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奥飞动漫狂砸5亿元补短板 野心不止于喜羊羊

观察

2013年09月29日

奥飞动漫狂砸5亿元补短板

作为两市唯一主营动漫产业的上市公司,停牌两月之久的奥飞动漫近日爆出大手笔—以6.342亿元港币(约合5亿元人民币)收购意马国际之全资子公司资讯港管理有限公司,以3639.6万元人民币收购广东原创动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通过这两笔收购案,公司将国内知名动漫品牌“喜羊羊与灰太狼”的独家运营权收入囊中。

奥飞动漫的野心不止于“喜羊羊”。两笔重大收购消息发布后,苦候许久的投资者依旧没有等来公司股票复牌,延迟复牌的公告称,接下来还会有一份重大资产重组的预案在不晚于10月23日披露。

业内人士分析,由于奥飞动漫的发展模式正在从“由产业衍生文化”向“由文化衍生产业”转移,重组项目很可能与此相关。

中国版“迪斯尼”之梦

自《“十二五”时期国家动漫产业发展规划》提出,着力打造5至10个知名国产动漫品牌和骨干动漫企业,使动漫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之后,伴随着财政、税收、金融等全方位的扶持政策陆续到位,国内动漫产业的发展迎来了黄金时期。

近几年,奥飞动漫不断扩展产业链布局,寻求新的盈利增长点,更积极寻求与国际巨头合作,吸取成熟的运营管理经验。2012年年报显示,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2.18%,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37.21%,成长速度惊人。

玩具销售、动漫影视、婴童用品、电视媒体是奥飞动漫的四大收入来源,其中玩具销售是奥飞动漫目前的核心业务,近3年营业利润占比均达到70%以上。

在巩固国内市场的同时,公司积极开拓国际市场。2012年年底,公司与拥有“变形金刚”品牌的全球玩具巨头孩之宝签署了《投资合作意向书》,约定双方共同投资,以全球运营方式开发、设计动漫玩具和相关衍生产品,公司借此拿到了打开产品全球化大门的金钥匙。

然而,奥飞动漫并不满足于传统的产品运营,而是野心勃勃地试图拥有原创文化品牌。全球文化巨头迪斯尼便是通过米老鼠、维尼熊等经典形象的带动而获得了商业成功,其市值高达1200余亿美元。

《铠甲勇士之帝皇侠》、《巴啦啦小魔仙》等动漫电影的相继上市发行填补了奥飞动漫品牌原创内容匮乏的空白,而后者不但创造了超过5100万元的票房收入,还带动了近5000万元的玩具销售。

以原创内容带动产品销售的经营模式转型展现了奥飞动漫的文化野心。收购“喜羊羊与灰太狼”品牌运营权或许只是公司打造中国版“迪斯尼”战略的第一步,公告所称的重大资产重组可能也只是为后续的经营运作和资本运作扫除障碍。

收购完成后,奥飞动漫将建立起内容创作、媒介传播、产品制作和渠道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布局,初步显现出中国版“迪斯尼”的雏形。值得一提的是,公司拥有广东嘉佳卡通这一覆盖约3亿人口的上星频道,媒介传播是公司有别于行业内其他公司的独特优势。

奥飞动漫停牌期间,文化传媒板块的平均涨幅达36.68%,涨幅最大的天舟文化(300148,股吧)和华谊兄弟(300027,股吧)的毛利率更分别高达37%和62%。天舟文化通过收购神奇时代涉足手游领域、华谊兄弟通过收购银汉科技涉足网游领域,均实现了股价翻番。

宏源证券(000562,股吧)研究员张泽京认为,奥飞动漫已进入通过外延式扩张不断壮大实力的阶段,中国版“迪斯尼”的成长路径将愈加清晰。

值得一提的是,奥飞动漫上市以来年均净利润达1.36亿元,夯实了公司的扩张基础。而在2013年中报中,高达12.75亿元的货币资金或许还暗示着,并购重组将成为未来奥飞动漫的主旋律。

天价收购的财务隐忧

尽管市场一致看好此次收购案以及公司的未来发展,但是对于奥飞动漫来说,打造中国版“迪斯尼”的背后仍存在着不少隐忧。

问题的核心在于盗版泛滥侵蚀利润。不可否认,国内的知识产权保护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但还远没有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维权操作的艰难和判决赔偿金额偏低,让维权者难免有成本收益方面的顾虑。

对此,原创动力公司总经理刘蔓仪就曾公开表示,目前市面上八成以上喜羊羊产品是盗版,在喜羊羊的著作权案件中,法院判决的赔偿金额很多都在1万元至5万元之间,如此惩戒力度对造假者毫无威慑力。

另一个隐忧是“喜羊羊与灰太狼”品牌潜力能否被充分挖掘。作为一个诞生8年的品牌,意马国际及原创动力对其品牌潜力的挖掘仅仅局限于电影、动漫、玩具等领域。根据意马国际公告,自2012年取得2.07亿港元的最高票房纪录后,2013年系列动漫电影的票房已下滑至1.54亿港元。

对此,奥飞动漫董秘郑克东表示:“接下来会利用品牌提高其运营能力,会在游戏、舞台剧、手机游戏、动漫、演绎等方面加强业务,直到它有更好的商业回报。”

此外,溢价率过高也是奥飞动漫本次收购的风险之一。由于所收购的两家公司市盈率高达37倍,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这极有可能压缩公司日后的利润水平。

随着证监会审核分道制的放开,文化传媒作为政策扶持的新兴产业,并购重组的高峰还远没有结束,如何在并购之后, 真正实现“1+1大于2”的经营目标,成为新的课题。

+1

来源: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