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妈妈注意 预防小儿三类传染病情况

小儿传染病

2014年07月29日

初夏,是小儿传染病多发期。在当前EV71病毒多发期,尤其要关注以下三类传染性疾病的预防:

一类是发热出疹性疾病

1、麻疹。致病原称麻疹病毒,病儿通过喷嚏、咳嗽、讲话或哭吵经呼吸道直接传播。但并不是每一位接触过麻疹患者的人都会被传染发病,只有那些易感者,即未接种过麻疹疫苗,也未患过麻疹,无抗麻疹病毒免疫力的人才会被传染,大多为5岁以下儿童。我国初次接种麻疹疫苗的年龄是8个月、18个月,7岁时需要再加强免疫接种,对那些当地有麻疹流行又未出过麻疹者应再加强注射1次,这样大于95%以上的接种儿童可获得有效免疫,而不会患麻疹。

2、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毒通过水痘病人咳嗽、打喷嚏、讲话等飞沫传播,也可经被皮疹内容物污染的衣被和用具等接触传播。水痘是一种较轻的疾病,很少有并发症,大多能很快自愈。

3、手足口病等也属此类。

二类是肠道传染病

1、细菌性痢疾。儿童发病最高。细菌存在于病人的肠道内,随粪便排出体外,这种粪便污染水源、食物等,常造成菌痢的流行,如果小儿直接与病人接触,或进食被带细菌的食物,都可被传染。一般的细菌性痢疾,病儿不必住院治疗,只要隔离至临床症状消失,饮食宜少渣、忌油、进易消化流质或半流质,不宜喝牛奶,以减少腹胀,鼓励多饮水,高热予退热剂,可选用有效抗菌药物控制疾病。发生高热、抽搐、昏迷时,要警惕中毒性菌痢,必须及时送医院抢救治疗。

2、细菌性食物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就是患者进食了被细菌或者其毒素污染的食物所引发的急性中毒性疾病。临床特点是突然发病,呕吐、腹痛和腹泻,甚至抽搐、昏迷、最后死亡。当怀疑病儿有可能为食物中毒时,必须收集好可疑食物、呕吐物、粪便,随病儿一起去医院进行化验,以利于医生及早做出正确的诊断和对症治疗。

3、伤寒、副伤寒。由伤寒或副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通过被污染的水或食物经口传播。细菌经口进入消化道,在肠道引起严重病变,再侵入血液释放出内毒素;并可由血循环带到其他组织器官,如淋巴结、肝、脾、骨髓等,在此引起病变。小儿被伤寒细菌感染后起病较急,高热持续5-7天。重症病儿常并发中毒性心肌炎、伤寒肝炎,少数并发肠出血、肠穿孔、胆囊炎及中毒性脑病等。

三类是流行性乙型脑炎

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经蚊虫传播的急性传染病,10岁以下儿童发病为主,尤以2-6岁患病率最高。乙脑病毒存在于病人和受病毒感染的动物(如猪、马、牛、羊、鸡、鸭等)血液中,蚊虫作为乙脑的主要传播媒介,当蚊虫叮咬并吸取病人或带病毒的动物血液再去叮咬健康人时,乙脑病毒就经皮肤进入其血液循环系统。小儿被感染后,起病急,突发高热、头痛、嗜睡,或有喷射性呕吐,2-3天后病情加重。体温高达40℃以上,逐渐出现昏迷、惊厥、颈项强直等症状。严重者很快出现呼吸不规则,口唇发紫,四肢发冷,肢体强直,肌张力增强,甚至呼吸停止,心脏骤停。重者即使生存下来,常会留有严重后遗症,如失语、痴呆、肢体瘫痪等。

+1

来源: 作者:王浩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