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有关孩子创造力的热点问题盘点

3-6岁教育

2011年03月31日

1.孩子天生具有创造力吗?

孩子一生下来就具有创造的潜力。他们天生拥有无穷的好奇心,喜欢探索周围各种各样的事物;对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复杂规律或规则一无所知,思想受到的束缚微乎其微;再加上没有受到进入学校后老师所教、课本所学的制约,不仅喜欢提出问题,头脑中还经常产生千奇百怪的答案,想象力和创造力特别丰富。

孩子的创造性思考,看似幼稚,有时却会影响他的一生。例如爱因斯坦,5岁时对指南针产生的巨大的好奇让他踏上了穷其一生的探索之旅。

2.哪些教养方式不利于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保护?

有的家庭从小要求孩子必须做个“乖孩子”,也就是服从大人的指令,牢记现成的答案,才能得到表扬或得到自己想要的食品、玩具。这样的孩子进入学校以后,很可能会养成满足于“死记硬背”的习惯。

3.人们通常把美术、音乐方面有天赋的孩子视为有创造力,这个判断对吗?

这个判断在一定程度上是有道理的。对艺术的积极参与将为孩子打开一个探索的新天地,这些活动将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并让他们体会创造力所带来的喜悦,从而能用多种形式表达自我。

对音乐及绘画作品的好奇、聆听和兴趣,是孩子与生俱来的能力。有价值的音乐和绘画作品,无不是人类发挥创造性思维的产物。孩子对它们的兴趣,说明孩子的天性不喜欢单调的事物,而喜爱具有创造性的事物。但孩子对听到和看到音乐、绘画作品的模仿,即使惟妙惟肖,也并不等于“有创造力”。

只有他们不满足于单纯的模仿,而是主动运用看起来“幼稚”的艺术手法,表现出自己内心世界对周围事物的感受,才可视为有创造力。例如,莫扎特3岁开始模仿大人弹琴,5岁就弹出了自己编排的乐曲。肖邦、斯特拉文斯基、圣.桑等作曲家幼年也都有从模仿不知不觉进入创作的过程。

4.从多元智能的角度看,音乐活动可以帮助学习差的孩子提高学习成绩吗?

美国人类学家发现,从人类起源时,音乐就伴随着人类社会。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发现,音乐是婴儿刚出生就能产生反应、成人濒临死亡时仍能认知的极少数刺激之一。他的实验表明,在人的心理发展过程中,音乐智能出现的年龄段最早。每个孩子在生命的早期,都拥有与生俱来的辨别绝对音高的能力。

有一些美国当代神经音乐学家还发现,音乐能够训练大脑的高层次思维,如对比、分析、推理、信息评估、综合等。因此,音乐活动有可能帮助非音乐学科成绩较差的孩子渐入学习佳境。

 

5.经常能看到1~3岁左右的孩子会随着音乐跳舞,能模仿别人唱完整的歌谣,很有灵气。但是随着年龄增长.有些孩子却在音乐创造方面表现平平。怎么解读这种现象?

这种现象很普遍。霍华德.加德纳举出过不少的实例,说明婴儿从两个月大开始就具有初步的模仿歌谣音高、旋律的能力,4个月就能模仿节奏,1岁半的时候就能掌握二三度音程。但模仿不等于创意,不一定表明他们具有突出的音乐创造力。有的孩子可能接受了早期音乐培训班的训练,善于模仿教师的示范。只有那些音乐智能真正突出,而且具有强烈的创造倾向的孩子,才可能在日后表现出较高的音乐创造天赋。

当然,即使是那些真正具有音乐天赋的孩子,还要考虑他的家庭和环境因素。这些因素也会影响到他未来能否拥有辉煌的创造成就。

6.什么样的音乐活动可以释放孩子的创造力?

学习乐器并且鼓励孩子即兴演奏,鼓励孩子为自己喜爱的诗歌谱曲,然后唱出来,鼓励他们为自己唱惯了的儿歌重新编曲,或为熟悉的旋律编排新的歌词。对于参加合唱团的孩子,可以鼓励他们在非正式的合唱练习时,自己配制不同的和声,讨论它们不同的表现力。

7.看电视会让孩子变得思维被动、丧失创造力吗?

关于这个问题,一直都有两种不同的声音。霍华德.加德纳认为,电视对孩子的创造力发挥着正向作用。他指出,上世纪50年代,通过听祖母讲故事能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后来,广播和图片能做到这一点,现在则依靠电视和其他媒介。电视屏幕上的形象,往往能够引发孩子的想象力,在头脑中创造出新的故事。这些故事往往不是单纯模仿而来,孩子会创造出新的事件和新的场景,有的故事甚至能够反映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经历、忧虑和希望等等。

+1

来源: 作者:红雨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