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大学生救落水儿童后溺亡事件真相水落石出

社会热点

2015年03月02日

 

事发地点损坏的栏杆已经修复

附近村民讲述事发时的情景

近日,“一大学生为救落水儿童溺亡”的新闻冲击了不少人的眼球,人们为大学生的见义勇为点赞,为其溺亡惋惜。

然而昨天,关于此事的另一个版本引发关注:有媒体报道,当地警方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孟瑞鹏不是救人溺亡,而是不慎落水。

对此,孟瑞鹏的亲属和同学声称“不求回报,只要公道”;落水儿童则称,当天是三个人一同落水的。真相究竟是怎样的?

事件

媒体报道“大学生救人溺亡”

2月26日下午,在濮阳清丰县韩村乡西赵楼村一处人工湖里,有人溺亡。死者名叫孟瑞鹏,家住清丰县韩村乡孟焦夫村,今年24岁,是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国教学院一名大三学生。

年轻的生命因何逝去?据《大河报》报道,当天下午,两名儿童在该人工湖边玩耍,不慎落水。

正在附近游玩的孟瑞鹏看到后,脱下衣服跳入水中。最终孩子获救,他却再也没能上来。

孟瑞鹏是家中独子,周围邻居称,他从小就十分懂事。据了解,他进入大学后,也一直是学校的先进分子,还被评为优秀团干部。

2月27日,孟瑞鹏的故事被@人民日报、@头条新闻、@环球时报等各大媒体争相发布,数万名网友惋惜“英雄早逝”。

@陌上-浅歌:奋不顾身救人是善良者的本能!愿英雄安息!

@腿子姐:为河南人点赞,美男子一路走好。

 

转折

后续消息称

“大学生系不慎落水”

正当全国媒体和网友为孟瑞鹏的见义勇为点赞时,此事却有了另一个版本。

有媒体报道,清丰县韩村乡派出所一民警称,没有证据证明孟瑞鹏是因救人牺牲。两名儿童在接受采访时也说,三人是一同掉下水的。

孟瑞鹏的堂姐孟雪(微博名为@小流流_大得瑟)发表微博称,两名儿童的家长不顾施救者的生死,决然离去!而后怕承担责任,一直躲避不语,拒不承认孩子被救事实!

随即,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年华似水BBS站”官方微博以#大学生救落水儿童遭家长拒绝承认#为话题,发布了多条微博。

目前,孟瑞鹏的亲属和校友声称,“不求回报,只要公道”。“救人事件”峰回路转,再次引发网友热议。

争议

是“救人溺亡”,还是“不慎落水”?

24岁的大学生孟瑞鹏已然离去,留给亲人朋友无尽的伤痛。但关于他是因为见义勇为落水,还是自己失足落水的争议却愈演愈烈。

其实,从事件一发生,孟瑞鹏的亲友和落水儿童对事件的描述便各执一词。

A

孟瑞鹏的亲友:

手机、衣服在岸上,是他跳水救人

孟瑞鹏的亲属坚持认为,孟瑞鹏是因见义勇为而牺牲的。昨天下午,孟瑞鹏的父亲从家出发,前去迎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的律师团,期待给儿子一个交代。

孟瑞鹏的女朋友仍沉浸在失去恋人的悲痛中,河南商报记者多次联系,她才终于接听电话。

她说,事发当天,孟瑞鹏去家中找她,其间他一个人去了离家50米远的湖边。不久,她就接到自称是韩村乡民警打来的电话,“你是孟瑞鹏什么人?赶紧来湖边看看。”

当她赶到时,只见孟瑞鹏的手机、衣物在湖边亭子的长凳上放着,人仍沉在水里未打捞上来。“我去时,没有见那两个孩子和家长。”

“如果他是不慎落水,怎么来得及把手机和衣服放在长凳上?”不仅孟瑞鹏的女朋友质疑,孟雪和网友也有此疑问。

B

落水儿童家长:

自家孩子并非孟瑞鹏所救

关于孟瑞鹏的落水,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两名儿童的家长认为,孩子不是孟瑞鹏所救,他也不是见义勇为的英雄。

据其报道,其中一名落水儿童说:“有一个男的过来了,他拿着手机不知道在干什么,他用脚往后一跺,那个栏杆掉下去了,然后我们三个都掉下去了。”

现场一名知情人士称,他曾听其中一名落水儿童的家长说:如果不是孟瑞鹏用脚蹬栏杆,自己的孩子也不会掉下去。

对于孟瑞鹏的衣服、手机为什么都在岸上,一知情人士说,一名落水儿童的家长解释,这是因为当天气温不低,孟瑞鹏在亭子内玩耍,嫌热脱掉放在长凳上的。

C

网友:

希望警方尽快查出真相

孟瑞鹏是否因救人落水,双方各执一词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有人甚至将此事比作数年前的彭宇案翻版,有人称此事件的最终后果将影响“以后敢不敢救人”。

不少网友在网上声援孟瑞鹏的家人,声称“不能让英雄寒心”。而孟瑞鹏所在的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也在其官方微博发文谴责落水儿童家长,并声称“不求回报,只要公道”。

但也有不少网友表示,事实尚未查清楚,不便发表评论,希望当地警方尽快查出真相,给已故人和关心这件事的人们一个交代。

昨天晚上11点半,知情人士给河南商报记者发来一段录音。录音中,一目击者证实,看到的是“两个儿童先落水,并非三人同时落水”。

 

进展

事件真相“水落石出”

孟瑞鹏的死,到底是“不慎落水”还是“见义勇为”?

有网友提出“疑点”:有目击者看见孟瑞鹏的外套、手机、钱包都放在湖边亭子下的长凳上,如果他是自己落水,为何会把外套、手机、钱包放在岸上?

也有网友分析:两个落水儿童分别是4岁和7岁,不太可能受外界干扰,证言可信度较高。

事情的真相究竟是什么?2月28日,清丰县公安局政治处副主任韩自杰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孟瑞鹏)后背靠着栏杆,用力过大,栏杆一下子开口了,两个孩子也在边上,三个人一起落水了。”他说,因该事件影响较大,会通过清丰县县委宣传部发布情况通报。

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韩村乡派出所民警李亚斌说,没有证据证明孟瑞鹏救人了。不过,昨天河南商报记者致电李亚斌时,他说,“有媒体对我的话断章取义,事件还在调查。”

昨天下午,河南商报记者获悉,原计划公布的“情况通报”作废,濮阳市公安局已介入调查。昨天晚上11点43分,河南商报记者获悉,濮阳当地警方召集当地媒体赶往事发现场,称该案件有“重大进展”要公布。

今天凌晨零点45分,濮阳警方公布,经还原事实真相认定,孟瑞鹏溺亡前有救人行为。

 

目击者:救人溺亡大学生并非与2名儿童同时落水

2月26日下午两点左右,清丰县韩村乡西赵楼村内的一处人工湖有两名女童落水,就读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的大三学生孟瑞鹏手机、钱包、外套放置在落水处,自己也在湖中溺亡。不同的目击者还原出不同的“真相”版本。就在警方拿出初步结论后,最新目击者站出来大胆作证。

大学生到底是救人而亡,还是将被救者带进水里,小孩被救,他自己被淹死呢?大河报记者对此深入调查,试图让事件进一步接近答案。

【事件】大学生湖中溺亡,不同答案大相径庭

2月27日,本报在A07版刊登题目为《救起两名儿童后大学生溺亡》的报道,报道称清丰县韩村乡西赵楼村内的一处人工湖有两名儿童坠入水中,大学生孟瑞鹏脱下衣服救人,两名孩子上岸了,他却再也没能上来。

当时的一位自称目击者曾爆料,听到有人惊呼有小孩子掉进湖里了!一个戴着眼镜、长得文静秀气的小伙子,二话没说飞奔到湖边,脱掉外衣,在其他人的帮忙下,掉到水里的两个小孩子被救了上来。小伙子却没入水中,不见了踪影。

被救者却另有说法。调查中,被救儿童的母亲卢某表示,事发当天她带孩子到西赵楼村走亲戚,掉入水里的是她7岁的大女儿和3岁多的小女儿。当时湖边没其他人,自己一把将小女儿拉上来。随后,大女儿被闻讯赶来的一位男子卢延章救起,再救孟时已晚了,对方沉入水中。

被救方称,她们母女三人在亭子里玩耍,一个男的(记者注:孟瑞鹏)走过来,背靠护栏,一只脚蹬在护栏上,拿着手机玩,护栏突然断裂,那个男的还有两个小女孩一同掉进湖里。

【发酵】警方不到24小时得出初步结论,网友呼吁深查

从2月26日下午2时许事发到2月27日上午,记者就此继续采访时,清丰县警方在进行调查后得出了结论,孟某系意外身亡。

该县公安局政治处一位副主任表示,警方已经进行了调查,结果是孟瑞鹏和两个孩子同时落水。

这样的结果,孟家不接受,也引发网友热议。网友提出质疑,折断的护栏宽度有80厘米,死者身高1米8多,其宽度不足以使三人同时落水;孟瑞鹏背靠栏杆断裂落水,无法解释清楚手机、外套、钱包均在折断栏杆附近座椅上。

网友呼吁警方需走访调查询问更多的目击者。

 

【转机】目击者发声,真相有望水落石出

记者找到了被救者母亲卢某所说的救人者卢延章。家离广场很近的这位男子告诉记者,突然听到一位中年妇女呼救“快点吧,有三个掉到水里了”,自己抓起来一个3米长门框就跑,看到水里面漂着一个孩子,另一个已经捞上来了。孩子抓住门框被带到岸边得救了。而孟瑞鹏此时已在水里,门框够不着,等回家拿到绳子,孟瑞鹏已经沉了下去。

3月1日,新的现场重要目击者刘女士站了出来,来到派出所提供线索。事发当日,她是走亲戚来到了西赵楼村,午饭后带孩子出来散步,目击了当时一些情况。

她看到,当时湖中心的亭子上有两个女孩趴在护栏上向湖中看,孩子身后还站着一个女人,忽然护栏断裂,两个孩子掉进湖中。

她表示,当时并没有其他人在亭子附近,也没有看到孟瑞鹏本人。

孩子掉入湖中后,她就听到跟在孩子身后的女人呼救,情急之下,她跑到距离湖边最近的卢延章家,一边呼喊,一边拿起卢延章家中所放置的一长一短两根木棍,往事发地赶去,刚出门口长棍被卢延章从手中接走,因为自己穿高跟鞋,没有他跑得快。

在她随后赶到时,一个女孩已在岸上,另一个女孩抓住棍子被拉了上来。但是同时自己看到水中孟瑞鹏一双手伸出来后,又沉了下去。这个时间段内,孟瑞鹏到底怎么进的湖里,自己不得而知。有一点毫无疑问,孟瑞鹏不是和两个小女孩同时落水的。

刘女士表示,之所以要到派出所说出实情,是因为看到了网上争议,感到心中不安,在亲友和邻居的鼓励之下,决定一定要把她所知道的说出来。

3月1日下午,华北水利水电大学4位专家组成的法律服务援助小组来到孟家,表示如有需要学校将提供法律援助。之前,学校曾前来死者家里看望并送去2万元慰问金。

针对出现的新证据,清丰县警方有关负责人称,他们已对刘女士举证进行了笔录,将进行继续查证,尽快弄清真相,等有新结果再向社会公布。

+1

来源: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