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亳州试点儿童身份识别卡 采集儿童身份信息

行业

2015年07月02日

卡片内容包括姓名、血型、DNA等,部分信息交档案局保存

孩子一旦走失或被拐,警方可根据卡片信息帮其找到家人

下周,亳州市谯城区约2000名12岁以下的儿童就能领到专属他们的“平安儿童身份识别卡”,识别卡包括孩子指纹、血型、带毛囊的头发等。一旦孩子走失或被拐卖,这将成为孩子回家的希望和“钥匙”。

张倩是亳州市谯城区“平安儿童身份识别卡”服务机构负责人,7月1日中午,张倩在办公室匆匆吃完午饭,就开始忙着整理新采集到的儿童身份信息,往电脑里录入,制作儿童身份识别卡,万一有孩子丢失,这些身份识别卡将可以为警方及时提供寻找孩子的信息。

“今年5月底开始到6月中旬,我们在城区三个街道采集了2000名左右12岁以下儿童的身份信息,现在正在整理制作儿童身份识别卡,准备下周全部发下去。”张倩说,这项工作目前还是试点,居民是自愿参加,采集的身份信息除了有儿童姓名、性别、照片和家长姓名、联系电话以及儿童的一枚电子指纹、血型等外,还包括带毛囊的头发,以便记录DNA信息。

“儿童身份识别卡实际上是将儿童身份信息汇集于一卡,形成微缩的儿童身份档案,以防不测,为儿童织就一张安全防范网。”亳州市谯城区关工委主任郭西兰说,这项工作由区关工委牵头开展,经过主任办公会议研究,决定委托“平安儿童身份识别卡”服务机构进行身份信息采集。考虑到个人信息安全问题,他们在这批卡全部制作完成后,将联系当地档案局,把采集到的信息移送到档案局保存。

昨天,亳州市关工委办公室主任赵正中告诉记者,这项工作目前仍处于试点摸索阶段,暂时没有在全市推广的计划。

一问为何要建“儿童身份识别卡”?

张倩说,儿童被拐卖问题屡有发生,公安机关的防拐卖提示中指出,家长应给孩子建份有关子女指纹、血型等的档案,随时准备一张孩子的近照,以备急用,但现在很多家长都没有保存孩子这些重要信息的意识,他们主要是帮助家长建立信息档案,一旦孩子丢失,这些信息便于警方在全国打拐信息库中进行比对。而实际上,早在2013年,国家关工委就开始推广儿童信息采集工作。

二问“识别卡”里都有哪些内容?

记者看到的儿童身份识别卡是“母子卡”,大卡左边是儿童的姓名、性别、身高、血型以及出生年月日,下面是家长的姓名、联系电话和住址等信息,中间是儿童的照片,右边有10个圆圈,是儿童10根手指指纹的位置,10个圆圈中间是DNA袋存放处,里面存放三根带毛囊的头发,以便记录DNA信息。

子卡比母卡小些,除了没有母卡右边的指纹和“DNA”小袋,信息与母卡左边的信息相同。

三问“儿童身份识别卡”如何保存?

张倩介绍,在制作母卡的时候,将之前采集到的一枚儿童指纹打印在卡的一个圆圈上,余下的9个圆圈由家长给孩子按上另外9个手指的指纹,三根带毛囊的头发由家长采集后装入母卡上的袋中,儿童的血型也由家长自己填写在卡上。母卡由家长保存,万一孩子失踪,家长可以拿着母卡向警方报案,便于警方利用这些信息来寻找孩子;子卡由孩子随身携带,儿童独自外出走丢或发生意外时,这张卡能够为施救者或者公安机关快速提供帮助或线索。记者了解到,“平安儿童身份识别卡”服务机构免费采集制作卡片,家长可自愿参加。

四问如何确保采集信息安全性?

张倩介绍,目前这项工作还在试点,信息外泄是他们最大的顾虑,他们学习外地经验,对孩子的血型、毛发和另外9枚指纹重要信息不保存,由家长自己保存,而他们采集的余下信息将移送当地档案局保存。目前,机构负责采集信息的人员是招募的大学生志愿者,他们都是利用双休日进行采集,与他们签有保密协议,不准将采集的信息外泄。

如果家长保存的识别卡遗失,家长要拿户口本和乡镇或街道出具的介绍信,经过核实后才能查询。

+1

来源: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