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从虎妈猫爸之战看中国个性化教育发展

观察

2011年05月04日

日前,有关孩子教育的“虎妈PK猫爸”之战引起了社会强烈关注,一边是“大棒教育”一边是“圆舞曲教育”双方各执一词,自成一派,支持率不分上下,两派争论的目的只有一个--“如何将子女培养成为社会精英”。

虎妈、猫爸只是个性化教育的体现方式

虎妈、猫爸孰对孰错,哪一种教育更符合孩子的个性发展?业内人士到底是何种看法呢?记者就此走访了中国教育服务领域领导者,以个性化教育领跑者著称的学大教育。学大教育CEO金鑫表示,这两种教育都是个性化教育的表现方式,虎妈和猫爸的观点之所以受到这么多人的关注更多是因为媒体炒作。如果不刻意放大虎妈和猫爸教育方式里的某些细节,这两种教育方式应该都有自身的长、短处,虽然在形式上更尊重孩子意愿的猫爸更加受到大众追捧,但针对不同性格的孩子确实应该给予不同的教育方式。

金鑫表示,从这一争论的舆论倒向偏向猫爸一边的现象可以看出社会大众对个性化教育的日渐重视,而且在学大刚刚组织进行的以虎妈猫爸为主题的个性化教育话题讨论的微访谈过程中,很多家长都表达了这一倾向。有关教育模式的这类争论对于推动教育的发展是非常有益的,争论从现象出发深入探究,大众其实是在寻找一种真正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育模式,因此,透过现象看本质,探求个性化教育真正内核才应是这一争论的真正目的。

如何开启个性化教育这扇门

如何让个性化教育起到作用,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在个性化的教育中全面成长呢?虎妈的棒子,还是猫爸的圆舞曲?对此问题金鑫表示选择不应该只在这样两种教育方式中进行,每一个孩子都有各自不同的个性,虎妈猫爸的教育方式也许适合他们自家的孩子,换了环境,家庭就无法奏效,教育孩子还是应该针对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给予不同的教育方式,学大目前正在倡导的个性化教育理念就是为了给每一个孩子适合自己的教育。金鑫介绍:个性化教育绝不仅仅只是一句口号。两千年前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就是个性化教育的一种体现。,但这种教育方式如何进行一直处没有权威定论,学大教育经过多年潜心研究,才真正把理论进行到实践再到落地生根,把不可触摸的教育理念变成了可检测、可衡量、可评价、可控制的教育服务。这其中的核心理念是三个“一对一”,即为每个学生设计一套学习方案,为每个学生配置专属的教师和实施一对一的面授教学,一个教育团队为一个学生提供跟踪服务。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郭永福曾对这个核心理念表示高度肯定,郭会长认为,“一”对“一”是一种针对性极强的个性化教育方式,这种教育理念的摸索和创新为中小学生个性化教育开了先河,也为教育行业的进一步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据记者了解,除了三个“一”对“一”,学大还研制出国内第一个中小学生个性化管理系统E-PPTS,。这种管理系统的运用如同是给人看病的过程,从“个性化分析诊断报告→找出学习优势和类型→定制教学辅导方案→匹配私人教师→构建个性学习方法策略→教研团队跟踪管理、定期测评、回访反馈。以成系统的形式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的个性化教育。

而学大的师资结构更具有个性化教育的特色。学大的教师团队被划分成教育咨询师、学管师、个性化教师。这三者的关系似一条环环相扣的链条,把对学生的全方位“诊断”,帮助学生与家长、教师沟通、到定制培养方案,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教学结合在一起,全方位立体的对学生进行帮助。所以许多被学校视为不爱学习的“坏“学生,经过在学大教育一段时间的学习,逐渐爱上学习,找到学习的信心就不足为奇了。,

个性化教育点燃孩子梦想

个性化教育在西方国家具有很好的实践,在中国会不会水土不服呢?据说了解,在中国教育史上,个性发展曾被视为异类,压抑了孩子的个性发展。但经过教育意识的不断发展及以学大为首教育机构的坚持,个性化教育由个别家长、教育家的认同发展为整个教育领域的肯定,个性化教育与学校教育不再被对立。个性化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现行教育体制弊端所造成的缺憾,是学校教育的有效补充。而更让个性化教育闪耀万众注目光芒的是2010年国家出台《教育纲要》,这被业界普遍理解为,进行素质教育,尊重个性发展已成为中国现代教育的基本要求,个性化教育在新时代背景下,被赋予了全新的内涵和使命,成为与传统教育相辅相成提高学生素质发展的必要手段,个性化教育已经成为主流的教育方式。

个性化教育也取得了很大发展和成绩,近几年以学大为代表的个性化教育企业,已使成千上万的家庭和学生在个性化教育的帮助下实现了教育梦想,而学大凭借1对1个性化教育作为行业典范,早已被业界看成中国个性化教育发展的风向标。目前,学大在全国51个城市开设了200余所个性化学习中心,拥有有12000多名员工,其中专职教帀占8000余人,30多万签约老师,并在2010年11月成功在美国纽交所融资上市,这在个性化教育领域还是第一家。现在,学大每年帮助不少于五万的学生发掘潜能,找回自信,“每个孩子都会成才”在学大的教育理念中已不是一种对未来的设想,而是正在进行中的现实。

+1

来源: 作者:hongyan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