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调查出现奇怪现象 年龄长了 好习惯丢了

社会热点

2010年12月21日

  漫画 浸水

“幼儿园的小朋友知道洗了手要关上水龙头,高中生却不知道。”

“小学生见到老师和参观者会主动打招呼,高中生对师长和客人都视而不见。”……

“孩子要从小培养良好习惯”,是每一位家长和老师在教育过程中永恒的主题。10月22日至25日,京津沪渝四市区德育研讨会在天津市举行。研讨会提供的调查显示,随着孩子年级的增长、课业负担的加重,孩子日常行为中的好习惯却在渐渐减少。这种怪现象,值得家长们深思。

现象

中学生反不如小学生习惯好大孩子不如小孩子“懂事”

天津市南开区做过中小学生品德习惯、学习习惯等方面的调查。调查发现,在养成良好习惯方面,小学生要好于初中生,初中生要好于高中生。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小学,绝大部分学生能主动跟老师、客人打招呼,而在中学特别是高中,只有少数学生能做到这一点。

一些高中生表示,随着年龄的增长,每天要想的事情多了,就不太注意主动问候师长这样的小问题了,而是更关注怎样提高成绩等问题。“学习好,家长就高兴。”这就是大孩子最大的努力方向。

小孩子大孩子培养内容倒置

天津市某示范高中的德育处主任在课间巡视时,发现一些学生在洗手后没有及时关水龙头的意识,需在老师的提醒下才能意识到“节约用水,人人有责”,尽管这样的宣传标语就贴在迎面的墙壁上。

这位老师告诉记者,在一些生活细节上,可以感觉到好习惯在中小学生身上日渐消失。随手关好水龙头、见到长辈要主动问好、课后要及时温习功课等应该从小养成的良好生活习惯、道德习惯、学习习惯,却在孩子上了中学后仍作为一种专门课程来施教。而在幼儿园阶段,本应是孩子养成好习惯的时候,不少家长却要求孩子学加减法、学认字、学习各种才艺。这种本末倒置的教育,“该学什么的时候不教什么”,往往会给孩子一生的成长带来极其不利的影响。

 

家长

我家的懂事孩子怎么不见了

陈女士的女儿已经上高中了,学习成绩不错,可是,不论是亲友还是老师都觉得这孩子不可理喻,不爱理人,不会关心人,不爱劳动…… 对此,陈女士表示:“我家孩子小时候可是个人见人爱的孩子,就连有人往家里打电话,都说孩子有礼貌,因为听声音都知道她是笑眯眯的。要是来了客人,她又倒水,又拿糖,还特别会和爸爸妈妈聊天儿。可是,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我们就让她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像参加亲友聚会、接待客人、做家务什么的,都不用她管,就让她一心一意读书。虽然她的成绩还不错,我们也很欣慰,只是,当年那个让我们心里充满了甜蜜、让全家感觉温暖的孩子不见了。”

专家

家长“抢”走孩子好习惯 家长漠视 孩子难有好习惯

“我们在全国各地接触过成千上万的家长,这些家长从来没有坐在一起开过会,可是,他们却都会对孩子说相同的一句话:‘只要你把学习搞好了,其他都不用你管。’我很想反问家长:‘凭什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孙云晓近日在天津青少年素质教育促进会成立大会上向广大家长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他表示,家长们过于热衷成绩,不仅让孩子不快乐,也让孩子从小养成的好习惯渐渐淡漠了,因为他们心里会想:“不论我是不是有礼貌,是不是有好习惯,反正也没用,学习好就行。”

根据孙云晓在全国做的系列调查研究,91.7%的中小学生父母希望孩子获得大专以上学历,其中54.9%的父母希望孩子读到博士学位。83.6%的中学生父母要求孩子考试成绩要在前15名。76.4%的小学生父母要求孩子考试成绩要在90分以上。家长们把精力都放在孩子的成绩上,至于孩子们的习惯是不是好,家长们总认为是“小节”,没必要为这些事耽搁学习的时间。

孙云晓提醒家长,在少年儿童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培养一系列基本的做人、做事和学习的良好习惯,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具有重大意义:养成良好习惯能促进少年儿童基本素质的提高,养成良好习惯是少年儿童能力的重要生长点;良好习惯的养成对某些人格特质有促进作用,这些良好习惯的积累、泛化、整合、升华,将对少年儿童健全人格的发展和形成产生重大影响。

 

爸妈否定 “吓”跑孩子好习惯

孩子在学校培养好习惯,放学回家:“爸爸,你好!妈妈,你好!”可是有的父母就不习惯:“你叫唤什么呀?”孩子说:“爸爸,我回来了!妈妈,我回来了!”爸妈说:“回来就回来吧,喊什么啊。作业写了吗你?”这孩子就不知道怎么办了。

孙云晓提出:培养孩子的习惯是非常困难的,最大的困难在于父母甚至爷爷、奶奶,也包括老师本身就有很多不良的习惯。我们可能也不完全知道什么是好习惯,有时还要否定孩子的好习惯,这样当然不行。作为成熟的父母,应当善于与孩子沟通,知道孩子在想什么,在干什么。当孩子做出一些成人难以理解的事情时,父母应平心静气地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思考一下:孩子为什么要这么做?经过这样的思考,父母就容易了解孩子,就能慢慢地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家长们还必须意识到:不能事事对孩子忍让,要让孩子“心中有别人”;做事一定要遵守规则,这也是一种习惯,孩子是在体验中成长的,父母不能代替他成长,不能代替他承担责任。

教育工作者培养孩子好习惯家庭学校要协作

近年来,南开区在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通过近期调查发现,该区学生在礼仪行为习惯方面的素质明显提高,外控行为较好,但自控行为有待强化;在学习习惯上,小学明显好于中学;锻炼习惯上,男生明显好于女生。

南开区教育局局长杨志成认为,习惯养成教育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只靠学校教育远远不够,家庭成长环境及家庭教育尤为重要。因此要培养一个有良好习惯的孩子,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协作配合。首先,作为教育者,要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老师也要为人师表,时时处处给学生作表率。另外,希望家长也能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多跟学校和老师沟通,为孩子量身制定德育教育方案,一起为孩子创造一个好的成长空间。

 

专家支招六大步骤培养孩子良好习惯

孙云晓认为,养成一个好习惯,要经过六个步骤:

步骤1:要认识习惯的重要性,可以通过讲故事、让孩子分析案例等各种方式来进行,使他们切身感受到习惯的重要性。

步骤2:与孩子一起讨论制定行为规范。定家规,定班规,制定习惯培养目标。

步骤3:进行榜样教育。用各种教育行动进行榜样教育,各种各样的杰出人物都有好习惯。

步骤4:是需要持久的训练,一定要训练。习惯培养有很多技术手段可以尝试,但是有一条,一个行为的出现一定要训练一个月以上。但是这训练不是天天正步走,不是这个意思,而是要进行分析、评估、引导、训练等等,这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步骤5:要及时评估,要表扬,用各种方式表扬;引导,小孩一定要及时表扬。

步骤6:要形成良好的集体风气,谁出现了好的行为,在班里头得到鼓励、支持、欣赏;谁有不良的行为出现了,大家会鄙视、反对,这对一个人好的习惯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

六大步骤,把每个步骤都做细化,良好习惯就养成了。

+1

来源: 作者:admin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