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如何撇养孩子动手动脑能力

1-3岁教育

2011年04月06日

观察记录:王寅小朋友吃完了果冻,要将果冻壳扔进纸篓里,谁知果冻壳却掉进纸篓旁边的水桶里。果冻壳像小船一样浮在水面,他觉得很有趣,拿起来反复扔,可是当他将盛满了水的果冻壳再扔进水里时,果冻壳沉到水底去了。王寅小朋友百思不得其解,就来问老师:“果冻壳怎么沉到水里去的呢?”老师对他的发现给予了及时表扬,夸他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同时老师又拿来了玻璃球、塑料玩具、积木、硬币等各种性质的材料,让小朋友一起玩。在玩的过程中,孩子们知道了不同物体有不同的沉浮特性,同时也知道了为什么军舰会浮在水上,潜水艇会沉到水底的道理。

这是一个儿童的“真正的活动”,同时成人对活动进行了及时的扩展。

在日常生活中,成人对孩子的启迪往往只注重“教”与“学”,其实,启迪孩子的认识更多地要依赖孩子的自主、独立的活动。孩子在活动中会有新的发现,逐步扩大对社会的认识。

但是,由于幼儿知识经验的限制以及注意力、思维能力、控制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亥子在自主性活动中还存在一些认知上的困难。所以必须及时加以引导。

幼儿从3岁起,好奇心日益增强,“为什么”越来越多,他们总是希望了解更多的东西,知道更多的事情。这是我们激发孩子求知欲的基本条件。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的行为更多地受情绪的影响,一旦遇到困难,容易退缩,难以有计划、有目的地控制自己的认知目标。

如何引导?当孩子带着问题来问老师时,老师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保持着问题的“神秘感”,先鼓励孩子“爱动脑”,然后把孩子的单独尝试引入探求之中,让孩子在新的更为有趣的活动中自己寻找答案,懂得更多的道理。这样做既强化了孩子的探索行为,又满足了孩子的求知欲。

引导孩子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寻找答案,同样需要抓住孩子喜欢“揭秘”的特点。成人对于情景的适当设计,“找来了玻璃球、玩具、积木、硬币等各种性质的材料”,实际上就是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更新奇的活动世界,更增强了孩子探求未知的内在动力。

由于幼儿的能力有限,世界又极其丰富多彩,在许多事情上,成人的指导与解释是必不可少的。这时候,成人如何指导,直接关系到儿童获取知识的质与量。有的孩子问妈妈:“为什么太阳一落,天就黑了?”有的家长觉得这个问题很简单,太阳下去了,我们见不到阳光了,天当然就黑了。或者认为只要把白天与阳光照射的关系和孩子一讲就可以了。但这样做孩子可能还是不明白。如果我们给孩子讲一下地球自转的知识,揭示出太阳“早出晚归”的内幕,就有可能把孩子引入一个更诱人的天文世界。当然这种讲解一定要用孩子听得懂的语言,一定是沿着孩子的设问慢慢推出新的问题,“发现”新的答案。让孩子在积极、自主的状态下动手、动脑,在“动”中有所思,有所得。

+1

来源: 作者:hongyan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