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孕妇扎堆剖腹产 折射全民焦虑

观察

2014年09月05日

“满6周岁才能上小学”的规定已衍生出一个社会问题:一些准妈妈们,不顾潜在的健康隐患,坚持在8月底前施行剖腹产手术。前一段日子,市区各大医院的妇产科病房、走廊内外都是“大腹便便”的准妈妈,或前往进行“剖腹产”,或直接建议医生给自己打催产针,目的大多是为了孩子能“及时入学”。

毋庸置疑,在“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观念的驱动下,如今,很多家长各显神通,善于动用各种人脉、资源,甚至不惜更改户口、异地迁移等,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让孩子尽早入学,享受优质教学资源;而各种培训班更是拔苗助长、让孩子超负荷运作。但说到底,以上这些“爱子心切”的举动,也隐含了唯恐社会资源分配不均的一种焦虑。

实际上,处于焦虑中的又何止这些家长们。记得上世纪90年代初,有一出相声叫《着急》,里面对我们的“焦虑”有一个全面展现:我们说话着急,吃饭着急,过马路着急,坐公交着急,甚至有人怕副食品涨价,提前买了一澡盆的酱油,结果最后都发了霉。而时下,这种“着急”丝毫不见改观,且有愈演愈烈之势:着急去超市购买特价商品,着急考证买车买房……

闹到最后,我们已经发展到着急让孩子提早出世了!

著名学者史仲文说过:我觉得我们不仅存在身份焦虑,还存在情感焦虑、健康焦虑、交往焦虑、财富焦虑和文化焦虑,甚至可称之为一种很具传染性的焦虑症。总之,我们无时无刻不在焦虑。但实际上,我们大部分人的焦虑,并非出自本心,而是一种集体无意识状态下的盲从心理和惯性思维在作怪——当前,我们缺少的就是平稳心态,处处争先,又处处盲从,见不得他人抢先。

话说回来,培养孩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更非提早入学这么简单;而是长期工程,需要扎扎实实,精益求精。作家郑渊洁所言甚是:倘若将人生视为一场竞赛,“起跑线”的比喻是恰当的。但是,输在起跑线上只适合短程竞赛,例如百米赛。若是马拉松长跑,就不存在这个担忧。相反,马拉松比赛赢在起跑线上的运动员,往往由于没有保存体力耐力,结果起个大早,赶了晚集。

所以,着急让孩子提早“报到”,不见得是好事。咱们不要太着急。

+1

来源: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