而到了现在,生鲜奶价格只有每公斤四块二左右。”陆火林说,除了奶牛每天要吃的草料,再加上场地、设备、人工等成本,这样的收购价,的确让奶牛养殖户欲哭无泪,因为刨除各种开支,光靠售卖生鲜奶,奶农是亏的。奶农也会陷入一个恶性循环,奶牛越多,产的奶越多,奶农会亏得越多。也正因为如此,才会出现有的奶农只能无奈杀牛、倒奶情况。

陆火林坦言,自己的牧场跟别的牧场有所区别,自己还有后期的乳品加工企业,虽然前期的养殖不赚甚至有所亏,然而,在后期乳品加工销售过程中,还能有所盈余,正好能打个平手。

究竟是何原因导致了目前生鲜奶价格的一路下跌?陆火林说,在他看来,导致这一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首先,国外奶粉的冲击。在前两年,国外的奶粉进入中国,每吨是4-5万元,然而,目前进口奶粉价格下跌到了2万左右一吨。对国内一些大品牌乳企来说,本来他们的乳品加工要采用生鲜奶,如今国外奶粉价格下跌如此厉害,他们往往选择用国外进口奶粉来复原成液态奶,由于1吨奶粉能复原成8吨液体奶,因此,复原的液态奶,每公斤的成本在2.5元左右,比起生鲜奶的每公斤4块多成本,奶粉便宜了近三分之一,乳品企业当然是青睐选择奶粉复原而抛弃生鲜奶了。其次,进口牛奶增多,对国内的乳品市场带来不小冲击,从而导致国内一些乳品企业的市场占有量缩小,这也导致了他们的生鲜奶的收购在减少。此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便是国内消费者的消费心理还不够成熟,在消费过程中,还是被广告牵着鼻子走。“从牛奶的品质来说,最好的当然是鲜牛奶,次之是奶粉,最后才是复原乳。”陆火林说,在上个世纪90年代,当初他刚开始涉足乳品加工时,那时的生鲜奶市场占了90%左右,而如今,各类通过复原而成的灭菌乳、常温奶则占了市场份额的90%。当下,主动购买生鲜奶消费的群体,大多以老人群体为主,要么是学生。

 

“如果大家都老老实实做牛奶,也不会出现那么多风雨和问题了,三聚氰胺事件,对当时整个国内的乳品行业冲击还是非常大的,此后几年,经过行业洗牌,整个行业才开始好转起来。”陆火林说,到了2013年前后,那是奶牛养殖户的春天,各个牧场所产的生鲜奶是供不应求,甚至出现了“奶荒”。也正因为如此,全国各地一窝蜂地新建了不少牧场,大量从国外进口奶牛,而养殖规模,也从原来的分散型向集中规模转变。“大规模的集中养殖,对于奶源的质量管理,的确是好事,然而,这也无形中增大了养殖户的风险。”陆火林说。

如今,陆火林的牧场里,一共养了400多头奶牛,再加上其他跟云兰合作的牧场,目前每天所产的鲜奶在5-6吨左右,基本能做到自产自销。“只要不出现严重亏损,日子还能过得去,我会继续坚持下去。”陆火林说,钱赚多赚少不是关键,最关键的是他放不下那一百多号跟自己一起打拼共命运的员工们。

其他业内人士分析也认为,造成奶业“寒潮”的原因,是国外大量原奶低价倾销,冲垮了国内原有的市场格局。由于国际奶价持续下跌,国内又加大进口奶粉数量。乳企为了降低成本会选择低价的进口奶粉,这就导致了国内鲜奶价格下跌,企业拒收鲜奶的现象不断发生。

也有专家认为,饲料售价居高不下、人工等养殖成本上升、奶价不稳甚至下跌、乳企压价伤农、消费者过于青睐进口奶粉等原因,也导致了奶农们的“倒奶杀牛”。

挺一挺奶企反哺牧场

让奶农稍微定心

“先有奶牛养殖户的稳定,才有牛奶质量的稳定,也才有市场和企业的稳定。”双喜乳业(苏州)有限公司总经理许耀强表示,作为苏州的本土乳品企业,他们也一直在关注国内各地的奶农杀牛倒奶事件。许耀强说,根据他所了解和掌握的情况,当前,小规模养殖户确实存在卖奶难的现象,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问题。不过,苏州目前规模户的生鲜奶的价格总体上比较稳定。比如,双喜乳业1月份的收购价为4.84元/公斤,维持在较高水平。

许耀强告诉记者,2013年整个牛奶行业供不应求,奶源十分紧张,奶农的养牛积极性被“点燃”,大量扩建牧场、进口奶牛,全国一年引进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外的青年牛达20万头,苏州不少养殖户以每头两万多的高价购买进口牛。“这些牛配种时都经过性控处理,繁育后代九成以上都是母牛,因此牛群的数量迅猛增长。”许耀强说,奶牛养殖规模的盲目扩张造成了奶源供应出现剩余,确实存在“卖奶难”,但是对于规模户影响不大,虽然收购价格下跌,但目前我市规模户抗风险能力比散户强。

对于近期各地出现的“倒奶”“杀牛”现象,许耀强更倾向于认为这是乳品行业转型升级的一次自我调整。在许耀强看来,乳品行业是个非常脆弱的行业,这么多年来,双喜一直把企业的“社会责任”放在首位,宁可企业不做大,也不能出安全问题。为此,双喜公司多年来坚持采用“自建牧场”和“规模化牧场合作”两条腿走路方式。为了保证收购生鲜奶的质量,双喜乳业从牧场饲养开始全程监管,相关质量检测部门的工作人员每两三天就要到牧场巡查一番,从牧场的环境卫生到奶牛的饲料选择,再到收购生奶的质量检测,全部都要建立电子档案。这样既保证了奶源供应、奶品质量,又保障了奶农的利益。“我们现在共有奶牛3500多头,其中3000多头分散在苏州全市六家大型牧场,500多头在泰兴新建的自有牧场。”许耀强说,为了保证旺季牛奶的供应,2014年,双喜公司在泰兴开始建设新牧场,牧场养殖奶牛规模可达2000头,年产生鲜奶约8000吨。

许耀强表示,去年下半年开始,国内一些生鲜奶开始出现滞销,外地的一些牧场也找到双喜公司,虽然这些牧场提供的生鲜奶质量不错,价格也便宜许多,然而,双喜还是优先选择合作牧场的生鲜奶,收购价也是基本没有太大变化,基本维持在4.8元/公斤以上,这样做也是为了保证合作牧场不会像别的省市的奶农一样,为生鲜奶无处可售和低于成本价而发愁,避免杀牛倒奶情况的发生。目前,双喜公司也在积极采取措施应对当前的市场消费低迷,今年公司加大了设备投资,更侧重于巴氏奶产品的生产。而巴氏奶也就是俗称的鲜牛奶,保质期相对较短,一般只有3-5天,而它的营养价值却是最好的,所以需求量稳定,城市里的奶品消费越来越侧重于巴氏奶。

记者调查中了解到,早在1月8日,在各方关注下,农业部下发通知,要求各地要千方百计组织协调加工企业保证生鲜乳收购,通过各种形式督促乳品企业履行收购合同,积极收购,善待奶农,力争做到不拒收、不倒奶、少限收、少卖牛。

 

专家迫切需要解决“杀牛倒奶”问题

苏州大学商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沈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国内多个省市陆续上演的奶农倒奶、杀牛现象,他也一直在关注。“引发奶农倒奶、杀牛,最重要的一个原因,还是奶农的信息不对称。”沈建表示,对许多中国农民来说,似乎陷入了这样一个“悖论”怪圈,那便是看到什么东西赚钱,跟着去种植、饲养,结果却是种什么,什么卖不掉,不种什么,这些东西又涨价。比如当下,当生鲜奶的市场收购价格低于养牛的成本价时,对奶农们来说,“杀牛倒奶”是他们弥补损失继续生存的理性选择,然而,这样一种方式,并非经济持续长久稳定发展的“理性”选择。可以预见的一个情况便是,当奶农们纷纷“杀牛”选择自保的同时,未来不用多久,便是牛奶的涨价之时。因此,在当前情况下,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采取必要的措施,来预防和控制“奶农杀牛”的行为。沈建表示,在他个人看来,如下几个方面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政府部门应该做好服务,搭建信息平台,解决奶农们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对任何农产品来说,它的生长都有一个周期,对奶牛来说,成长同样需要一个周期。由于奶农对市场信息掌握的不对称,因此往往会盲目跟风。在当前的大数据时代,政府部门可以收集和传递当前市场真正的供求信息,给奶农们真实的第一手数据,降低奶农养殖的盲目性。

其次,对奶农们来说,应该团结起来,共同对抗市场的风险。看到别人养殖奶牛赚钱了,有的人开始跟着饲养,结果当奶牛能够产奶时,却发现牛奶滞销或亏本,一直以来,不少农民都是被动适应市场。在当前情况下,奶农们更应该团结起来,通过合作社等形式,建立自己的组织,保护自己的价格发言权,控制和预防奶企单方面的定价。尽可能与较多的奶企和奶站以及鲜奶收购机构建立有保障的合作关系,扩大生鲜奶的销路,保障销售渠道,降低因供求关系导致的原奶的积压,变被动为主动,毕竟,船大可以抗风险。

再次,政府部门应进行适当干预和引导,给奶农们适当补贴。政府部门要出台应急政策,落实奶农的救助补贴机制,将奶农的损失减少到最低,另一方面,要理顺乳品企业和奶农利益机制,让奶农在价格上吃上“定心丸”。着眼长远,则应构建现代奶业生产经营体制,向规模化养殖转变,提升竞争力,从根本上帮助奶农脱离“倒奶杀牛”的泥潭。

最后,消费者要理性消费。国外奶粉具有一定优点,但这并不意味着进口奶粉就没有缺点。另外,消费者在消费习惯上,也要清楚地认识到,真正的品质好的牛奶,还是生鲜奶,而并非通过奶粉复原的复原乳。消费者消费习惯的改变,也无意中会拉困境中的奶农一把。

+1

来源:谷雨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