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和孩子说话的艺术

艺术培养

2011年02月18日

和孩子谈话技巧固然重要,但如果家长所谈的内容不是真理而是“谬误”的话,孩子可能会一时接受所谈的内容却不一定真心钦佩我们。亲贝网指出,即使家长教导的是真理,而且又有谈话的艺术,可如果做父母的自己没有行出来,内容也必然是苍白无力的。

和孩子谈话也是一门艺术,要想和孩子谈话谈出效果来,亲贝网专家给出以下建议:

  一、“积极聆听”

当孩子向父母倾诉时,父母一方面要耐心地、全神贯注地聆听,另一方面还要有包含着“潜台词”的应答。这些潜台词有这样几个作用:

向孩子确认自己听懂了他的意思,用“我理解你”的态度来建立一种亲密的同情关系;

以积极的态度和向上的精神来清除孩子话中一些消极的因素,帮助他在内心建立起新的意识和思维方式;

激发孩子的热情,调动起他的潜能,使他能勇敢地去面对更大的挑战。

孩子:爸爸,我真是恨透数学课了!(极其愤怒)

爸爸:哦,看来数学课出了点麻烦。(没有那么严重,无非是不顺利罢了。》

孩子:我就是搞不懂“勾股定理”是怎么回事(很沮丧)

爸爸:据说这个定理是专门用来打击学生情绪的。看来真是很啊?(如果你的情绪被它破坏,正说明它的目的达到了。)

孩子:那么你懂吗?(不服气。)

爸爸:怎么?你也不得不求我帮忙了?(如果你求助于我,说明你服气了。)

孩子:才不呢。我怎么会求你帮忙呢?我是看它对你灵不灵。(看它是否也能打击你的情绪。)

爸爸:嗯……,好像当初只灵了一天。(我只用一天就搞懂了。)孩子:那对我只会有半天。(我只需要半天就可以搞懂。)

爸爸:真的?(这可不是说说就完了,要动真格的。)孩子:你等着瞧吧!这里你可以看到:潜台词像“舵”一样引导着孩子情绪的“船”。最后,孩子的态庋完全被改变了,因为他不愿意自己伏伏贴贴被“打击”。现在,他要做的一定是全神贯注地伏案钻研。而且我们可以断定:在他没有把“勾股定理”搞通之前,没有人能叫得动他。

  二、“柔声细语”

就是调节好说话的声量、语气、速度。

据亲贝网(http://www.qinbei.com/)了解,有研究材料表明:说话的音量、语气、速度在表意功能方面占38%的分量,体态和表情占55%(下面会专门谈这方面的问题),而言语只占1%。这说明人们谈话时对音量、语气、语速是非常敏感的,这也许是因为人们对它们的印象比较直接,作出判断也比较容易。不是吗?当你的话一出口,人们马上就能从你说话的音量、语气和速度上感觉出你的情绪和态度。所以,如果我们习惯了用刺耳的声音说话,那么我们就注定成了“有好话也不会好说”的人。没等我们把话全部说完,周围的人就已经断定我们在发脾气、发牢骚、谴责、批评、不耐烦,或者是在讽刺、挖苦、嘲笑、贬低、挑衅。那么我们后面的话还有什么实际意义呢?

有一个法国人曾不无自豪地跟我谈起法国人的谈话风度。他说法国人吵架时,旁边的人都会以为是一对老朋友在窃窃私语。

我们不妨试一试,看看与孩子窃窃私语是不是比大声呵斥更有力量,更见成效。其实无论什么人都是不喜欢噪音的,之所以很少有人提出过疑义,是因为我们大多数人处处已经习惯这样的情况。不过,还是别习惯的好。

  三、“和颜悦色”

谈话效果的55%与说话人的姿态、动作和面部表情有关,所以万不可掉以轻心。谈话前,我们最好在镜子里先认真做一下演练,使我们确信自己的姿态、动作和面部表情都对孩子充满了爱抚、宽容和接纳;对孩子的成绩洋溢着赞叹、喜悦和自豪;对他们的错误则由衷地担心、忧虑和悲痛。别忘了,忽视了这一点,你的谈话就失去了55%的效力,而成为名副其实的“亊倍功半”。

+1

来源: 作者:fangyuan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