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孩子怎样学会说话的

1-3岁教育

2011年02月22日

孩子早期语言获得的过程令人不可思议,到3岁时孩子已基本掌握了复杂的母语,为以后的交流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虽然,3岁以后孩子的语言仍在发展,但开始3年的发展对以后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仔细研究和分析孩子早期语言获得的过程,可以给我们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启示:

(1)孩子是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学会语言的。孩子的语言获得是环境与孩子自身相互作用的结果。虽然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能自然地获得语言,但如果没有相应的语言环境,语言获得便是不可能的。这种语言环境是整体式的,父母并没有有意识地和系统地教孩子语言,但孩子能迅速地奇迹般地获得句法等复杂的语言结构。所以,语言环境,特别是早期抚养者(多为母亲)的语言能力和沟通特点往往影响孩子的语言发展。例如,当孩子刚开始牙牙学语时.母亲敏感与否,与孩子的对话多少(虽然孩子还不会说或听不懂)等都会影响孩子的说话愿望。又如父母对孩子的讲话纠正过多可能会导致孩子口吃,而如果孩子的要求无需用语言表达就被理解和满足,则孩子的语言就不易发展,严重的还可能发展为表达性缄默症,即能理解不能表达。同时,孩子获得的语言是情景性的,离开了具体的情景,孩子的语言就变得模棱两可和不易理解了。

(2)孩子是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学会语言的。孩子不是为了储备而学习的,也不是先学会基本功再进行实际演习而逐渐掌握的,而是一开始就在听,在试着理解,试着表达。经过长时间的耳濡目染和不断试用,他出现突然的进步。这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而不仅是简单的积累,也不仅是从简单到复杂的迁移。如孩子开始只是零碎地学习和积累一些词汇,但一般到1岁半时,词汇有一个迅猛发展的时期。因此,在做中学、在用中学可能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3)孩子是在模仿和重复语言的过程中学会语言的。在掌握新的词汇或句子初期,孩子需要不断重复和模仿,逐渐接近成人的语言,并获得新的语言形式。不过,孩子的模仿并不总是外显的,有外在模仿和内在模仿,而且,模仿不一定是原原本本的仿效,而是有选择性的。如孩子经常听到大人说“好妈妈、好爸爸”,便自己说“好妹妹”;听到妈妈说“宝宝漂亮、宝宝最漂亮”,就说“天漂亮、地漂亮、海漂亮、妈妈最漂亮”。通常,孩子的模仿能获得大人的鼓励和赞扬,因而进一步强化和促进了孩子的语言发展。而且,模仿本身也让孩子因进步和能干而感到快乐,有时孩子为了一个新的词汇或句子,可以不厌其烦地重复几十遍、甚至几百遍,其热情之高令人不可思议。

(4)交流促进着语言的发展。在1周岁以前,虽然孩子还只是接受语言,但其交流的愿望极其强烈,4个月左右已是咿咿呀呀不断。这时成人与孩子面对面、眼睛对眼睛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成人的表情和姿势不仅在帮助孩子理解他所听到的语言,也在强化着他的交流意愿。从牙牙学语到能与成人进行简单对话,这种语言能力的迅猛发展,表明交流动机的存在是非常关键的。有研究认为,孤独症孩子语言发展困难的主要原因就在于缺乏交流的意愿。我们也可以想像,由沉默寡言、不善于交流的成人带大的孩子,、与他人交流的愿望往往也不强,因此也不善于交流。

(5)赞赏和鼓励是语言发展的催化剂。孩子掌握语言的整个过程中,没有任何批评和责备,只有不断的赞赏和鼓励.父母作为师傅怀着极大的热情积极参与,随时给予帮助和指导,说明欣赏和参与以及师徒式的方式是这种进步发生的重要条件。我们常常因为孩子说了“不正确的”话而捧腹大笑,却不会因此责备孩子。例如,当我们听到孩子说“灶气煤(煤气灶)、“牡白丹(白牡丹)、“你没有格资(资格)当爸爸”时,首先一定是惊喜,而不是马上去纠正。

(6)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语言获得的特点是会说但不知为什么这样说,如可以说很好的句子,但并不知道相应的句法。整个过程是程序性和自动化的,而且可以随着经验的丰富而不断发展,因此具有可持续发展性。语言的目的是沟通和交流,很多时候孩子并不是直接学习语言规则,而且自己既不能表达也没意识到这些规则,但结果是获得了相应的规则。又如当西西听到“阿根廷”时,随口说道“这很像一个人的名字”。这说明西西在接触大量人物名字以后,实际上已经内隐地获得了“取名字”的规则,否则就不会觉得“像不像人名”。而且,西西平时在自编的故事中也独创了大量非常好听的名宇,这足以说明他已经获得了取名字的规律,虽然他说不出这种规律。

(7)创造性是语言的生命。孩子不仅能理解无限多样的从未听过的话,而且能产生多种多样为人们所理解的话。孩子能根据具体情境和交流意图的变化而不断创造出新的从未听到过的语言,包括错误的和正确的:“云是我的痰盂(正坐在痰盂上)。”“妈妈,有没有梦先生?宇宙有没有梦先生?有没有拿梦当作礼物的?”“如果我是梦,你(妈妈)会不会做到我?”“你也太佩服毛衣了吧?”“热得连蚊子也要赤膊了。”“喝冷水出冷汗,喝热水出热汗。”“爸爸理解我,我理解你,你理解爸爸,这样我们就心理大团圆了”诸如此类的话,只有孩子才可能创造出来。可以说创造本身就意味着获得了相应的规则。

(8)巨大的学习潜力。当你仔细考察孩子的语言发展时,就会发现孩子的学习潜力之大,是一般的学习原理无法解释的,这就迫使我们去寻找不同于成人的学习机制,因为成人学习语言的能力远不如孩子。大量研究表明语言获得有一个敏感期,问题是为什么处于敏感期的孩子语言能力发展特别快?是否基于某种特殊的学习机制?但无论如何,我们从孩子的语言获得过程中可以相信,孩子的学习能力远远超过我们的想像,很多时候并不是孩子不会学习,而是我们不适当地限制了他们的学习潜力。因为,我们总是“以成人之心去度孩子之腹”。

总之,语言获得肯定不是一个单一的过程,而是联想记忆、程序性记忆、归纳推理、外显学习(如模仿、尝试错误、假设检验)、内隐学习等多种过程综合的结果,而且受语言环境、孩子认知能力、社会性发展等多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的影响。

+1

来源: 作者:红雨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