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家有“小恶魔”喜忧参半

3-6岁教育

2010年07月15日

1.愉快度过敏感期。

首先,在前期我们要给宝宝很丰富的环境刺激以及满足宝宝他所处于敏感期阶段的需求。就好比宝宝在语言敏感期时,喜欢咿咿呀呀的自言自语,可能不连贯不正确不清晰,但是我们要鼓励宝宝这种热情。忽视或者是过于纠正,都可能会打击宝贝的这种学习积极性,我们要和宝贝对话,给他们讲故事,和他们一起唱儿歌,尽管孩子们可能表达不清楚,但是这种听力的刺激和感官的刺激都可以帮助孩子促进他们的语言能力。

其次,我们要理解宝宝在敏感期。例如毛头定的那些看似不合理的规矩,实际上在他的这个阶段,这种行为是正常的,只是阶段性的,应该给他一些协助性的东西,不要刻意跟他反着做。妈咪可以借进门换鞋的机会可以锻炼毛头的语言能力、身体协调性,也可以帮助他去理解别人的情绪,当然还可以把上下左右转圈等等很多的概念带进去。

2.理解宝贝的黏人。

放下没有陪宝宝玩耍的负罪感,认真且郑重地告诉宝宝,“妈咪正有事情忙,忙完了就陪你玩。”当然也可以以游戏的方式分散宝宝的注意力,渐进式地和宝宝分离,但千万不要因为宝宝的黏人行为而惩罚他,平时也不要用熊家婆,大灰狼之类的事物来吓唬宝宝。

3.建立正确的处理模式。

宝宝有不正确的行为的时候,要多引导他,告诉他你可以怎么做才能更好,但不要说你不能怎么做,这样反而会强化他。例如,哆啦拍妈妈的脸,多数父母都会定位这是攻击性行为,以强烈的态度阻止,反而给了孩子负面的关注,让他更热衷于用这种方式来吸引你的注意力。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不要把这个事情看得太严重,通过在家做一些游戏,告诉他遇到同样情景的时候,你可以怎么样处理。

既然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又该如何入手解决呢?

[小恶魔“劣行”]

事例一:“偏不!”成了航航的口头禅,让他别哭了,偏要哭得更大声,让他吮吸手指,偏要跑到你面前,大声吸给你看。

事例二:“他的规矩比谁都多,”毛头妈很无奈,光是进门,毛头就给家人规定了一系列的动作,谁先谁后,谁坐板凳,谁拿鞋套。一点细节没做对,毛头就又哭又闹,非要再来一次。

事例三:豆丁成了典型的“无尾熊宝宝”!醒着的时候只能抱在手上,一放下来就要哭叫;被陌生的人一抱,马上就嚎啕大哭,妈咪想上个洗手间、洗个澡,都会被豆丁凄厉的哭叫声搞得焦虑不安。

事例四:最近,妈妈很讨厌抱哆啦,只要一接手,哆啦就兴奋得停不下来,小手伸着一直抓妈妈的头发,抓不到就伸手拍妈妈的脸,下手很重,越阻止反而越厉害。

事例五:贝贝很烦躁,做什么都坚持不住。积木堆得高高的,“哗啦”一下倒了,小家伙就大吵大闹。妈妈批评几句,他就躺在地上,一边哭一边打滚耍横,弄得一家人不知所措。

[揭秘]

相似的例子还很多,但你可知道小恶魔的这些“魔性”到底从何而来?

1.宝贝正在经历敏感期。敏感期是大自然赋予婴幼儿的一种神奇的生命助力,以内在需求的方式呈现出来。当婴幼儿处在某个敏感期的时候,他会以前所未有的毅力与激情,执著地去做某些事情。这个时候的宝宝会表现出不听话、偏执等特殊表现。

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9个敏感期,它们分别是: 0~6岁,语言敏感期;2~4岁,秩序敏感期;0~6岁,感官敏感期;1.5~4岁,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0~6岁,动作敏感期;2.5~6岁,社会规范敏感期;3.5~4.5岁,书写敏感期;4.5~5.5岁,阅读敏感期;6~9岁,文化敏感期。

2.害羞情绪作祟。研究表明,孩子看到生人会害羞是从5个月大开始的,到了10个月大的时候,90%的孩子都会这样的情绪反应。一直要到快满5岁时,九成以上的孩子才能很容易地和妈咪分开。而且,黏人是孩子成长必经的阶段,适当的黏人,可以让孩子减少焦虑。

3.其实你不懂我的心。宝宝的成长规律已然造成了种种困扰,再加上妈咪的情绪,往往会让坏情况变得无法收拾。仔细想想,你是否不曾仔细了解过孩子成长过程,是否将工作上的压力,家庭生活的摩擦带到孩子教育中去呢?

+1

来源: 作者:admin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