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快乐”和“赢”该如何统一?

3-6岁教育

2010年10月20日

鲁稚简介:专业作家,现居北京。先后从事教育、新闻、出版等行业。出版过十余部著作。其中多部作品在中国内地、香港、台湾及韩国、新加坡、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畅销。主要作品:寓言集《准备发芽的树》;散文集《你不来我也等》《正在消失的物品》;教育书《平凡的孩子也有春天》《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夫妇合著的畅销书《为什么是穷人》《中国式商道》《穷人缺什么》等。

鲁稚如是说

竞争是客观存在的,就算不考试了,还会有其他方式的竞争。生命本身就是竞争的产物,上亿个精子中,只有一个胜出者得以和卵子结合。既然来到这个世上,就应该迎接挑战,把竞争进行到底。怨天尤人是没有用的。不管现实合不合理,你就生活在现有的环境中,你改变不了环境,只能改变自己。

在现今的体制下教育孩子您有困惑吗?

您是否认为学习和快乐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

您能容忍孩子不突出、不冒尖吗?

您认同吃苦教育吗?您会给孩子什么样的吃苦教育?

您会把家庭经济状况告诉孩子吗?

您是如何对孩子进行责任感、使命感教育的?

您能帮孩子找到幸福生活的秘诀吗?

……

鲁稚老师是作家,也是母亲,她和如今所有的家长一样,每天都在为孩子的学习、生活、前途、命运担忧、操劳。身在其中,她是如何认识、看待当今的社会竞争、教育竞争,如何认识、看待孩子的学习问题、教育问题的呢?请看这篇对她的访谈——

“快乐”和“赢”是可以统一的

记 者:在很多家庭,孩子还小,家长就用“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爱拼才会赢”“大者恒大,赢者通吃”……这些极端自我、极端好强的格言、典故来鼓动、激励自己的孩子。这些极端好强的格言、典故对孩子未来的发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

鲁 稚:“赢”这个词,看起来喜气洋洋、霸气十足,但实质上它是非常残酷的。因为有“赢”就有“输”,赢不是哪个个体的事情,而是多方力量对立、斗争的结果,所以,它一经出现就充满硝烟味。在谁都想成为“人上人”、都想“赢者通吃”的竞争背景下,大家想一想,这会使大多数人受益呢,还是只会使极少数人受益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您看那些海选、竞赛、选拔赛什么的,多少人赔了时间赔金钱,最后受益的是什么人?当然是主办方和那些微乎其微的胜出者了。

只要是狼烟四起、你争我夺、你死我活的竞争,赢者就不可能是普通大众。所以,对于那些不具竞争实力的人,或者竞争方向搞错了的人,盲目跟别人争呀、斗呀、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呀,其最终结果必然是伤身又伤心、“赔了夫人还折兵”。这是恶性竞争的一大弊病。

另外,人们所谓的胜利,仅仅只看到了人与外部世界斗争的胜利,竟忘了人是内心世界极为丰富的动物。其实,人的内心冲突才是痛苦之源;人的快乐、幸福并不单纯是,或不主要是由外部的成功带来的。一般人通常所谓的成功,只是一种功利性的成功,这种功利性成功都是有具体指标的,成功与否是一目了然的。但人的内心的愉悦和宁静,却只有自己能够感受,外人是难以窥破的。所以,世俗的成功并不一定就能带来内心的愉悦和宁静。人可能在与外部世界的搏斗中获胜,却未必能在与自身的对抗中获胜。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明星、老板、博士、硕士、名牌大学学生自杀、出家、精神失常的报道,这些成功人士、天之骄子长期处于胜利的光环中,表面看来威猛强大,内心其实极为敏感、脆弱。他们一旦遭遇什么困难、挫折,或者欲望落空,或者心灵失衡,很有可能就一蹶不振,陷入抑郁、自卑、自闭的泥潭,甚至走极端……这是恶性竞争的又一弊病。

人人都忙于竞争,可很多人却疏于竞争心理的疏导和调节,我们家长、孩子不能不有这方面的感悟和觉醒。

记 者:我们希望孩子快乐,也希望孩子“赢”。快乐和“赢”有对立的一面,也有统一的一面,怎么才能克服二者的对立性,增强其统一性呢?

鲁 稚:“要快乐,也要赢”,这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一方面,只有快乐地学,才能学得好,才能赢;另一方面,只有战胜怯懦、战胜自卑、战胜懒散,才能赢,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

孩子天生都是有能量的,人的能量需要释放,释放得越彻底,越有快感。就像体育运动,当时累得筋疲力尽,过后却有一种难言的轻松和舒畅。旧的能量不释放,新的能量就无法补充。所以,我们应该想尽办法,让孩子把自身的能量都释放出来。尽情地玩耍,高强度地学习。这是二者高度统一的有效途径之一。

懒懒散散是有害的。懒散的人并不快乐。人生必须张弛有度,有积蓄也有释放,有轻松也有激烈;太轻和太重都是有害的,生命中有不能承受的重,也有不能承受的轻,二者统一起来才是惬意的。

很多人都把孩子的业余学习看成是一件苦差事。其实,孩子下棋、打牌、玩电脑,不都是一种智力游戏吗?为什么不能把奥数、英语也当成一种游戏呢?数学游戏、语言游戏本身就是游戏中的两大门类,自身就是有乐趣的。当孩子能够掌握一些新的知识,能够解决一些难题的时候,他那瞬间的兴奋和刺激,那种成就感,和游戏里的升级、过关又有什么区别呢?

孩子学习的快感是被分数的压力摧毁掉了的。如果把分数的压力放在一边,仅仅鼓励孩子多动脑筋、多学习,用游戏的精神去学习,孩子反而有可能既快乐又赢。

快乐不仅是在一件事的过程中,也体现在结果上。比如登山,登的过程固然重要,看到风景,体验了人生。但登上之后,那种“一览众山小”的豪情,那种喜悦和畅快从每一个毛孔里喷涌而出的感觉,是只有登上了峰顶的人才能体会的。明白了这一点,体会到了这一点,孩子就会对登上峰顶有一种真正的渴求。学习的魅力和登山的魅力是一样的,心中怀着渴求去学习,学习不是压力,而是内在的渴求,这样的学习,“赢”反而会成为一件自然而然的事。

+1

来源: 作者:admin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