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怎样把孩子培养成敢于发表自己主张的人呢

3-6岁教育

2011年03月21日

3~4 岁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进一步增强,这是孩子人格独立的基础。为了实现进一步独立,应该让他们学会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意愿。这并不是多汇单词的问题,而是要把他培养成敢于发表自己主张的人。如果"这也不行,那也不对",用形形色色的禁令束缚孩子,他就不愿主动发表意见;如果班级有个孩子王,看管孩子比老师还厉害,那么孩子也会不敢发言。要想让孩子自由地发表意见,必须让孩子对老师持有百分之百的信赖。对孩子体罚的老师只会让人恐惧,不会让人信赖。和老师相处非常快乐,孩子就会喜欢去幼儿园。为了使孩子与教师相互信赖,教师应该注意倾听每位幼儿的心声。要做到这点,老师应该把20 多人的班级分成6~7 人的小组,以创造让他们听、说的机会。例如,读书给他们听,然后让他们提问题;围着看连环画,然后让他们叙述。"上课"最好在小房间进行。6~7 人的小组,在特定的时间,容易产生信赖和亲近的气氛。小组"上课"期问,安排另外1 名老师带领班级其他的孩子自由活动。

在加强师生之间关系的同时,幼儿的同伴关系也会得到增强,这是由于在生活中互相帮助的结果。孩子之间说话会产生幼儿语。如果听到"幼儿语"教师就去纠正,这种做法会让孩子失去说话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参与他们的会话,用正确的语言同他们讲话,孩子就会模仿教师自然而然地放弃使用"幼儿语"了。

孩子一过3 岁,同伴之间就会相互交流想法。有时幼儿情绪激动,只顾自己说,却不注意听别人谈。这时教师就应介入,说"请好好听一听小明是怎么想的"、"小红,请把你刚才说的再讲一遍",从而培养孩子听别人讲话的习惯。如果教师不及时引导,爱插嘴的孩子常常打断别人的讲话,不能养成"听完别人讲话"的良好习惯。

最初,有的孩子无论怎样也不肯面对教师讲话。对于这样的孩子,如果发现他十分擅长画画,那么就让说说绘画的内容,这时教师往往会发现他说得很好。

由此可见,孩子们的创作是否具备艺术上的完整性并不重要,只要能释放孩子旺盛的精力,表现了孩子内心的情感世界,就是有意义的创作。所以教师与孩子的交流不单单是凭借语言。

456.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3~4 岁的孩子,已经懂得互相帮助。在自由活动中,他们能自然组成2~3人的小组。这个小组能否壮大,与孩子的自理能力、孩子的自我表现能力有很大关系。孩子们只有在愉快的创造性活动中,才能结为快乐的伙伴。例如,大家一起玩沙、嬉水时,不知不觉就开始互相帮助了。随着语言的发展,孩子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起来。手工制作和绘画作品只能在某种程度上沟通彼此的感情,但是由于表现力不够强,所以这个年龄的孩子很难通过作品做到相互理解。如果不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团结友爱,而仅仅教授语言,那不过是背诵台词,甚至容易使他们流于虚伪。有好朋友以后,孩子心中逐渐会产生"为了达到某个共同目标和朋友一起努力"的意识。可见密切的伙伴关系有助于激发孩子参与集体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因为得到老师当众表扬,孩子更主动地做集体的值日工作。

逐渐地能够遵守游戏规则,开始维护轮流交替的秩序,这些都是集体意识发展的结果。但是认为孩子们天生就具备民主主义思想,这未免有点夸张,因为通过强制的办法,在某种程度上也能做到这些。孩子能够快乐地、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了,老师的作用仍然很重要,那种简单地相信孩子有民主主义思想的教师,虽然富有献身精神,但却没有充分考虑自己的人格魅力所起的作用。当然也不能一切都依靠老师的人格魅力。如果1 个老师照管管20 多个3~4 岁的孩子,教师的魅力也不会影响到每个孩予,最好是20 人的班级配有2 名教师。不过一开始就把孩子们组成1 个有序的大集体,是很困难的。可以按绘画、玩黏土、讲故事、唱歌、音乐游戏等组成小组,以小组上课的形式进行。这样不断地组合,自然而然就形成班级集体了。

3~4 岁孩子的集体教学活动,每天最多进行15 分钟,剩下的时间应让他们自由活动。孩子在自由活动中最能发挥创造性才能。

+1

来源: 作者:liqin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