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最容易引发宝宝动怒的5个场景

0-1岁成长发育

2010年12月31日

你家的小人儿又发脾气了!又歇斯底里了?仔细回忆一下,是不是下面这些场景更容易让宝宝情绪失控呢?找到了原因,也好对症下药哦。

Lily领着3岁的女儿走进楼下的杂货店,当她们经过西点柜台时,女儿立刻拿起了手边的面包圈,但lily知道这并不是女儿喜欢吃的,当她把面包圈从女儿手里夺走时,lily意识到麻烦来了。女儿坐在地上大哭起来,边哭边嚷:“我要!我就要!”lily事后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时说到:“我知道她有点困了,需要打个盹,但我必须抓紧这个时间买点东西。”

像这样的崩溃场景是不是每个家庭都遇到过?其实对于这么大的孩子来说,发脾气是很正常的。研究显示,2岁左右的孩子,60~90%的孩子都会发脾气,发生频率的最高点是在2岁半到3岁之间,有的孩子每天都可能会发脾气。直到5岁,孩子发脾气的次数才会慢慢减少。

如果孩子发脾气了,父母应该怎么办呢?儿童心理专家认为,最终要的是父母要意识到,大人无法控制孩子的情绪。而你能够控制的,是尽量避免去引发爆点。怎么能发现孩子的爆点呢?这也正是我们要探讨的内容,看看下面这些容易引发孩子动怒的场景吧,让我们防患于未然。

怒气引爆点:累了

就像文章开头提到的例子,没有孩子在他累了的时候还感觉超好。更坏的是,孩子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会感觉这么差。所以,一点不满意的小事情都可能一触即发,即便是在平常看起来很合理的事情,孩子也会因此而歇斯底里。

灭火开关:

最佳的办法就是抱着孩子离开现场,不要讲任何道理,紧紧地抱着他,让他慢慢入睡。当然,如果是在外面不方便的地方,最好外出之前就做好准备,比如带一个毛毯、一个填充的毛绒玩具,然后带孩子到一个安静的地方,哪怕是趴在你的腿上打个盹。

 

怒气引爆点:饿了

凯凯妈妈带着3岁的凯凯开车出门,怕凯凯路上饿,她特意带了一包奶酪饼。但让凯凯妈没想到的是,路上超级堵车,很快奶酪饼就吃光了。当他们到达目的地时,凯凯明显已经有点暴躁了,当妈妈制止他不要撕下饭店菜单上的宣传单时,凯凯爆发了,大哭起来并对妈妈拳打脚踢。

和疲劳类似,饥饿会让孩子感到焦虑,进而降低孩子的处事能力,因为这种焦虑让孩子感到很不安全。

灭火开关:

没说的,如果要外出,多备点零食吧。即便是在家里,手边也准备点吃的,如果因为吃饭时间意外拖延了,也可以备不时之需。

怒气引爆点:忽视

2岁半的天天正在和妈妈一起搭积木,这时候电话铃响了,妈妈去接电话。2分钟后,妈妈的电话还没有打完,天天在叫了几声妈妈无果之后,开始大哭起来。

对于小宝宝来说,渴望父母的关注是正常的,所以当父母的注意力不在他身上时,他很可能会怒气冲天。但是这件事,还是要掌握一个平衡,也要慢慢地让孩子了解到,这个世界不可能永远只围绕着一个人转,爸爸妈妈也有自己的事情。

灭火开关:

先自检一下,你对孩子的关注是不是很不够?如果你每天都能保证一定量的高效陪伴时间,在遇到突发情况时,等孩子平静下来,告诉孩子你的理由和你对他的理解,比如“我知道你很想让妈妈陪你一起玩积木,我会这么做的。但妈妈刚才需要先打完那个电话,因为那个电话有点着急。”

 

怒气引爆点:节奏太快

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总在孩子屁股后面跟着,催促他该干这个了,该干那个了,或者催着他“快点快点!”。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把孩子的日程安排得过满,孩子没有了自由的时间。

心理学家指出,孩子真正需要的是慢节奏的、闲散的生活,高节奏和高效率非常不适合孩子。而且,孩子在一件事情到另一件事情之间,最好能有一个转换的喘息时间,最好不要让孩子像赶场一样奔赴各个兴趣班。

灭火开关:

避免把孩子一整天安排得过于紧凑,尤其要给他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或者就是无所事事。另一方面,当孩子在努力学习一种新技能时,请给他充分的时间,总在旁边催促很容易让孩子产生挫败感。比如孩子穿衣服太慢,可以头天晚上就准备好衣服,或者早上早起几分钟。

还有一种情况,当孩子沉浸在一件事情时,告诉他马上就离开肯定会点燃爆点,但如果你提前10分钟,提前5分钟各提醒一下,就让孩子在心里做好准备,失落感也会减弱。

怒气引爆点:期望过高

今天是4岁贝贝的生日,精美的礼物、好玩的游戏、漂亮的蛋糕……一切都很nice。可是,到了吹蜡烛的时刻了,妈妈充满期待地催促贝贝:“来,吹蜡烛吧,先许个愿,然后一口气把蜡烛吹灭,这样你的愿望就能实现哦!”让妈妈没想到的是,贝贝气急败坏地坐在地板上,大声说:“我根本就不想吹!而且我吹不好!”

为什么一场美好的Party也会引发孩子的怒火呢?心理学家表示,给孩子过高的期望和过于具体的期待,会让孩子感到压力重重。

灭火开关:

通常,在计划令人激动的事情时,过犹不及总是个真理。孩子很愿意尝试新事物,但如果你对他有过高的期待,或者过于要求完美的结局,孩子很容易丧失信心,或者因为怕受打击的心理而不敢尝试。所以,这时候应该尽量以平静或者轻描淡写的口吻引导孩子去做事情,而对结果不过分描述。即便孩子没有做好,也不要责备,而是给予适当的帮助。

+1

来源: 作者:admin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