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3-5月宝宝语言能力游戏

0-1岁成长发育

2010年09月16日

朵朵自己躺在床上抱着橡皮小鸭子,“咿咿呀呀”的说话,手舞足蹈的,看上去心情很好的。陈蓉和方建业站在门口悄悄观察。方建业啧啧称奇道:“这小妮子平时折磨死人,没人搭理了倒老实了。”陈蓉捏了他一把,轻声说:“小声点,让她听到了又要哭了。”方建业赶紧压低了声音,说:“我现在终于开始佩服你表姐李茜了,她说给朵朵自由的空间,没想到这么管用。”正说着,朵朵“哇——”的一起大哭起来。陈蓉赶紧进去看,原来是小鸭子砸到朵朵的脑袋了。方建业摸摸下巴,说:“看来方法有待改进。”

随着宝宝各种感觉器官的成熟,宝宝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越来越多,发音也越来越多。可有较多的自发发音,能清晰地发出一些元音。

3个月的宝宝清醒时间明显增多,感觉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眼睛调节功能增强。能看清较远和较近的物体,耳朵的灵敏度有了提高,被成人抱起时头部稍微竖起,头部转动自如。见到成人逗引会报之以微笑,嘴里会发出轻微的“a”、“e”等语音。并且宝宝会“咯咯”地发出笑声,高兴的时候还能咿咿呀呀地讲话。

这个时候的宝宝,听觉比较敏锐,听到新奇的声音会停下正在做的动作。他也能够分辨熟悉与陌生,愤怒与友好等不同的语言、语气、语调并做出反应。在成人和他面对面交谈时,他能作出相应的动作或“语音应答”,而且能用眼睛看着说话者大约30秒种左右。

此时,家长要在宝宝情绪愉快时多与宝宝说笑,使宝宝感受多种声音、语调,促进宝宝对语言的感知能力。大人试着反复唱2、3个音符,比如唱着“啦……啦……”,观察宝宝是否会逐渐模仿你唱。如果你经常唱,这就很容易成为他早期口语表达的一部分。

☆宝宝也会打哇哇

游戏目的:

引导宝宝连续而有节奏地发音,初步感知声音。

游戏步骤:

1.提前准备好一张洁净的薄纸,备用。

2.妈妈先拿着手在自己的嘴上拍,发出哇哇的口音,然后拿着宝宝的小手在宝宝的嘴上拍。

3.当宝宝发出哇哇声时,妈妈拿出薄纸放在他的嘴前,通过观察纸张振动引导宝宝感知声音。

游戏互动:

如果宝宝不能发出哇哇的口音,大人可以模仿发音,让宝宝看着你的嘴形。拍打宝宝的嘴巴的时候,大人要引导性的发出哇哇的声音,示范给宝宝看。最后,大人把纸放到宝宝嘴前,让他看到自己的声音而引起了纸的振动,让他能更好地感知声音。

于博士温馨提示:

宝宝的皮肤都很敏感,帮助宝宝打哇哇的时候,不要太用力,把宝宝打疼了。

妈妈须知:

宝宝交往的第一个对象是母亲,也就是说母子关系是宝宝与人交往的最根本的基础。母亲要经常地抱抱或抚摸宝宝,不要待宝宝啼哭后才去抱,要在密切观察和惊心照料下培养好最初的母子感情,这样宝宝会对更多的人微笑,愿意与更多的人交往。

☆宝宝听妈妈说话

游戏目的:

为宝宝以后说话做准备,还有利于宝宝将物体、行为与词语联系起来。

游戏步骤:

1.利用每一个机会讲解正在发生的事件。

2.开车时,你可以描绘一下左边的树木、灯光颜色和停车标志的形状,“左边的是树林,树林是绿色的。前面是红灯,等会就会变成绿灯,绿灯跟树林的颜色是一样的。”

3.带宝宝去超市购物时,在给宝宝换尿布时,都可以为他作讲解。

游戏互动:

妈妈要不厌其烦的给宝宝讲解,并且发音要清晰,语言要简短明快,不论他是否会做出反应。宝宝的词汇量越多,他就可以越早开口说话;同时,语言跟事物结合,还有利于宝宝的智力开发。

于博士温馨提示:

这时宝宝的听觉已经很敏锐,大人不断地给宝宝说话,一下子他可能听不懂,不过没关系,这些都会成为他以后开口的词语储备。

妈妈须知:

给这个年龄段的宝宝提供的玩具要特别注意安全。首先,油漆和材质要无毒,以免宝宝把玩具放入嘴里时发生危险;其次,玩具里的小珠子和缝上去的装饰品要结实,玩具的大小不能小于宝宝的拳头,以免被宝宝误食引起窒息。

 

☆调皮的小铃铛

游戏目的:

训练宝宝听力,并让宝宝享受快乐。

游戏步骤:

1.将宝宝抱在妈妈身上,用一个声音柔和或美妙清脆的摇铃,在宝宝头部的左侧或右侧轻轻摇动,并观察宝宝的反应。

2.当宝宝转头过来找声音的来源时,把摇铃换到宝宝的另外一边,躲避宝宝的视线。

3.反复几次后,让宝宝发现铃铛;摇动铃铛发出有节奏的声音,让宝宝听,并和宝宝一起手舞足蹈起来。

游戏互动:

宝宝听到铃声响会去寻找声源,妈妈在宝宝看到铃铛后转移到宝宝的另一边,再次让宝宝寻找。这个过程不仅可以锻炼宝宝的听力,而且还可以锻炼宝宝的脖子扭动力。

于博士温馨提示:

注意铃声不要太大,也不要太靠近宝宝的耳朵,否则会伤害宝宝的听觉。和宝宝一起跳舞时要表现出欢快的情绪,让宝宝感到快乐。注意当宝宝不愉快时要停止游戏。

妈妈须知:

适合3-4个月宝宝的玩具有:第一,家庭像册,可以让宝宝认识自己、父母,发展宝宝视觉能力。第二,宝宝床拱架,可以悬挂各种玩具,便于宝宝抓握、踢打,有利于发展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第三,抓握类玩具和能发出声音的手镯、脚环,可以带在宝宝的手腕、脚腕上,增加宝宝活动的兴趣,引导宝宝明白因果关系。

☆吃掉小豆豆

游戏目的:

为宝宝添加辅食做准备。发展宝宝的视觉分辨能力,训练宝宝注意一些小东西。培养宝宝初步的观察力以及简单的思维、分析能力。

游戏步骤:

1.妈妈先在桌上铺一张白色的餐巾纸,在上面放一粒红色的小豆豆和一粒爆米花。

2.如果宝宝未发现红色的小豆豆,妈妈可抖动白色的餐巾纸,促使红色小豆豆滚动,引诱宝宝的注意。

3.宝宝在注意到红色的小豆豆后,还可能会注意到白色的爆米花,这时他会伸手去摆弄,妈妈可奖励给宝宝一粒吃。

游戏互动:

如果宝宝不在意这个游戏,妈妈可以让宝宝看到这些小豆豆和爆米花,在引起宝宝注意后,妈妈用手捏起一粒放入口中咀嚼,并做出很好吃的表情。这时,宝宝一定很急,也想吃到。妈妈可捏起一粒放入宝宝口中,看看宝宝的反应如何。如果宝宝想吃,他就会用口水化开爆米花并且咽下去;如果他不喜欢,他就会吐出来。这样,宝宝就有了初步的注意细小物体的经验。

于博士温馨提示:

游戏前,妈妈和宝宝先洗手,保持干净卫生。红色的小豆豆最好是可吃的食品,如膨化片等。不要让宝宝把它们全部吃掉,以免造成宝宝的误解,以为桌子的小东西都可以吃。

妈妈须知:

和舒适的亲贝(qinbei.com)相比,新生宝宝更喜欢赤裸着依偎在爸爸妈妈的怀里。感觉父母的心跳,感觉父母的温暖。这种接触方式,可以帮宝宝调节体温,还会给他们带来更稳定、更安静的睡眠,而这对宝宝的大脑神经发育是至关重要的。

☆宝宝学看全家照

游戏目的:

培养宝宝的语言理解能力和对图片的理解能力。让宝宝学会观察,发展宝宝的记忆能力以及辩认能力。

游戏步骤:

1.事先找出几张彩色照片,一张爸爸的、一张妈妈的、一张宝宝的、一张爸爸妈妈和宝宝的合影。

2.游戏时,妈妈抱着宝宝,先拿出一张爸爸的照片,边看边对宝宝讲:“宝宝,这是谁呀?这是爸爸,这是宝宝的爸爸。”让宝宝看照片的同时用手指一指爸爸。

3.换一张照片问:“宝宝,这是谁呀?这是妈妈,这是宝宝的妈妈。”同时,妈妈用手指一指自己。让宝宝反复地看看照片再看看爸爸妈妈本人,加深宝宝的印象。

4.随后,再给宝宝看他自己的照片,问宝宝:“这是谁呀?这是宝宝呀。”

5.最后,再拿出爸爸、妈妈和宝宝的合影,让宝宝看着照片,爸爸指着照片说:“宝宝看,这是爸爸、妈妈和宝宝的合影。这是爸爸(同时指了指自己),这是妈妈(指一指妈妈),这是宝宝(指一指宝宝)。”

6.如此重复几次,让宝宝进行模仿,模拟爸爸的动作,先指照片上的爸爸,再指一指身边的爸爸,指一指照片上的妈妈,再指一指身边的妈妈。

游戏互动:

宝宝看到照片上的人会很好奇,他会根据妈妈说的话,去仔细辨认照片上的人。通常宝宝对于自己的照片最感兴趣,他会多看几次。大人这个时候再让宝宝看合影,宝宝可以很容易的从合影里认出自己,然后逐一认出爸爸和妈妈。

于博士温馨提示:

游戏的照片最好选择爸爸妈妈近期的照片,便于宝宝辨认。另外,游戏中,妈妈的语言动作应丰富一些。游戏的最后一部分可进行也可去掉不要,这应由爸爸妈妈根据宝宝的反应来决定。

 

☆学会和妈妈说话

游戏目的:

培养宝宝与人说话的兴趣,为以后开口打下基础。

游戏步骤:

1. 大人要用夸张的口形同宝宝说话,引导宝宝也发出声音回应大人。

2.这时的宝宝喜欢说双元音,如“咿咿”、“呀呀”、“嘿嘿”、“哦哦”,或者拉长一个元音“啊——”。大人要学会翻译宝宝的语言,比如接宝宝的话茬:“宝宝在说……吗?”

游戏互动:

宝宝从小就喜欢同人对话是语言发育的良好开始,宝宝在独处时也会自己发音自娱,或者对着玩具说话。大人和宝宝对话的时候,宝宝发一个音,大人要发一个比宝宝清晰的音来回答,这样宝宝就会慢慢纠正自己的发音。

于博士温馨提示:

这个游戏为宝宝以后早日开口说话做准备。如果从来不练习与宝宝说话,宝宝甚至到了14—16个月也不会称呼爸爸妈妈。

☆宝宝快来大声叫

游戏目的:

让宝宝学习发辅音,这对以后宝宝称呼大人,命名物品、动作等都有帮助。

游戏步骤:

1.大人用口唇使劲发“爸”的音,用手指着爸爸或者爸爸的照片,尽量使声音与人联系起来。

2.宝宝很可能不理睬大人,而是自己很随意的发出声音,比如“啊不——”。大人不要打击宝宝的积极性,而是要呼应他,说:“啊不——”。

3.宝宝知道大人喜欢听他发音会使劲大叫,把声音拉长或者重复的叫,大人很配合的鼓掌表示鼓励,说“宝宝好棒!”。

游戏互动:

鼓励宝宝发出辅音,尽可能将声音与实物联系起来。宝宝还不懂其中的含义,但是经常重复的联系会让宝宝渐渐懂得“爸”“妈”是指人,而且能慢慢的分清是指哪一个人。

于博士温馨提示:

这个时候宝宝还不能叫出爸爸妈妈,但是必须在三到四个月好好练习发辅音,否则宝宝懂话、开口说话的能力都会延迟。

☆小黄球跑了

游戏目的:

训练宝宝远距离追视的能力。锻炼宝宝的语言发展,并且可以培养宝宝对熟悉事物的观察能力,还可以激发宝宝对外部世界的好奇心,激发宝宝探索的欲望。

游戏步骤:

1.提前准备好玩具,需要可以滚动的玩具,或者是可以移动的玩具,或者是既带响声又可行走的电动玩具。

2.游戏开始时,妈妈把宝宝放在宝宝车里,在宝宝车旁放一张小方桌或茶几,妈妈手里拿着彩色的小球,如黄色的乒乓球。

3.妈妈对宝宝说:“宝宝,我们今天来玩一个‘追’的游戏。宝宝看,妈妈手里拿的是什么?”向宝宝出示黄色的乒乓球。

4.在引起宝宝注意后,妈妈把乒乓球放到靠近宝宝那端的茶几上,然后松手,乒乓球向远处滚了。

5.观察宝宝的视线是否追视桌面上滚动的乒乓球。游戏可反复进行,直至宝宝会追视为止。

游戏互动:

宝宝看到小黄球就会想要拿起来,这个时候妈妈把球放到茶几上,乒乓球滚动,宝宝的视线也会随着乒乓球由近及远。当妈妈滚乒乓球的时候,妈妈要说:“小球跑远了,跑远了”,给宝宝一个距离概念,让宝宝理解“远”的意思。这对宝宝以后的语言发展有好处。

于博士温馨提示:

小方桌和茶几以低于宝宝的视线为准,在玩追视游戏时,妈妈适当的语言提示很重要。等到宝宝的追视能力有所发展时,妈妈应抱宝宝到户外去追视物体,培养宝宝“追视”的兴趣与能力。

妈妈须知:

听比看更能引起宝宝的注意,一点微小的声音都会引起宝宝的警觉。满月以后,宝宝的听觉更加灵敏了。听觉随着视觉的集中而完善,为今后的语言发展做准备。

+1

来源: 作者:admin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