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时评:熊孩子最需要的保险是什么?

观察

2013年10月31日

房客家有个四五岁的小男孩,经常在家里蹦蹦跳跳,把地板跺得咚咚响;午休时间,把鞭炮拆散了,在阳台上放着玩,搅得四邻不安。交涉无果后,邻居只好找到我这里。

公司的玻璃门上有个醒目的破洞和几道裂痕,那是张经理宝贝儿子的杰作。一次他跟着张经理到公司时,闲得无聊,用石头砸着玩。几个同事劝说无效,最后砸坏了才罢休。

同事的儿子贝贝,放学路上和同学并排骑自行车,嬉戏打闹,结果不小心摔倒,腿部骨折,在家呆了两三个月。

还有更让人心惊胆颤的。本地一所小学的两个男生,在课间打闹时,其中一个把削得尖尖的铅笔,插在了对方眼球上!

这是我周围几个“熊孩子”的“事迹”,相信这样的孩子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接触过。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我们往往低估他们的破坏能力。他们制造各种祸端,让大人猝不及防,甚至会造成难以挽回的严重后果。

“熊孩子”的行为,不能简单归类于活泼、好奇、喜欢探索。之所以被人诟病,是因为他们披着调皮的外衣,做着没有教养、且无力承担责任的事。他们的行为更多的是无视基本的人际交往原则,无视公共规则,缺乏责任感。有问题的孩子背后往往是有问题的家长,仔细观察分析这些孩子,会发现,他们背后一般有一个纵容溺爱他的家长,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都令人堪忧。

曾经有一个家教小故事印象特别深。一位美国母亲,在第一次发现她的孩子打别的孩子时,马上把自己的孩子打了一下,孩子哭了。然后她问孩子:我打你你觉得疼吗?孩子点点头,母亲说:你觉得疼,被你打的孩子也会觉得疼。

我认为这位母亲教育孩子的方法及时且理性。让孩子感同身受,去理解别人的痛苦,而不是空洞地说教。在第一次犯错时被纠正,那么以后再犯的可能性就极大降低。早期给孩子树立正确的观念,把错误的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相信在经过这样的教育之后,孩子很清楚地认识到这种行为的性质,再也不会去做。

反观我们的父母,近年来过多的强调了培养孩子个性、竞争意识,忽视了“规矩”教育,使孩子变得为所欲为,无所畏惧,没有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则。许多错误观念在幼儿时期开始形成,没有及时得到纠正。随着孩子的长大,这种负面的能量越来越大,惹是生非是迟早的事情。

其实,家长应该明白:自由的真谛是知道什么不可以做。孩子在幼小时认知观念主要来自家长的言传身教,孩子在开始“熊”时,也在观察大人的底线,如果一味溺爱放纵,只会让他们变本加厉,最终养成诸多不良习惯。

前不久,有商业机构推出了“熊孩子”保险。作为一种市场行为,无可厚非。但即便是这种针对性强的保险,也不过是亡羊补牢,只能赔偿轻微的经济损失,而严重的后果是多少金钱也难以弥补的。“熊孩子”的家长应该警醒的是,保险对孩子自身的行为没有丝毫矫正作用,甚至还有可能因此而有恃无恐。如果不能及时改正,最终的受害者将是“熊孩子”自己。对于“熊孩子”的家长来说,最好的保险,莫过于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方式,防患于未然,循序渐进,避免孩子在歧路上越走越远。

+1

来源: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