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学步宝宝:摔倒了 爬起来继续走

1-3岁教育

2011年05月23日

亲贝网育儿论坛用户:我家宝宝一岁半,自从3个月前开始自己走路,他就特别爱走,不喜欢我们抱。平时奶奶心疼孙子,不愿意让孩子自己走,总要抱着,宝宝经常因此而哭闹。另外,每次宝宝摔倒了,奶奶都赶快跑过去,抱起孩子,还拍打着地面说“打地!打地!地真坏!”宝宝也跟着学会一边打,一边说“坏地!臭地!摔宝宝!”我觉得这样的处理方式有问题,但又不知道怎样跟老人讲明白道理。

亲贝网育儿(http://yuer.qinbei.com/)专家专家支招:

蒙台梭利给儿童早期发展分划出的11个敏感期,之一就是“运动敏感期”,又有人将其细分为“行走敏感期”,从孩子一岁左右开始学会走路,到两岁左右结束,行走敏感期是所有敏感期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持续一年左右。

大多数发展心理学家都认为,学会行走,对于孩子来说,好比经历了第二次分娩,孩子从无助的状态诞生出来,演化为有自主能力的个体。孩子内心有一股巨大的驱动力,驱动着他们勇往直前,不断地练习这项新学会的技巧。宝宝行走跟我们成年人行走不同。我们行走,是为了到达目的地:而宝宝行走,则是为了行走而行走,他们在一个空间内不厌其烦地走来走去,爬上爬下,只是为了练习并完善自己行走的功能。

学会行走,标志着宝宝心理发展方面的重要里程碑:自我意识开始萌生,乐于独立探索世界,开始挣脱成年人的束缚。从蹒跚学步开始,跌跌撞撞地走向独立。这段时期,对我们成年人来说,则是一场考验。

一方面是体力上的考验:我们要花费更多精力去跟随他、保护他。另一方面是心理上的考验:原先孩子在我们怀里,他几乎很少有机会受伤;现在,他哪儿都敢去,也面临着更大的风险,尤其刚开始学步的宝宝很容易摔倒,磕着碰着。我们心疼孩子,不忍心他受伤,但是要时刻牢记——该松手时就松手,才是真正有利于儿童发展的养育方式。

放手让孩子自由探索世界,需要我们开动脑筋、提高警惕,有创造性地保护孩子不受伤害;同时也需要我们更加勤快、照顾好宝宝的生活,比如给宝宝穿适合初学步的软硬适宜的鞋,如果宝宝还不能离开纸尿裤,最好给宝宝穿适合学步的成长裤,更换穿脱方便。

当然,对我们最大的考验是当孩子摔倒的时候。我们的第一冲动就是:飞奔上前,扶起孩子。然而且慢!让我们看一看孩子是否需要我们这样无微不至的关怀与呵护呢?

摔倒了,对孩子来说,是一场宝贵的体验,给他一次机会,让他认识到空间和自己之间的关系,认识到自己能力的局限,使得他意识到,走路的时候还需要多观察四周,观察路面,调整自己走路的姿势。有了这些经验,他的思维和技巧都得到一次磨练,也会有所改进。经验丰富了,他对运动技巧的掌握才会纯熟。行走也需要不断练习,应该容许宝宝出现意外事故。

当孩子摔倒之后,如果他没有大哭,我们就要鼓励他:自己爬起来,接着走。千万不要将摔跤怪罪于地面,更不能让地面对孩子的行为负责任,这个责任需要孩子自己承担。如果我们带头将责任推卸给他人,那么孩子也跟着学会推卸责任,很难做到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如果我们把摔跤当成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然经历,不大惊小怪,孩子也会坦然面对这些小小的挫折,摔倒了,自己爬起来,继续走。我们只需要记住这样一条道理:不摔倒,孩子就永远学不会独立走路。

+1

来源: 作者:红雨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