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另类作业让学生寒假充实快乐

观察

2011年01月26日

  奋笔疾书的孩子

筹办一场“大运会”,设计一份报纸,为父母洗一次脚,深入社区服务……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今年,我市中小学生的寒假作业显得有些“另类”,与千篇一律的笔头作业相比,这些时尚有趣、“年味”和“家味”十足的寒假作业更让孩子们对假期充满了期待。

假期还要“上学”啃课本?

各学校放寒假后,记者连日来走访多家外语培训、课外辅导班、兴趣特长班,发现都非常火热,但采访一些学生和家长后发现假期培训热很多是“家长热、学生冷”,同时,在选择培训项目和时间安排上,多数家长与孩子的共识度也不高,专家指出,假期里培训不应该是课堂的延伸,而将培训班变成托管班更是不该有的现象。

●思考一:除了过年7天,每天都要“上学”

案例:寒假前在福田区一所小学,记者与家长王女士聊起来,她告诉记者自己已为六年级的女儿安排好寒假补习课程,奥数、新概念英语、作文……除了过年的7天,孩子每天都不闲着,平均每天要上二到三节课,除此她还在考虑是不是要给孩子再报个美术班和舞蹈班,记者直感叹寒假有点形同虚设,张女士表情有些无奈,对记者说给孩子报补习班觉得孩子确实很辛苦,不让孩子去又怕将来孩子落在人后。

点评:教育是“慢”的艺术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近年来成为家长们的口头语,第二高级中学刘伟老师指出,这看似苦口婆心的教诲实则并不科学,“平时已经绷得很紧,假期里孩子最需要的是休息和放松。”刘伟认为,学生的假期如果还被课堂书本排满,容易让孩子产生厌学心理,导致后劲不足,恶性循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不是比谁学得快,教育更是慢的艺术。”刘伟老师认为假期里完成好寒假作业,将自己平时某一门较弱的功课补习一下,其余的时间安排一些社会实践、文体活动、社区服务“弥补”课堂教学的局限性更有意义,更有长远眼光。

●思考二:父母工作忙,所以我上辅导班?

案例:高一的小张同学喜欢读课外书,本来计划利用假期好好“泡”在书里,却被妈妈安排的口语外教彻底搅乱,“这个外教口语班一上就是一整天,而且每天都有。”小张同学除了不情愿之外,更觉得这是父母在逃避假期责任,“他们工作都忙,没时间陪我,就给我安排了这个全天制的补习班。”

点评:家长心理要修正

梅山中学柏老师说,有的家长送孩子去补习会有这样的心理:一是学生放假了,整天在家,耽误家长打麻将、做生意,出点钱,还有人帮看着,挺好。二是平时在校没学好,假期去加强一下吧。

柏老师建议家长多和孩子谈谈,和老师聊聊,找一找孩子是学习方法不对,还是作业处理不当,查漏补缺,也许比上更多的补习班更有用。家长不应认为自己出钱了就是为孩子尽心了,就可以心安理得了,身为家长应该了解教育之道,靠“补”出的好成绩是不可靠的。

+1

来源: 作者:admin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