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11岁女孩因学习压力大出走 每年都拿奖学金

社会热点

2017年01月11日

前天中午,家住下沙的孙女士突然接到女儿学校的电话,说孩子没去上课。

女儿雯雯(化名)今年11岁,正上小学四年级,成绩很优秀,当天是自己亲自把她送到学校,怎么会无故旷课呢?孙女士赶紧四处寻找孩子。

下午2点多,孙女士回到家,看到雯雯留下的一张纸条,当场惊呆了——

妈妈,我走了,你不用来找我了。因为学习已经成为我们小学生的压力,我不希望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你们就当没有生过我这个女儿吧!请不要再把压力给我们小孩子了!帮我跟XX说一下,我永远都是她的好姐姐!我的奖学金你们拿去用吧!

文字下方还有一幅简笔画,画的是一间小房子,里面有爸爸、妈妈、哥哥,唯独没有雯雯自己。

孙女士心急如焚,马上在小区及周边寻找,可始终不见孩子踪影。于是,她带着纸条,冲进了下沙派出所……

“躲猫猫”因忘带作业而起

民警追查监控视频发现,雯雯最后一次出现在小区门口是当天上午8点,当时她是从外面进入小区。同时,民警发现雯雯留下的纸条落款时间为当天下午1点。据此,民警判断,孩子极可能还在小区内。

随后,民警联合社区巡防和特保人员在小区内展开地毯式搜索。半小时后,民警王晓峰听到一楼楼道底部有断断续续的小孩哭泣声,于是,他搬开杂物,终于发现了蜷缩在杂物堆最深处正瑟瑟发抖的雯雯。

面对民警,雯雯只是简单地说自己因为学习压力大,学校和父母每天都给她安排很多学习任务,自己应付不来,所以离家出走。

然而,当雯雯回到家,面对父母的再次询问,她说出了自己当天的行踪。

当天早上6点20分,雯雯和往常一样起床。7点左右,妈妈将她送到了学校。到校后,雯雯突然发现有重要作业忘带了,于是,她马上回家去取。

当雯雯取来作业再赶到学校,她已经迟到了。这时,雯雯想起老师曾经说过,不管谁迟到,一律不准进教室,因此,她在校门口徘徊着,始终不敢进去。徘徊中,她想起了学习中的压力,也想到了自己不久前获得的奖学金。

同学们会不会质疑自己这样一个拿奖学金的人还会迟到?想到这里,雯雯选择了回家。

没上课的事情太明显了,老师通知了孙女士,孙女士从中午开始寻找女儿,其间也曾打电话回家。雯雯虽然在家,但却不敢接电话。估摸着妈妈快回来了,她留下纸条,走出家门躲了起来。

大伙寻找她时发出的声音,雯雯全都听在耳朵里,但她很害怕,不敢出去……

优等生的烦恼究竟从何而来

孙女士一家来自安徽,夫妻俩来杭打工十多年了,孙女士在某酒店工作,她的丈夫是一名的哥,一家四口租住在一个单间内。

雯雯每天的生活其实很规律,早上7点到校,下午4点半放学回家,晚饭后开始做作业,晚上9点左右就能完成作业。这一切,都在孙女士夫妻眼皮子底下完成。

雯雯爸爸觉得,雯雯性格活泼开朗,自己对女儿的要求也不高,但女儿的自我要求很高,平时要是考了90分以下,就会觉得没脸告诉家里人,只有考到95分以上才会主动说。

孙女士则说,雯雯成绩不错,每年都能拿到奖学金,家里对她期望很高,“我跟她说,能学就尽量学。”

雯雯虽然时常能拿班级第一,但也因为偏科而苦恼。无处排解时,她会和爸妈聊聊,但学习方面的问题,爸妈多数时候也给不了她什么实质性帮助。

为什么雯雯会因为一本作业玩起了“躲猫猫”?孙女士夫妻俩一时摸不清女儿的心思。在雯雯爸爸看来,这是一次“偶然事件”。

果真如此吗?

为“早熟”的TA“加一句话”

在心理专家眼里,雯雯的行为显然不是偶然。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杜奕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后认为,雯雯“躲猫猫”的原因其实有两个:一是她可能对老师的说法有误解,二是奖学金激发了她心中关于荣誉感的自我高要求。

“10岁以上孩子的思想比父母想象的更加‘早熟’,对于这个年纪的孩子,父母不能从抗压性上过多苛责。”杜奕建议,家长可以试着从倾听孩子的想法做起,如果实在不行,可以尝试“加一句话”,让孩子明白家永远是可以获得支持的地方,避免孩子遇到一些挫折后因为害怕而选择逃避,反让父母成了最后知道真相的人。

遇到与雯雯类似的情况,父母在责备和提出要求后,不妨冷静地问一句:“你明白爸爸、妈妈刚才为什么生气吗?我认为你可以做得更好。”这样的“表白”能让孩子明白,父母的话是爱意的表达。同时,还可以再给孩子一个肯定的答案:“你如果有事情需要爸爸、妈妈,一定要第一时间说出来,我们都会支持你。”这样,孩子更能感受到出于爱的支持,在面对挫折时,也更具勇气。

+1

来源: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