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婴幼儿无人照管成生二孩最大难题 如何破解

社会热点

2017年01月24日

 

全国妇联去年年底公布的《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对家庭教育的影响》显示,目前一半以上的一孩家庭没有生育二孩的意愿;其中,孩子上幼儿园以前是否有人照料帮助是育龄家庭考虑二孩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上海市去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全面二孩”政策放开后,该市有生育二孩意愿的目标人群比例不足三成,高达86.5%的家庭把“没人照管”列为生育二孩的最大困难。

20170124fe2d213213bf46168dcbb25fdea9d90c

数据来源:北京市婚姻家庭研究所

“有时候还真的挺怀念小时候的托儿所的,想想,如果现在还有托儿所的话,也许就不会再为二宝谁来养而犯难了。”刚刚迎来二宝的“70后”妈妈陈晓正在为产假结束后孩子的养育问题而发愁。

生还是不生,是个问题;生后谁来养,更是个难题。

 

困境

午后时光,蓝天白云暖阳,北京冬日里难得的好天气。亚运村某小区中心花园里,推着婴儿车、牵着蹒跚学步的幼儿……带着小宝宝晒太阳的社区居民自然地聚到了一起。而各自身份的不同让他们又自动地划成了三个小群:一群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他们多是孩子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一群是朴实憨厚的保姆,她们一边看着孩子,一边闲聊着远方的家乡和主人家的种种;另一群则是宝宝的全职妈妈,年轻的孔林就是其中一位。

三个月前,孔林还是某外企的高级公关经理,而现在的她,“唯一的身份就剩下宝妈了。我其实特舍不得丢弃自己10年的职场积累,但实在没办法,孩子不能没人带呀!”面对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孔林直言。

去年年中,孔林的二宝出生。还来不及充分享受“二宝妈”的喜悦与幸福,眨眼间四个月的产假结束,匆匆返回职场,孔林把二宝交给了保姆。

随后的三个月里,孔林家先后换了三个保姆,“先不说越涨越高的保姆费用吧,更主要的是合适的保姆难觅。前两个都是因为不胜任换掉的,后一个是因为老家有事主动离开的。”不停地更换保姆,不断地改变喂养习惯……孔林半岁大的儿子在那三个月里发烧、腹泻……“先后生了几场大病,有时我人在公司、心已在家,真的是身心俱疲。”往日,对于孔林而言不堪回首。

为什么不请老人来帮忙?“我实在不忍心让老人再度‘北漂’,而且老人的岁数越来越大,身体也吃不消。”孔林的大宝今年5岁,从出生到上幼儿园前的三年时光,都是孔林和丈夫的双方父母轮流来京照顾孩子的。双方老人都已年近七十,背井离乡,语言、气候、生活习惯的种种不适应,再加上照顾孩子的辛苦,孔林和丈夫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怀二宝后,孔林“咬着牙”没有再向老人求援。

在经历了老人的力不从心、寻找保姆的未果后,今年年初,孔林无奈中断了自己的职场生涯,做了一名“全职妈妈”。

“你会不会后悔生二宝?”面对记者的提问,低头看看怀中小儿子熟睡的脸庞,“我不会说后悔,但如果让我重新选择,我会更加慎重。”孔林的脸上,露出了一丝苦涩的笑容。

不仅仅是孔林。

据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显示,被访者目前3岁以下孩子基本由家庭承担照顾责任,其中,母亲承担日间主要照顾责任的比例为63.2%。

而一份来自去年5~9月间的北京市家庭问卷调查显示,孩子在0~3岁时的日间照料半数以上是由家中老人(孩子的祖父母和外祖父母)承担,占比为53.7%;第二位的是妈妈照料,占31.9%;保姆的占2.6%。

 

暗流

如果没有老人、保姆对幼儿的照料,辞职做全职妈妈,难道是“二宝妈”孔林们的唯一选择吗?

0~3岁的婴幼儿到底要由谁来照料?

正在召开的各地两会上,“全面二孩”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而在涉及0~3岁婴幼儿养育问题上,一个词被频频提及——“托儿所”。

在“70后”陈晓的记忆中,很小的时候她就被上班的妈妈送进了托儿所。长大后妈妈告诉她,当时在托儿所里,阿姨轮流为她和其他小宝宝喂饭,谁哭了阿姨就抱在怀里哄……“那场景感觉还挺温暖。”

据悉,20世纪50年代,我国城镇社区和企事业单位兴办了大量主要面向0~3岁婴幼儿托儿所。这些托儿所与女职工产假时间相衔接,孩子出生满56天即可入托。但八九十年代,托幼园所转向社会化、市场化发展。其中,为0~3岁儿童照料提供社会化服务的托儿所因经济回报低、风险系数大等而日渐萎缩直至几近消失。

记者注意到,在教育部2016年发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也明确提出“幼儿园是对3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幼儿园适龄幼儿一般为3周岁至6周岁。”北京市教委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确保3~6岁儿童优先入园,本市公办幼儿园已基本取消3岁以下的婴幼儿托班服务。

不过,记者在调查中也发现,部分民办幼儿园可招收2~3岁幼儿,但一般只招收一个“小小班”,月收费在3000~20000元不等,名额有限且费用较高。“考虑到2岁以下幼儿缺乏相应的独立性和学习性,所以目前不在我们的招生范围内。同时,对于2~3岁幼儿在照料方面也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精力,一般都会多配备1名教师,并且也会控制班上幼儿人数,所以相应收费也比较高。”北京艾毅幼儿园负责招生的吕老师介绍。

虽然公办幼儿园、民办幼儿园多将3岁以下幼儿拒之门外,但据记者了解,面对0~3岁婴幼儿托管行业潜藏的巨大商机,市场一直是暗流涌动。一批私立“家庭式婴幼儿托管机构”即“私人托儿所”早已应运而生,并以隐性方式存在,既无民办幼儿园的办学许可证也无工商营业执照,处于“野蛮生长”状态。

走进北京市天通苑社区一间三室两厅的出租屋,映入记者眼帘的是,两张拼在一起的1.8米大床上,七八个1~2岁的幼儿正在午睡。房间的桌上、地上到处摆放着玩具,不少玩具上的污渍清晰可见,而餐厅餐桌上孩子的杯碗餐具也都随意堆放着,室内并无专门的餐具消毒设施。

“反正我也要在家照看儿子,没法出去找工作,顺便帮别人看孩子,还可以有一笔收入。”托儿所负责人张老师是一位“80后”妈妈。据她介绍,托儿所一开始只有她自己一位老师,后因社区内“慕名而来的孩子”越来越多,又雇了一名四十多岁的老师。“最多的时候,我这里有10多名孩子,一般都是一两岁的,最小也有几个月大,都是因为爸爸妈妈工作忙,家里没有老人照看,幼儿园又不收,所以送过来的。”

采访中,张老师直言不讳地告诉记者,因为托儿所办学的场所、人员等达不到教育、民政部门等出台的社会办学要求,并且国家目前也还没有关于托儿所等学前教育机构的管理规定,再加上主管单位不明、监管单位多头等因素,她一直没有申办任何的营业执照或许可证,“据我所知,其他的家庭托儿所也都没有许可证,想办证也办不到呀。”

 

破冰

是什么阻挡了托儿所发展的步伐?

0~3岁婴幼儿养育难题的破解之路到底在哪里?

北京市的调查显示,83%的受访者都认为政府应当出台标准和提供支持,由有资质的机构来提供托幼服务——家长对于政府在托儿服务中应发挥的作用抱着强烈的期待。

多位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将解决之道共同指向了公共服务:即由政府或公共组织或经过政府授权的专业机构面向0~3岁婴幼儿提供照料与教育。

“0~3岁婴幼儿的照料与教育影响到整个国家的人口素质,不能把它仅仅归为家庭的责任,政府的政策支持、公关服务、财政投入在其中至关重要。”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童小军开门见山。

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研究员蒋永萍告诉记者,0~3岁婴幼儿照料和早期综合发展具有公益性和普惠性,是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目前对托幼服务的重视已成世界性趋势,越来越多的国家将婴幼儿的照料和早期综合发展作为公领域和政府责任加以关注和干预,并把托幼服务作为重要的公共服务内容,把托幼政策视为家庭政策和社会政策的组成部分。

“政府要将重建和发展0~3岁儿童托幼服务工作纳入为群众办实事的民生工程和落实国家”十三五“规划的政策工程,着手安排并抓紧落实。”蒋永萍建议,当下要重点解决一岁半至不足三岁儿童的入托,优先支持民办幼儿园多办托儿班或小小班;将支持0~3岁儿童养育服务纳入政府财政预算,把托幼一体化的社区托幼服务中心建设作为创新发展完善的重点,并注重发挥家庭托儿所在发展托幼服务中的拾遗补阙作用。

童小军认为,国家应首先明确鼓励发展0~3岁儿童托幼机构的态度:一方面,成立领导小组,明确政府主管部门,给予政策扶持,打破公立幼儿园招生年龄限制,让0~3岁孩子“有地儿可去”;另一方面,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进来,制定各类托儿机构管理规范、准入条件,定期检查、监督等等。

+1

来源: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