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奶农倒奶现象愈演愈烈 广东散户被迫卖牛

观察

2015年01月12日

 

200万奶农如何摆脱养殖怪圈 专家建议向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方向发展

去年下半年以来,在国际奶价走跌、国内乳品消费不振等因素直接推动下,一些乳品加工企业限收停收生鲜乳,我国部分地区出现卖奶难现象,“倒奶杀牛”时有发生,在广东少数养殖散户也出现了同样现象。我国200万奶农如何才能跳出“倒奶杀牛”乳业魔咒?

据悉,目前广东地区奶企与奶农双方的价格谈判即将结束,奶农可能会接受一定幅度的降价。

养殖怪圈  倒奶杀牛  奶荒牛贵

2008-2009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受消费者恐慌心理影响,全国生鲜乳价格一路下滑,到2009年7月底达到最低点,奶牛养殖效益下滑,直接挫伤了奶农积极性,卖牛杀牛现象严重。

2009-2011

2009年下半年开始,由于需求恢复,生鲜乳价格触底回升,奶业开始恢复性增长。国家出台举措鼓励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引导乳企加强奶源基地建设,散户奶农面临生存压力。2011年6月,一些乳企以“卫生不达标”为由拒绝收购散户手工挤奶,吉林长春等地出现倒奶卖牛现象。

2012-2014

2012年以来,全国奶牛存栏量大幅减少,“奶荒”严重,原奶收购价格直线攀升。至2014年初,10个奶牛主产省(区)生鲜乳平均价格攀升之近年最高点。

2014-2015

低价进口乳品冲击国内市场。国内生鲜乳平均价格自2014年春节过后进入下滑区间。2015年初由于饲养成本高企,奶企限收甚至停收生鲜乳,青海、河北等地频发散户奶农倒奶杀牛事件。

 

原因分析

消费低迷奶源过剩国际奶价下跌市场需求减少

专家指出,奶源过剩、消费低迷是造成“倒奶杀牛”的直接原因,深层原因是奶农与奶企间关系失衡,凸显奶农弱势地位。

“从供需关系看,造成卖奶难的直接原因有两点,一是进口奶粉价格持续走低,国内奶源总体过剩,二是我国乳制品消费市场低迷,导致需求减少。”中信证券首席策略师毛长青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国际奶价下跌是本轮倒奶风波的根源。国际奶粉价格去年一直在降,已从每吨5万元降至2万元。而通常8吨牛奶才能制成1吨奶粉,1吨牛奶的价格目前大约在5500元左右。这让乳品企业更倾向于采购奶粉作为原料。

现象蔓延

北方:奶农倒奶现象愈演愈烈

“留着卖不掉,倒了又可惜,每天只好把多出来的牛奶拉到敬老院送爱心。”成美玉是山东省东营的一家奶牛养殖户,谈到卖奶难,她愁容满面。

倒奶仅是开始。随着收购价格的持续走低和乳企对鲜乳的限购限收,去年底以来,奶户杀牛弃养现象开始出现。“附近地区奶牛养殖场已经开始杀奶牛了。”山东省梁山县奶牛养殖大户裴树克告诉记者。

记者采访了解到,除了山东,“倒奶杀牛”现象也蔓延至河北、内蒙古、黑龙江等主产区,甚至出现在广东等南方地区。

对于目前形势,农业部指出,近期一些乳品加工企业限收停收生鲜乳,导致国内部分地区发生卖奶难问题,甚至出现奶农倒奶杀牛现象,并有扩大蔓延趋势。

这种现象并非初次出现。过去几年来,“倒奶杀牛”就曾在奶业主产区一些地方屡次上演,成为近年来众多散户奶农难以摆脱的乳业魔咒。

“倒奶杀牛现象政府要高度重视。”中国乳业杂志社社长冯艳秋认为,奶牛的饲养周期远比鸡、猪等畜禽长,养2年多才能产奶,存栏基数一旦下降很难恢复,而国内的上游养殖链如果断裂,下游加工企业就会被国外控制。

广东:散户鲜奶被拒被迫卖牛

北方奶农倒奶现象越演越烈,广东也出现了倒奶弃牛现象。在南沙区榄核镇,奶农徐先生在奶牛身上挤出来的奶,自今年1月1日起就无人问津。由于生鲜牛奶保质期顶多不过3~4天,他只能把原先挤的奶倒掉,腾出罐子装上新挤出来的奶。“产奶不能停,不然奶牛会涨得难受。”一位养殖场工人对记者说。徐先生的养殖场原本向花都区一个奶站供奶,每吨价格有5550元,但接受这个奶站供货的一家乳品企业明确通知,今年收奶量要下降50%。奶站通知徐先生,从今年开始不再向其收奶。徐先生只能卖牛,在每头价格下降5000~8000元的情况下,已经陆续卖了数十头。

在三水,也有一家养殖场遭遇类似情况。元旦至今,陆陆续续倒了1吨多牛奶,每天损失6000元。束手无策的养殖场只得给奶牛“减食”,每天从饲喂3顿减少到2顿,饲料质量也不如以前。

 

“南北方倒奶存在本质区别”

“南方倒奶和北方有本质区别,北方主产区多、总产量大,企业和奶农关系较为松散,的确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供过于求、无人收奶;广东历来属于‘缺奶’地区,本地供应只占广东乳企收购比例的三分之一左右,所以不太可能出现大规模倒奶现象。”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乳业专家王丁棉表示,弃养牛的奶农并不多,仅有十来户,其中包括“退休”者。“实际上,大型牧场已和本土几家乳企的协议价谈得差不多了,仍高于国际收奶价,但不排除散户的奶出现无人问津现象。”

广东省奶业协会会长陈三有透露,他个人曾收到4个养殖户打来电话要求协助。目前相关管理部门正在全省开展调查,了解广东共有多少奶无人问津。他认为,“企业下调奶价,是一种议价手段,现在是买方市场,奶农也要适应这种变化。”

如何应对市场调节

政府干预

农业部:全力以赴处理“卖奶难”

针对近期“卖奶难”问题,农业部昨日表示,将通过协调乳品企业增加收购、启动奶业生产监测、加大政策扶持和救助力度,全力以赴处理“卖奶难”,保护奶农利益、稳定奶业生产。

农业部表示,将积极协调乳品企业增加收购。1月8日,农业部与伊利、蒙牛等重点乳品企业奶源负责人进行协调,督促企业做好生鲜乳收购工作,稳定中小牧场和养殖户小区的奶价,保护奶农利益。

农业部表示,将启动奶业生产监测工作。目前,农业部已启动全国奶业生产周报制度,及时调度生鲜乳生产销售状况,重点收集乳品企业拒收数量、奶农倒奶数量、非正常淘汰奶牛等情况。

农业部称,将积极争取财政、工信、质检、食药监等有关部门的支持,研究制定包括奶农救助、奶粉临时收储、扩大乳制品消费等方面政策措施。

乳企牧场谈判:广东市场已基本谈妥

广东省奶业协会会长陈三有表示,广东省相关管理部门会找乳企协商其与奶农之间的价格,毕竟本地一年15万吨生奶产量并不多,沟通协调到位应该可以继续完成收购。“我们的想法就是谁家的孩子谁来抱,乳品企业去年和哪家养殖场签约,今年还负责哪个场。就算价格没有谈拢,也可以先把奶收了,毕竟这个行业需要大家一起共渡难关。”

王丁棉告诉本报记者,广东乳企和牧场之间的谈判经多方协调,已基本谈妥,最后很大可能以奶农降价3%~5%结束这场“拉锯战”。

反思:养殖加工两张皮变数多 风险大

专家建议,要出台应急政策,督促乳品企业履行收购合同,做好生鲜乳收购,落实奶农救助补贴;长远应构建现代奶业生产经营体制,向规模化养殖转变,提升竞争力,从根本上帮助奶农摆脱“倒奶杀牛”养殖悲剧。

“国外企业一般是先有养殖场再加工,奶农是乳品企业的股东,二者构成紧密联系的利益共同体。但国内乳业产业是两张皮,养殖和加工相互独立,主要靠合同供奶,变数多风险大。”冯艳秋建议,中国乳业应向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方向发展,实现产业融合。

本地鲜奶未必调价

收购价跌会不会影响鲜奶价格?王丁棉认为,奶源价格仅是产业链一部分,不一定导致终端产品大幅降价。今年本地产品价格难有大幅波动。“部分品种可能继续开打价格战,但本地鲜奶难有明显价格松动。”一业内人士认为。

+1

来源: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