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妈妈们关于宝宝学走路的误区

1-3岁教育

2011年05月23日

误区1:踮着脚走路是生病的表现

如果孩子踮着脚走路出现在刚开始学习独立行走,且孩子总是摔跤。那很有可能是脑瘫的表现,最好带他去医院检査。如果孩子是在已经完全学会走路,而且走得很稳的时候出现踮着脚走的现象,那就不用过于担心,可能是因为孩子调皮或走路的习惯才出现这种现象。

另外,孩子学会走路后还要认真观察他2~3个月,如果他总是摔跤,或是总走不稳,最好带他去做足部外科检査。

误区2:走路较晚,可能意味着孩子的发育有问题

这种想法只是你的心理作用。如果你的孩子在其他动作发育上没有出现问题,比如他可以坐得很稳,而且爬得也很好。那么就不用担心他在走路上会出现什么问题。要提醒爸爸妈妈注意的是,如果宝宝在15~18个月的时候还没能迈出一步,最好带他去医院检査。

误区3:走得太累了,妈妈抱你吧

孩子在学习走路的时候往往很兴奋,有时甚至不知道疲劳。但他的身体会主动提醒他“你该休息了”。这时宝宝也会主动去休息,比如直接坐在地上,不愿再走;或是向你表示想睡觉了。所以爸爸妈妈不用刻意去抱孩子,如果在他走得正兴奋的时候,你把他抱起来了,他会很不高兴,甚至会影响他学走路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孩子往往会因为害怕走路,而主动要求妈妈抱。为了让孩子能提高对走路的兴趣,你应该正面地拒绝他,对他说:“妈妈不会抱你的”鼓励他自己走。但同时也不要忽略孩子的焦虑情绪,清楚地告诉孩子:“妈妈就在你身边,陪你一起走路”。

误区4:我的孩子太懶了,总是不走

孩子并不知道懒情的含义。有些宝宝一直不愿意走路,可能是他正在被某种更新鲜的事物所吸引,比如:学习说话,所以就无暇顾及学习走路。亲贝网(http://yuer.qinbei.com)育儿专家解释说,孩子的精力是有限的,不能要求他在学习一项技能的同时,也兼顾把其他的技能都学好。有些孩子可能先学会说话,而有些孩子则可能先学会走路。

所以你只能耐心地等待,仔细观察孩子目前的发育状态,一旦发现他有想走路的欲望,就要积极地鼓励他。

误区5:学走路,就不要总让孩子爬

爬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大多数的孩子都是由爬行慢慢过渡到走路的。只有7%的孩子在学会走路前,没有经过爬行。而且在爬和走路之间还有一个必然的联系,孩子爬的时间越长,他的平衡感就越好,在学习走路的时候就越省力。

因此,应该多鼓励孩子爬。宝宝在爬得很熟练,想自己站起来的时候,他会为自己选择一个由爬到站再到走的过渡过程。强行阻止孩子爬,只会对他学习走路产生负面影响。

误区6:我没能花很多时间教孩子学走路,都是我的错。

千万不要自责,孩子会在他想走的时候学习走路,和家长是否教他学习走路没有关系。不过我们也可以给孩子一些小小的鼓励,让他提高想走路的兴趣。

引导——引导孩子扶着东西站起来,你可以在他身后保护他,以免磕碰。或者在他面前放上他喜欢的玩具,吸引他向前走。在他拿到东西后你要表现得很高兴,为他欢呼。整个过程你只是一个旁观者和保护者,不能因为心急就去扶着他走。

玩具——给宝宝准备一些学步的玩具。学走路对孩子来说只是一种游戏,他不会像大人们考虑得那么多。所以让这个游戏更精彩,更有趣,玩具则是必不可少的。

让走路变得更有趣——在练习走路时可以和孩子做些游戏缓解他的紧张感。比如在他迈步时为他拍手喝彩。

+1

来源: 作者:晓丹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