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如何进一步对幼儿加强教育思想管理

幼儿园管理

2014年07月08日

 

在幼儿园教育工作中,正确的教育思想是全部工作的灵魂。园长的首要任务就是对全体教职员工进行有效的教育思想的领导,以转变旧的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实现幼儿教育的科学化,取得教育的最佳效果。

为什么我们还要重提这个话题呢?原因有三:

其一、社会发展决定了转变教育思想的长期性。

其二、幼教改革发展决定了教育思想转变的深入性。

其三、幼教师资的现状决定了教育思想转变要有针对性。

幼儿园园长进行教育思想治理应避免出现下述几种情况:(1)抓教师的教育思想转变等同抓师德教育,认为进行热爱幼儿、热爱幼教事业的教育就是抓了教育思想转变;(2)抓教育思想转变仅是一个阶段的中心工作,轰轰烈烈、热热闹闹搞一阵,便大功告成,出现抓教育思想转变走过场的状况;(3)抓教育思想转变与教育实践相脱离,认为转变教育思想解决的是熟悉问题,满足于学过《规程》,开展过讨论,进行过考试,写过体会,空对空,缺少与教育实践的联系。

园长在抓教育思想治理中,首先应对教育过程中每个环节教育行为表现的规范性有清醒的把握,从而给于教师以正确教育思想、教育行为的引导。根据教师实施教育活动的过程,我们可确定以下几个环节:

确定起点状态。是对幼儿现有发展水平的了解、分析。这种了解分析是建立在把握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以人整体发展的要求,对全班每一个幼儿的言语、表情、动作、作品作深入细致的观察、分析后所作的发展水平状况的定位。这中间蕴含了对幼儿主体的尊重,也反映了教师对面向全体和全面发展思想的把握。

分析教育任务。这是对教育任务的细化。应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细化《规程》教育任务,在教师心中确立起一个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的的具体形象,包括每个年龄阶段幼儿发展应达到的水准,确定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教育目标,以便教师准确分析幼儿现有水准与教育目标之间的距离。这种距离的分析有长期的,也有眼前的。长期的即幼儿在园三年后应达目标的距离。眼前的是了解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在教师的心中应架起一座朝着教育目标盘旋而上的分层递进的阶梯。

实施教育目标。这是教育行为落实到幼儿身上的具体外在体现。包括设计有效教育方案开展适应个别差异的教育,激发和维持幼儿学习动机,进行活动的组织治理等。这部分的实施与教师本身的观念、技能、习惯等有很大的关系。由于幼儿园青年教师为主的原因,还需提供给教师一些基本的可操作的包括教育内容、材料、方法、手段在内的制度化的成果,同时提倡结合班实际,录活地应用。

评价教育效果。这里的评价包括两部分:对自身教育行为的评价和对幼儿发展水平的评价。教师应通过评价幼儿达到目标的情况来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导幼儿行为或倾向得以改变,使之向教育目标靠拢,如能实现教育目标,那么教育行为是成功的,反之,就要对自己的教育行为作调整,使教育行为符合正确的教育思想。

园长抓教育思想治理还应抓住几个要害。一个确立一种意识,就是一切为了幼儿,为了幼儿的一切,为了一切幼儿。一切为了幼儿,体现了一种教育价值取向,即以幼儿发展为本。为了幼儿的一切,体现的是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观点。为了一切幼儿,体现了面向全体幼儿的教育思想。

二是立足一个阵地,就是加强教研组的建设。幼儿园教研活动是研究正确教育思想落实于教育行为的重要阵地,是集众人聪明,探索幼儿园培养目标、教育方法、教育内容,提高保教的经常性手段。幼儿园可开展专题研究,结合教研、科研,加强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探索,有针对性地逐个解决存在的问题,改变凭主观愿望,凭热情和经验办事的现状。也可组织教师相互观摩,具体评析某个半日活动或某个教育行为,交流研讨,不断探讨教育思想,改进教育方法和技能,提高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园长还可以通过教研组活动加强对教师的培育工作中,把转变教育思想列为其中的重要方面。园长在考虑培训内容时,应加强对社会、经济、科学发展情况的学习和了解,幼儿教育对人影响的迟效性决定了她的发展必须具有前瞻性,是指向未来的事业,幼教工作者必须以未来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素质来构思现今的幼儿教育,要摆脱就幼教谈幼教的狭隘目光。应加强与幼教相关的理论的学习,搞清不同年龄阶段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幼儿教育的规律,对我国现有的和历史上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经验,以及国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经验,用唯物的、辩证的观点加以认真分析、研究,形成科学的教育观、儿童观、课程观。

 

三是把握一个环节,就是教育工作的评价。园长的教育思想决定了教育评价的内容、标准,而教育评价的内容、标准又从另一方面左右了教师的教育行为。假如园长的工作评价还仅仅停留在教师工作的量,教师组织幼儿活动的情,或幼儿所获奖项,那么,尽管再学习、再谈转变教育思想,教师的教育行为还是集中在所评的内容。因此,园长应全方位地考虑教师的教育思想转变,以正确的教育思想为依据,确立应有的教育行为准则,并通过全园教工的反复学习、研讨,使他们真正理解、接受,成为教工的自觉行动。

四是抓住一个人群层面,就是来园工作的新教师。园长要把转变教师的教育思想与新教师实践工作结合起来。有经验的园长往往抓住新教师的入园关,亲临或请有教育经验的教师进行传、帮、带,先入为主,使其把握正确的教育行为,了解幼儿教育应有的教育思想,尽快地跟上幼儿园教育工作的要求。

规范治理 继续开拓

----多元化办园模式的实践和思考

90年代上海基础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出现了下述形式:

1、公民个人、社会团体、企事业兴办民办学校;

2、政府举办的部分公立学校,在社会力量的参与下进行转制试验,即在学校所有制不变的前提下,在资金筹措、校长和教师聘任、学校治理等方面参照民办学校有关办法办理;3、社区的多种社会力量以社区教育组织为中介参与办学;4、企业或事业单位(包括不同隶属关系的学校)与学校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5、以多种形式积极吸收外资、侨资的捐赠,并按有关规定探索与国外、境外团体或个人的合作办学。

一、上海市多元化办园模工的类型特点

(一)办园体制多元化

在多元化的办园模式中,既有民办园,即集体或个人的办园所有制的成分,又有转制园(或称改制园)、承办园,即在办园所有制不变(属于教育部门办),实行民办园政策的模式。

不同办园主体的共同存在,形成办园主体单一向多元的转变,“改变政府包揽办学的格局,逐步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体制”(见《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

(二)教育经费筹措途径多元化

多元化的办园模式在经费筹措的来源上具有广泛吸呐社会各种教育资源的特点,实践已证实,这是一种发展幼儿教育事业的有益经验。幼儿教育作为义务教育的基础阶段,幼儿园自身所具有的福利和服务的双重性质,决定幼儿教育必须更多地依靠多种渠道的教育经费投资,幼儿教育成为合理分担的观念正在逐步为教育界和社会各界接受。

(三)幼儿园内部治理机制的多元化

突破了原有内部治理模式的单一性,实行校长负责制,教职工聘任制和全员差额聘任制,校内结构工资制和教育经费结合包干等人事、劳动、工资的整体改革以后,幼儿园内部治理在观念和操作层面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形成了幼儿园自身生存发展的内在运行机制,这些机制也为幼儿园进行转制、承办的试点提供了条件。

(四)办园形式多元化

《幼儿园工作规程》第十条规定:“幼儿园分为全日制、半日制、季节制和寄宿制等。上述形式可分别设置,也可混合设置。”幼儿园必须满足家长的需求,根据各自不同的办园目标,创设条件,使寄宿制幼儿园发展较快,这些幼儿园有的以寄宿制为主,也有的混合设立全日制班级和寄宿制班级。另外,大量全日制幼儿园采取延长服务时间的办法,开设早护导班、晚护导班,设立假日班和临时寄宿的服务项目。

(五)办园特色多元化

办园模式与办园特色密切相关,一种办园模式总是以独特先进、稳定的特色区别于其他模式,多元化的办园模式必然要求多样化的办园特色,幼儿园办园特色体现在教育教学方面是多层次多侧面的,即有特色的项目,特色的内容,也有特色的领域。上海市区部分幼儿园将长期教育教学的成果通过特色研究固定下来,部分幼儿园也在开办之初通过确立特色教育,努力形成各自不同的办园特色。

二、新时期坚持多元化办园的实践意义

(一)多元化办园模式的实践是我国幼儿教育“两条腿走路”方针的继续和发展

(二)多元化办园模式适应了社会经济和教育发展的需要

三、多元化办园模式的发展及其思考

根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2010年上海发展的战略目标,上海学前教育办学体制改革的任务是:基本形成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办园的多元化教育格局。

在本特征是:

1、以国有教育资源为主体,多种教育资源所有制并存,扩大上海学前教育总体资源,提高上海的学前教育能力和。

2、学前教育投资主体多元化,政府拨款扶持社会、集体、个人参与投资,投资效益不断提高。

3、新型的政园关系基本确立,政府宏观调控,分类指导,幼儿园自主办园,自我约束,自我发展。

4、民办幼儿园布局全理,比较适当,模式多种,治理规范,质量合格,整体发展水平上一个台阶,并逐步形成办学思想端正,高水平,有特色,效益好的民办幼儿园。

多元化办园模式的发展必须注重:

(一)提高幼儿教育整体水平是多元化办园的方向和目标

(二)加强宏观治理与微观搞活的协调

(三)发挥社会参与治理幼儿园的作用

+1

来源: 作者:王浩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