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抗生素有了新分类 40年来最大一次修订

产品

2017年06月30日

不久前,世界卫生组织在瑞士日内瓦再次修订《基本药物标准清单》(以下简称《清单》),其中关于抗生素部分的修订,被认为是《清单》40年历史中最大的一次修订。 

新版《清单》将抗生素划分为了三大类,即可用类、慎用类和备用类。按照世卫组织的建议,可用类强调可及性,属于必须应当备有的抗生素基药,可随时用于治疗范围广泛的常见感染,比如阿莫西林,可用于治疗肺炎等感染;慎用类应作为针对少数感染的一级或二级治疗药,如可用于治疗膀胱炎和上呼吸道感染的环丙沙星,就应谨慎合理使用,以避免耐药;备用类不提倡首先使用,应在确认前两类无效后,作为最后手段使用,如粘菌素和一些头孢菌素等,必须在所有其他替代药物失灵后,用于危及生命的感染。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传染病诊治重点实验室教授肖永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世卫组织这个清单主要是针对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制订的基本药物目录。也就是说,列入这个清单的药物是满足防治疾病需求的最低限度要求。“很多年前,我们也曾参照这个清单制订自己的基本药物目录,但现在,我们的基药数量已经超出这个清单几百种了。” 

世卫组织设有专门管理耐药的部门,肖永红认为,这次《清单》的调整,应该是基本药物部门与管理耐药部门合作的结果,在对抗生素药物分类的修订中,包含有合理用药、控制耐药的考虑。这种划分方法其实与我国对抗生素的分类有相通之处。 

我国2015年出台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将抗生素分为了非限制类、限制类和特殊管理类3个级别。第一级抗生素主要指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的药物,可以让医生拥有更多开药自主权,这类似世卫组织提出的“可用类”;限制类抗生素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某方面存在局限性,使用上应当有所限定,与《清单》中的“慎用类”有部分重合;特殊管理类理论上不允许随便使用,应在具有严格临床用药指征或确凿依据时,由高级职称资格的医师开具,如第四代头孢菌素、多肽类抗菌药等。与《清单》不同的是,我国抗生素三级分类中,涉及药物数量更多,品类更广。 

从开药环节来从严管理抗生素使用对控制耐药问题十分必要。正如世卫组织基本药物和卫生产品司司长苏珊安希尔博士所说,抗生素耐药性的上升源于我们使用这些药物的方式,对抗生素使用进行明确分类,有助于确保开处方人员获得正确的抗生素,防止耐药问题恶化。 

肖永红补充说,为了规范专业人员用药,目前我国已有一些大医院开始组建抗生素合理使用管理小组,小组成员由感染科医生、微生物专业医生、药师等多学科专业人士组成,负责培训其他科室医生,提高用药能力,同时承担抗生素处方审核工作,一旦发现不合理处方,就会采取措施,予以修正。 

不过,他同时认为,抗生素的使用不仅属于专业行为,也带有社会属性,受到医保社保、用药偏好、药品价格、患者科学素养等多因素影响。比如,国家要求购买抗生素必须凭医生处方,但如果患者凭处方买回药物后,有擅自加药、滥用药物行为,仍可造成耐药隐患。因此,加强科普宣传教育,提高老百姓的用药常识和科学素养也尤为重要。

(原标题:抗生素有了新分类(专家观点))

+1

来源: 作者:高晓燕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