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新版《中小学生守则》引关注

观察

2014年08月19日

用了10年的《中小学生守则》就要出新版了。近日,教育部就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公开征求意见,新版中没有出现“热爱人民热爱党”等内容,专家表示,那对学生来说过于抽象,可操作性不强。而“见义勇为”则以“会自护,懂求救”取代,强调法治与规则意识,更符合该年龄段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网友表示新版更人性、接地气。你怎么看?

新版仍可完善

读者陈凌宇:新版可以简单概括成爱国爱家、勤劳自爱、明礼守信、节俭环保。相比旧版那些空泛的守则,新版明显有意义得多,更贴近时代需求。但从整体上来看依然没有跳出应试教育的模式,还是不断强调文化学习而轻视体育教育。应该再增加有关勤于锻炼身体,增强个人身体素质的内容,并对此做出明确要求。此外更希望能分成小学版和中学版两种版本。因为中小学生在思想上的差异是非常大的,用同样的守则纵贯12年不够合理。

读者君君:新版《守则》有了不少让人“惊喜”的地方,但和国外一些中小学生守则相比,我们还需要走得更远。就好比在网上流传的英国小学生守则:“平安成长比成功更重要。以及背心、裤衩覆盖的地方不许别人摸……”其实类似于英国这样的守则反而让人觉得贴心、温暖、直接。小学生本身理解能力就存在一定局限,如若还是条条框框似的守则,往往也只是朗读或背诵下来罢了,实际能起到的作用和意义并不明显。

理解才能遵守

读者阿福:改得好!《中小学生守则》陪伴我们走过校园生活,可谓再熟悉不过。每个年龄阶段的人都有经历过不同时期的《中小学生守则》。以往的《守则》属于“高大全”型,中小学生多半觉得距离感强,很难理解和衡量自身与守则差距,自然记不住。这次,守则里首次出现“会自护懂求救”、“践行垃圾分类”、“低碳环保生活”、“控制上网时间”等新内容,既符合时代特征,又符合孩子的特性,用接地气来形容再贴切不过。去除“见义勇为”,以“会自护懂求救”取代,对中小学生来说其实很重要。去除并不意味着孩子们将丧失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是让孩子们明白很多问题更需量力而行。最重要的是,要把价值观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仅仅依靠制订守则、喊喊口号远远不够。只有学校、家长和全社会共同努力,言传身教,才能真正把传统美德和社会责任的种子,深深播撒在孩子们的心灵中。

读者陈金春:具化“守则”,强化行动,细化落实—新版《中小学生守则》用更客观具体的表述方式,让学生一目了然,知道自己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有更强的指导性、操作性。不过,更重要的还在于落到实处,否则再有操作性的文字也可能只是一纸空文。强迫性的记忆只会让学生背完就忘,不以为然。在我看来,应将新版《守则》融进具体的课程或者相关的教育活动中,有针对性地细化内容,逐条引导,让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积极主动地认知和践行守则。

好品德不可丢

网友夏季2011:见义勇为、助人为乐都是很美好的品质,这种教育不该丢。但对于未成年的中小学生而言可以换一种方式引导,比如见义智为,在保护自己的同时也能很好地帮助他人,做到 “见义智为”。作为社会的一员,在做好自己的基础上,正义感犹如一粒珍贵的种子,关心帮助他人的意识应该从小培养。这样,那些事不关己的冷漠才不至于淹没了正义。

读者张小渔:我觉得见义勇为的精神和意识应该从小培养,但是中小学生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所以现在提倡科学的方式去帮助他人,而不是奋不顾身。见义勇为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在没有自立能力的中小学生面前,更多的应该是倡导引导,而不能带有强制性。我个人认为这种精神还是应该提倡的,不过我们要让孩子首先学会保护自己,在自己安全的情况下对别人伸出援助之手。

+1

来源: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