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反思乡村陪读潮背后问题

观察

2010年12月30日

近年来,“陪读风潮”在甘肃一些乡村逐渐兴起,一些学校周围已然形成较大规模的“陪读村”。而“陪读潮”的低龄化趋势也开始出现,一些农村家庭甚至从幼儿园、小学开始,就不惜代价到县城、乡镇租房陪读。

不可否认,“陪读潮”体现了农村家长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父母来校陪读,照料饮食起居,的确能为孩子赢得更多的学习时间。但陪读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样显而易见,它不仅加重了许多农村家庭的经济负担,也导致一些家庭陷入贫困。陪读现象的增多甚至成为一些地方房价走高的重要因素。为了让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农村家长在这场“陪读潮”中默默体味着无奈和辛酸。

导致陪读现象最直接的原因其实并不复杂:家门口没有好学校,离家远的好学校又没有住宿条件,家长只有陪着年幼的孩子到县城乡镇租房。但这恰恰暴露了严峻的现实问题:贫困地区教育投入不足,农村教师资源匮乏,农村学生对优质教育充满渴望。“陪读潮”的背后,实际隐藏着教育的“三农”问题,解决好“农村学校”、“农村教师”、“农村学生”这三个关键问题,才能从根本上消退“陪读潮”。

建立设施完备、资源良好的农村学校,是消退“陪读潮”的根本保证。在很多经济并不发达的农村,学校软硬件资源匮乏。一些农村孩子只能“舍近求远”,移民进城上学。只有让农村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安全的校舍设施,才能让农村家长放心,从而减少陪读现象。这就必须要完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确保农村教育投入到位,统一城乡办学标准,进而打破城乡教育差别掩映下基础教育资源的不平等和教学配置的不平等。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让每一个农村学生都能在“家门口”得到优质的教育。

提供优质充沛的教师资源,是消退“陪读潮”的坚实支撑。当前农村学校广泛面临着教师资源缺乏、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手法落后等问题,难以保证良好的教学质量。教育要发展,教师是关键。这就要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拉平城乡教师收入差距,全面加强农村教师培训,同时鼓励大学生、师范生到基层农村支教任教。确保良好的师资力量,才能进一步提升农村学生的发展空间。

保障农村学生的受教育权利,降低农村学生的教育成本,是消退“陪读潮”的内在动力。陪读现象是出于无奈,实际上也在增加农村家庭的教育成本。如果不能有效降低教育成本,即便“陪读潮”退去,深层次的农村教育隐患仍然存在。要让农村学生人人有书读,人人接受优质教育,也要保障农村家庭的教育支出。只有实现农村学生受教育与低成本的共赢,才能确保农村教育发展的可持续性,内在推动“陪读潮”的消退。

+1

来源: 作者:admin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