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行为心理解开儿童行为背后有什么秘密

行为心理

2014年04月09日

孩子有很多行为:哭、撒娇、害羞等等,但每个行为后面都有和大人不太一样的原因,让我们一起解开这些行为背后所有的“秘密”吧!

一 、打人、咬人

原因1:可能孩子对小朋友的安全感建立得不好。所以一有小朋友到身边去,他就会觉得受到威胁,然后主动进攻。

专家支招:家长应多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多帮孩子交些好朋友。如做了冰淇淋,煮了毛豆、花生,有了水果等都分成几份,带着孩子送到小朋友家,或叫着小朋友一起到家里吃。这样关系会越走越近,孩子的感觉也越来越好。

原因2: 打是排除的意思。有时他想按自己的想法做事,可别的小朋友们总是做些他不喜欢的事情,他想把这个事实排除掉。如:小朋友拿个小碗,用土来做饭。别的小朋友 过来就往他的碗里放土,但他不想这样,因为破坏了他原有的计划和目标。他对小朋友嚷,但人家不听,他嚷了几次,发现不管用,就会动手打人了。他的想法本没 有错,只是不想被打扰而已。但他的举动,他解决问题的方式是不好的。

专家支招: 要加强用语言来解决问题的能力。教他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如往他碗里放土导致“打人”这件事,妈妈可以告诉他:“如果你不喜欢别的小朋友这么做,你可 以直接告诉他,你正在做饭,不喜欢你的往碗里放土!” 然后告诉他,打人是无法解决问题的,是不好的行为。当然要达到完全用语言表达还需要一个过程,妈妈要耐心等待他心智成长到这个程度。

 

儿童14种行为背后的心理分析

二、插话

孩子打断别人的谈话,这是由他们的年龄特征引起的,大体在以下几种情况出现:

原因1:孩子对讲话中的部分内容感到好奇,迫不及待地想解决心中的“疑问”。

原因2:别人交谈或讨论的内容,孩子曾经听说过或有点似懂非懂,产生“共鸣”,急于想“表现”自己,讲一讲自己的“看法”。

原因3:孩子独自玩耍或独自尝试着做某件事遇到了困难,当他急于求得帮助时,会不顾场合打断别人的谈话。

专家支招:对孩子的这种行为既不能放任不管,又要注意处理方式。家长应注意以下几点:

招式1:因事制宜。 即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适当的方式和方法加以引导。当孩子对大人谈话内容提出疑问,或遇到困难求助时,千万不要因一时恼火而当别人的面训斥孩子,这样 就伤害了孩子的“好奇心”和“自尊心”。这时,家长可以跟孩子讲明,谈话结束后再解答,还可以再夸奖他一句:“你真爱动脑筋!” 这样孩子是会理解的。但事后一定要实行诺言,并教育孩子在别人谈话时随便地打断是不礼貌的。

如果大人在闲聊时所谈及 的内容使孩子产生“共鸣”,孩子因急于想表达自己的意见打断别人的谈话,家长不妨给孩子一个“表现”的机会,先征求交谈对方的意见,然后让孩子参与进来。 不过,孩子“表现”完后应委婉地指出他刚才随便插话是不对的。这样孩子是比较容易接受你的批评的,因为孩子的“表现欲”得到了满足。

招式2:借机诱导。 即家长要利用一切机会对孩子加以启发和诱导,特别要注意运用发生在孩子身边的事情,这样孩子容易受到启迪。例如,爸爸妈妈带孩子上街玩,看到了别的孩子在 其父母和别人讲话时,插在中间吵个不休。就可以问自己的孩子:“刚才那个孩子做得对不对?为什么?你喜欢他吗?”借此让孩子从中受到教育。

招式3:言传身教。即做家长的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特别是“行”,这对孩子的影响是很重要的。孩子的模仿性较强,且又缺乏一定的辨别能力,因此父母应树立起一个礼貌地与人交往的榜样。

三、撒谎

小朋友之间可能会发生类似一下的对话。“你听我说,我们家有三个电视机。”“哇,太棒了!”“一个是爸爸的,一个是哥哥的,还有一个是我的。”“那你每天晚上都可以看动画片啦。”“当然!吃完饭,就可以一直看到上床。”当遇到这类情况时,家长应该怎么办呢?

原因: 首先应该明白“有三个电视机”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其实,讲这句话的孩子当时的心情就是希望“如果我家能有三个电视机该有多好呀!”因为如果有了三个电 视机,爸爸、哥哥就不会和他抢电视机了,这样他就可以独自看喜欢看的动画片了。他把这个愿望和空想联系在一起了。幼儿的心理结构,往往是主观与客观融为一 体,这种现象称为“主客观未分化心理”,是幼儿心理的一个特征。

专家支招: 儿童“说谎话”的种类繁多,包括想象谎话、愿望谎话、无知谎话、游戏谎话、辩解谎话、方便谎话、友情谎话、吸引注意力谎话、复仇谎话、以及欺骗谎话等等。 幼儿的大部分谎言来自想象、愿望、游戏和无知,偶尔有出自辩解或引人注目的目的。但无论哪一种都不属于真正的谎言。我们要充分理解这点,认清隐藏在谎话背 后的儿童心理,采取与其心理状态相符的办法解决。如果孩子的“谎言”符合要求的话,也是可以考虑去实现他的“谎言”的。

+1

来源: 作者:尹松松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