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父母应知尊重孩子的11种权利

艺术培养

2013年06月13日

北京市第十四届人大代表、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主任佟丽华认为,法律援助只能解决一些底线的、极端情况下儿童面临的问题,家庭教育却能解决绝大多数孩子面临的问题。

多数父母不称职

今年3月9日,某著名歌唱家的儿子李某因涉嫌强奸罪被批准逮捕。3月19日,李某的律师在网上发布公开声明,希望媒体、网民尊重和保护未成年人李某的合法权益,相关人员不应对其进行舆论审判等。

“看了这个声明,我感到非常遗憾。”佟丽华认为,尽管从法律角度看该声明没有错,但是从社会舆论、未成年人司法、有利于孩子成长的角度看,该声明存在严重缺陷。在该声明中,看不到李某及其父母对其伤害他人行为的悔恨之意。

在佟丽华看来,该案应引起人们对我国家庭教育必要性的反思,“很多父母谈及教育就想到学校、补习班,对学校教育、技能教育给予太多希望,而恰恰忽视了最简单、最容易有成效的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从孩子出生到自立之前尤为重要。”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邯郸市广平县第一实验小学校长冷继英表示,学校教育不可能代替家庭教育,亲情的沟通、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心理发展、个性养成、品德修养都有很大的影响。

从事教育工作20年的冷继英建议,教育、心理、医疗等方面的权威专家应针对不同年龄段孩子可能出现的问题,对家长进行培训,以提升其家庭教育的能力。

很多父母在孩子面前“劣迹斑斑”——吸烟醉酒、滥用权力、轻诺寡信、无视规则等。“对照而言,我觉得包括自己在内,中国至少90%的父母是不合格的。”佟丽华说。

“为了孩子,我们必须改变社会风气,父母必须改变自己。”佟丽华希望父母们开始反思家庭观念、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冷继英建议,通过组织专家讲坛,加强家校对接,以家长课堂等形式,对错误的家庭教育进行纠偏。

尊重孩子的11种权利

2011年5月,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一名初中女生范范(化名)因陪同学看病,缺了一下午的课,被误以为逃课的父亲打骂了一通,范范赌气空腹喝下一瓶敌敌畏,后经过医生全力抢救才得以康复。

“现实中,被误解而离家出走甚至自伤、自杀的未成年人时有出现。很多时候,误解是因为父母在批评孩子时态度粗暴、不许顶嘴造成的。法庭上尚且允许被告人辩解,家庭中怎么就不允许孩子抗辩呢?”

佟丽华认为,父母应树立这样的观念:任何情况下,孩子都有权捍卫自己的权利和尊严;针对来自父母、老师、邻居的任何批评,孩子都有权抗辩即“顶嘴”。

在上述自杀事件中,范范的父亲不仅责骂她,入睡后还打了她两巴掌。“对孩子扇耳光、用皮带抽、罚跪等典型的家庭暴力,大多因为没有造成死伤等严重后果,很容易被人忽视。”佟丽华说。

在佟丽华看来,家暴频发、不尊重孩子的行为普遍存在,其根源在于家长的传统观念:认为子女小时候是“父母的附属”,长大后又被寄予无限希望。这导致一些父母因承担教养责任,进而认为有权训斥打骂孩子,也导致有些孩子滋生依赖心理,长大后成为“啃老一族”。

“孩子其实是家庭的过客 ,终将走向社会、建立自己的家庭,所以我们要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佟丽华建议,父母要尊重孩子在家庭中的11种权利:生命权、身体健康权、身心自由权、姓名权、隐私权、肖像权、受教育权、与监护人共同居住权、休息娱乐权、继承权、独立财产权。

什么是“与监护人共同居住权”?即“不满16周岁的孩子有与父母共同居住的权利。”佟丽华解释说,这是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规定的一种权利。令人遗憾的是,目前我国有6000多万留守儿童还很难获得这项权利。

“对于农村留守儿童多的地方,家庭教育不能缺位,但又不可能完全依赖家庭,中小学校特别是寄宿制学校,要承担更多的责任,此时的老师既是师长又是父母 ,要注意日常生活中对孩子的教育引导。”冷继英表示,学校最好设立“留守家园”——安装电话、电脑等,增加孩子与父母联系的机会。

给孩子和谐成长环境

“批评教育孩子”是老师们常常会做的一件事,但如何批评孩子才能接受?家长因学生与老师发生纠纷,怎么办?

佟丽华在1997年曾遇到一个女孩,因为被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严厉批评而跳楼自杀,导致高位截瘫。“批评教育孩子最好私下进行,既呵护孩子的自尊,又容易在沟通中达到教育的效果。”佟丽华说。

在教学实践中,个别老师的“批评教育”表现为对孩子的体罚、侮辱、殴打、辱骂,进而引起家长和学校的纠纷。“在这种情况下,父母一定要注意解决问题的方式,以免给孩子造成过重的心理压力甚至引发精神疾病。”佟丽华建议,对此类纠纷,父母要最大限度地尊重孩子;对纠纷性质的认识和处理意见,要与老师和学校协商解决,同时要注意帮助孩子及早走出受伤情绪。

“最不可取的是大吵大闹,可能会导致孩子在学校被孤立,这对孩子是最可怕的伤害。”佟丽华指出,一旦孩子受到孤立,且心情持续压抑时,父母应及时帮孩子转学。希望教育行政部门支持此种申请转学行为,以解决孩子依法维权的后顾之忧。

孩子的成长环境,还包括虚拟的网络环境。2011年12月,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公布的《青少年网络安全:全球挑战与战略》研究报告显示,网络存在对青少年三方面的侵害:滥用青少年图片、网络诱拐和网络暴力。“沉迷网络如同吸食毒品,儿童自制力弱,一些沉迷于暴力、色情网络游戏的青少年容易走上犯罪道路。”冷继英忧心地表示,一方面政府应严格监管、大力净化网络环境;另一方面,家长应对儿童上网加强监管、引导。

“保障孩子网络环境安全,最重要的防线是教育、培养孩子独立辨别是非的能力,养成孩子健康的行为习惯,以及抵制诱惑的基本能力。”佟丽华建议父母和孩子共同拟定健康、安全的上网计划,让孩子在网上提防陌生人、注意保护隐私;建议各级政府在城市规划时为孩子保留更多活动的空间;父母多陪伴孩子外出活动等。

+1

来源: 作者:小丹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