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儿童文学低龄化写作:成为一种有集体意识的行为

观察

2011年04月12日

从上世纪90年代深圳女孩郁秀的第一部小说《花季・雨季》的风靡一时,到上海高中生韩寒的《三重门》,7岁襄樊女孩蒋方舟的《打开天窗》,6岁孩子窦蔻的《窦蔻流浪记》……越来越多的少年儿童加入到低龄化写作的大军,他们的作品在出版市场上很受欢迎,“火”了一把又一把。随着市场化程度的加深,低龄化写作也逐渐成为一种有集体意识的行为,越来越成为文坛和出版界不容忽视的现象。

低龄化写作会给儿童和儿童文学带来什么影响?如何引导低龄化写作?出版界对此应该做点什么?近日,由童趣出版有限公司主办、安徽大学儿童文学创作中心协办的“阳光姐姐”伍美珍主编作品研讨会上,与会儿童文学作家、教育工作者、小作者们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让孩子爱上阅读

“当我们把第一批作品选编出来交给出版社时,出版社也有顾虑。小孩子的作品出版后,有没有人愿意看?”伍美珍说。实践证明,那套图书的市场反响非常好,目前印量已近10万套。12岁的小作者田晓蕊告诉记者,她周围几乎所有的同学都非常喜欢读这样的书和这样的故事,每当有新书出来,大家都会抢着去买。北京市丰台区教委少工委办公室主任陈晓辉说:“不少孩子都不喜欢读大部头的书籍,也不会一开始就对各类名著产生较强的阅读兴趣,毕竟那些图书太高深,离生活太遥远。而这类的图书就不同了,它们就出自身边的同龄人之手,表达方式、内容等更贴近孩子,能赢得孩子们的认同。这对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有非常大的作用。”对此,参会的儿童作家和教育工作者都深表赞同。

对于孩子们能从这类作品中获取什么,大家各抒己见。“也许这类图书没有高深的哲理,没有深厚的知识,可是这些书让我们觉得更亲切。我们从中获得的是阅读的趣味、从中能够体味生活的乐趣。”小作者管弦说。“每种书的诉求不一样。如果想获取高深的知识,我们还可以阅读别的图书。”杨鹏、谭旭东、安武林等儿童文学作家表示,低龄化写作的作品,构成了一代儿童健康、明朗、积极的精神需求,乐观豁达的生命智慧,以及孩子们自我调适,化解危机和矛盾的勇气和能力,这些作品有着不同于一般成人创作的儿童作品的独特价值。对此,不少与会老师表示,孩子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很多,大家可以从不同类型的书中获取所需知识,不一定要求一种书具备所有的功能。低龄化写作的作品能够让孩子爱上阅读,能够激励孩子的写作热情,能够让孩子善于表达自己,这些就已经能让孩子终身受益了。

引导孩子阳光写作

“小说是一种有益的自我表达,它比写作文更能够锻炼儿童的创造力,其次写小说还是一种良好而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让孩子在写作过程中寄托自己的梦想,发泄不良情绪,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大有好处。”伍美珍说。

田晓蕊告诉记者,在小学中低龄化写作已经不稀奇了。“我们班里50%以上的人都在写小说,我们在其中融入了自己对文学的热爱与感悟。大家都觉得,别的同学能写出来、能发表,自己也能做到。”对此,安武林表示,现在的小孩子都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希望更多的出版社能给孩子提供这样的机会,有更多像伍美珍这样的作家来指导、引导孩子创作,来表达自己。”

不能让低龄化写作成为故作忧郁、颓废的伤痕文学,不能让阴暗、暴力等垃圾情绪占领阵地,不能让孩子丢弃儿童的纯真与金子般的童心……引导孩子进行“阳光写作”,成为儿童文学作家、教育工作者、出版者共同关注的问题。小作者们还是处于成长期的孩子,心智发展还不够成熟,难免出现偏颇,如果不对其加以适当、正确的引导和指引,低龄化写作难免进入误区。“编辑这类图书,首先要求编辑和出版社必须熟悉儿童生活状况,其次还要具备一定的指导能力。这种指导能力不仅仅是写作技巧上的,还包括审美趣味,知识素养和人格魅力等。”儿童文学作家余雷说。

此外,谭旭东还指出,儿童文学创作的原动力是“爱”,因为对文学的热爱,才会执著追求。“如果非常功利地以成名成家为目的,无法在文学创作的路上走远。”小作者的家长和小作者本身都要杜绝功利心,要怀有平常心,记住成长的自然规律,不能让那些很有才华的小作家成为今天的“方仲永”。

出版社要担负起社会责任

对于出版社在编辑出版低龄化写作的图书时,应该注意什么,与会者提出了不少意见和建议。

在谈及选稿标准时,伍美珍特意提出,她在接受投稿时发现,有的老师把孩子的作品从头到尾润色了一遍,把孩子天真可爱的表达方式转换为成人式的伪儿童语言,这是不可取的。“所以出版社选稿时,要注重捕捉体现孩子的天性、天然、天真的一些作品,这些作品应该是充满了童趣,非常可爱的。”

所有与会儿童文学作家都强调,出版社在出版低龄化写作作品时必须严把质量关,不能一窝蜂地盲目抢上。“出版社在出版这类图书时要先说‘不’。”杨鹏认为,出版社一是不能急功近利,二是不能过于功利。出版社在选择内容时要精心,孩子们的作品很多,要非常严格地挑选其中的精品。此外,出版社不能仅仅从销量、赢利上来考虑问题。

余雷也表示:“出版社要像呵护水晶一样培育这个市场,培养自己的小作家。决不能为了凑一套书而去编辑出版,要坚持宁缺毋滥。”不少人指出,之前《花季・雨季》出版时就曾兴起过低龄化写作的热潮,期间也出现了不少很有才华的小作家,可是由于出版社的急功近利,拔苗助长,以至于这个浪潮很快就退下,当时的小作家们很多也成了流星,没有得到稳定的发展。杨鹏说:“发现一个好苗子后,出版社要抱着‘10年后、20年后这个作家还为我们写作’的目标,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去培养自己的小作家。”

北京黄城根小学的丁岚老师也提出:“出版社在考虑经济效益的同时要关注社会效益,要把好事做好。出版社可以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来了解孩子们需要什么,孩子们喜欢读什么,怎么为孩子做更多的事。”对此,童趣出版有限公司总编辑宋欣欣说:“作为出版单位,我们将一以贯之地严把质量关,实实在在为孩子做一些事情,为孩子们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宋欣欣强调,这是童趣必须承担的责任,也是所有出版社应尽的社会责任。

+1

来源: 作者:hongyan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