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婴儿依恋是身体和心理与抚养人保持亲密联系

行为心理

2014年07月22日

孩子入园较为普遍的表现类型,在家长离开幼儿园时,孩子会紧紧抱住亲人不放,“妈妈不要走”、“我要回家”等等,部分幼儿在大人离开后,会转移依恋目标,要求老师抱抱或者认准一个成人紧跟着。一旦离开新的依恋目标就会大哭。也有的孩子会把家里带来的玩具、毛巾等作为依恋对象。心理学研究表明,依恋是婴儿寻求在身体上和心理上与抚养人保持亲密联系的一种倾向,常表现为微笑、依偎、追随等。2—3岁是孩子依恋最强的时期,也是孩子处于依恋关系的明确期,在此阶段,孩子对特殊人与物的偏爱变得更强烈,安全的依恋,可使幼儿在活动中有安全感,小儿时期的安全依恋还将导致一个人在成人后对人的信赖,与人们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洋洋是我班这学期新来的一名小朋友,他是一名依恋行为表现比较明显的幼儿,每天当他爸爸离开的时候,他总会抱着爸爸不放。一旦他爸爸离开他就会大哭:“我要爸爸、爸爸”,而且他一哭就会哭很长时间。但他会把自己的东西看得很牢,刚开始的时候,我们看他满头大汗,让他把外套脱掉了他怎么都会生怕自己的东西被人拿走。慢慢地时间长了一点,他看小朋友热了都把外套脱了挂到自己的衣帽架上,在我们再三的劝说下,他虽然肯把外套脱了,但他会把自己的外套紧紧地抱在身上,如果是因为吃饭时放下了,等他睡午觉时,他一定要去找回来,有时他会抱着自己的东西大哭不停。 

其实洋洋一直由爷爷、奶奶抚养,很少回到爸爸、妈妈的身边,听他妈妈说,在家里他把自己穿过的一件背心都要紧紧的握在手上。特别是睡觉的时候,那怕是这件背心已经成了一块细细长长的破布,这成了洋洋的心爱。上幼儿园后,他妈妈说怕被小朋友们笑话,没让他带上他的“心爱物品”,这时,洋洋对于自己的特殊的偏爱变得更加强烈,他只能以哭来面对现实。其实这种依恋行为是孩子上幼儿园最普遍的表现类型,一个孩子在家中至少有二个大人照顾日常生活,有时甚至是五、六个,大人围绕着一个孩子处处以孩子为中心。而到了幼儿园,二十几个孩子面对的只有三个老师,孩子一下子失去了他所习惯的中心地位,像洋洋小朋友这样又失去了他整天带着的自己的心爱之物,让他一下子缺乏了安全感,造成对亲人、心爱之物依恋感就更加突出。 

孩子入园的不适应,严重的还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对家长的生活和工作也造成了影响,为了帮助孩子尽快进入群体环境,尽快恢复到原来的心理需要结构层次上来,我们与孩子家长商量好,允许他可以晚送、早接,让孩子对幼儿园环境变得熟悉。我们还多次找孩子家长沟通,允许孩子保留原有的生活习惯。幼儿原有的生活习惯和幼儿园生活有一定的差距,我们不急于改变他的习惯以至于引起孩子的心理冲突。最后,他妈妈就把洋洋的那块“心爱物品”放在他的床上。我们允许他随时都可以去“亲亲”他的心爱之物,等他的情绪稳定后,慢慢以好玩的玩具、有趣的游戏等来吸引他的注意,进而减少他对物品的依恋。

现在洋洋好多了,有时他会去看看、亲亲自己的心爱之物,但一旦有他喜欢的玩具和游戏,他会把“心爱之物”忘得一干二净,我们相信:洋洋很快又会找到他的“安全岛”。

+1

来源: 作者:王浩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