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孩子把自己当做小动物怎么办?

1-3岁教育

2011年02月26日

亲贝网育儿论坛用户:我女儿2岁2个月。1岁多时,有一次,她将一块有兔子耳朵的抱毯套在头上,在床上爬上爬下。我看了觉得很可爱,就说“小兔子爬到床上啦”,“小兔子又跳下去啦”。她听了玩得很开心。之后,偶尔见她跑跑跳跳的,我也会说些“小青蛙在跳”.“小乌龟在爬”之类的话。谁知从那以后’她就常常自称“小乌龟爬呀爬”、“小猫睡觉了”。开始时,我听了会给她改口重复一遍:“噢,欣欣在爬呀”,“欣欣要睡觉啦”,她还能接受。后来,我这样改口她就不愿意了,我只好说:“噢,欣欣扮演的小乌龟在爬呀。”现在这样说也不行了,非得承认她是小乌龟或小猫才不发脾气。这种表现正常吗?

亲贝网(http://www.qinbei.com/):从心理发展规律来看,2岁左右正是自我意识开始萌发的阶段。这时,孩子刚刚开始知道“自我”,常常会说“我的”、“我要”、“我不要”之类的话。不过,有的孩子发展得早些,有的则晚些,这都是正常的。

你的孩子正处于自我意识萌发的前期。这时,她还不能完全认同自己。自己可以是妈妈,可以是爸爸,当然也可以是小动物了。两三岁的孩子戴上兔子的头饰,她会真的认为自己就是小兔子;四五岁的孩子戴上兔子的头饰,就会知道自己是在“扮演”小兔子了。

处于自我意识萌发前期的孩子,如果碰上了可爱的小动物,他会自认为是这些可爱的小动物,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如果你觉得孩子陷在里面太深了,可以用以下办法帮助她解脱出来。

你首先不要再顺着她说下去了。你对她说:“欣欣,你扮演的小乌龟在爬呀爬呀……”这等于在强化她与小乌龟的关系,会让她更热衷于自己是小乌龟等小动物了。

孩子这样做,是有丰富想象力的表现。这固然好,但如果只认小动物就不好了。你需要扩展她的想象,比如可以和她玩一些游戏,如小星星眨眼睛、小气球飞上天、小火车爬上山、小姐姐跳舞真好看等等,冲淡她过分“钟情”于小动物的“心结”。

平时要带她到游乐场、街心健身区去玩一玩滑梯、跷跷板,走平衡木等等,丰富她的日常生活。也可以教孩子念一些儿歌,锻炼她的语言,这也可以从另一方面淡化她对小动物的依赖。

同时,你也要学会等待。到孩子3岁左右,基本上都可以分清自我和非我,就不会再将自己完全等同于某种小动物了。

+1

来源: 作者:红雨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