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溺爱型母亲应该怎么改变自己

3-6岁教育

2010年07月15日

溺爱型母亲”的典型特征——“尽管说出来,妈妈都能替你做”

01、既温和又坚决,成为外柔内刚的母亲

好久没见的一位朋友激动地向我讲述了在超市里发生的一件事情。这位朋友走进了一家超市,看到草莓非常新鲜诱人就拿起了一盒,生怕被购物车里的其他东西挤坏,就放在了购物车的最上面,就在这时,坐在旁边购物车里的一位小朋友用手指戳了一下她的草莓,我的朋友就说;“小朋友,你不能这样!”就把草莓挪到了小孩够不到的地方。小孩的母亲看到这一切,就走过来说道;“我的孩子是一个非常敏感的孩子,你怎么能这样说孩子呢?他该多不好意思呀!”她原以为这位母亲走过来是为了替孩子向她道歉,我的朋友非常尴尬,不知该说什么好了。我的朋友好像对此事非常不愉快,向我抱怨了好一阵儿,这样教育孩子,我们的国家将来会变成什么样的一个国家。

很多孩子拉着妈妈的手来到我们的研究院接受各种各样的测试。平时非常安静的走廊,顷刻间就会变成热闹的运动场,孩子们到处乱跑,大声喊叫,走廊顿时变得异常吵闹。每当这个时候,我只好替那些放任孩子的母亲出面来管制这些孩子,母亲们这才面带歉意的微笑,来为自己的孩子辩解。

02、奖赏有时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不切实际的目标会带来失败

我们家的老二上小学5年级的时候,功课的难度提高了,预习和复习就成为必须做的工作。我让孩子放学之后每天复习一个小时,但是由于我们夫妻都有工作,所以孩子身边就没有人管了,预习和复习就成了需要孩子自觉完成的任务。孩子放学之后,要学习弹钢琴,学校的作业也不少,虽然我觉得每天一个小时的复习有一定的困难,但是还是决定相信孩子,先尝试一个月,同时为了激励孩子,我还决定给孩子设一个大奖。

孩子非常羡慕养宠物的小朋友,一直缠着给他买一个小狗,所以我和孩子约定好,如果他能每天复习一个小时的功课并坚持一个月的话,就给他买一个小狗。孩子想到能得到小狗,因此兴奋不已,冰箱门上的挂历上每天也多出了一枚小粘贴,但是大约过了一周之后,孩子当初的热情就慢慢凉了下来,功课也开始往后推了,孩子开始把当天的功课推到第二天一起做,利用周末的时间进行补充,这样勉强坚持了两周,但是两周之后,没完成的天数越来越多,挂历上只出现了17枚小粘贴就再也没有了。

03、上帝也拿自己的孩子没有办法

我们或许还记得青蛙的故事,父母养育着这些不听话的小青蛙,自己也能修心养性。我们自己肯定曾经也有过这样的时期,这也是我们深刻体会当年父母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的时期——拿自己的孩子真是没有办法。

但是,还有一句老话,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一丝安慰,那就是“上帝也拿自己的孩子没有办法”。上帝的孩子亚当和夏娃,不是也没有听从父亲的话,偷尝禁果了吗?由此看来,不让做的事情偏要做到才能释怀;让做的事情,死也不愿意做,这可能是我们人类的天性。父母的作用就是适当驯服这种天性,让孩子明白守规则的重要性,遵守约定俗成的社会规则。

为了培养孩子们的自律能力,同时也为了把他们培养成遵守社会共同规范的成员,孩子们需要一个发展自我调节能力的过程。一般来说,12个月的孩子就能接受父母制定的规则;24个月的孩子听到父母的命令,如听到“不要摸”、“等着 ”就能自己调解自己的行为;到了36个月,孩子的自我调节能力更加发达,就能随着身边情况的变化进行自我调节。需要说明的一点,就是这里提到的年龄,一般是出现自我调节能力的年龄最小值,有些孩子就是过了36个月,仍然是个不听话、专门唱反调的青蛙。

04、只有妈妈幸福,孩子才会幸福

留给孩子幸福基因

养育孩子的过程给我的感觉是,虽然孩子自身条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妈妈的心态。为了工作把孩子托付给别人,心里却不认可这种安排,或者整天和孩子在一起,心里却埋怨这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这两种情况为孩子着想,无论哪种都不是好的选择。

一个叫做霍普曼(Hopman)的研究专家指出,“妈妈自己对于工作和育儿有着什么样的态度” 对于孩子的发展是最重要的,只要妈妈有工作的热情,对自己的工作满意,那么以此为基础,她就能更好地扮演好母亲的角色。就算儿童之家的条件不是最好的,但是只要妈妈对自己的工作满意,对孩子的发展反而会有帮助。如果妈妈愿意继续她的职业生涯,但是为了养育孩子和家事不得不放弃自己的事业,她们就有可能疏忽孩子,也有可能把气撒在孩子身上,或者想通过孩子来满足自己,就会搞得孩子不得安宁。孩子们和这样的母亲就是整天在一起,也不会得到任何的帮助。

妈妈在家或不在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妈妈从事着自己喜欢的工作,觉得幸福,孩子才能健康地成长。如果认为自己的生活无聊,整天的苦恼,那么就算母亲和孩子可以24小时在一起,也不会比那些因为工作、一天只能和孩子相聚几个小时的母亲好到哪里去。只有那些对自己的选择满足、堂堂正正地生活着的母亲才是最好的母亲。

05、要经常和孩子交心

如果孩子们有一个像我这样工作繁忙的母亲,很多事情都要依靠他们自己来解决:放学回来,他们看不到他们爱吃的、热气腾腾的食物,也见不到满脸笑容迎接他们的妈妈;心情郁闷的时候,也见不到妈妈倾诉;也没有人帮助他们完成作业;打电脑游戏,也没有人唠叨;也没有人关心他们去学院学习的情况。那么,孩子们对这样的父母究竟会有什么样的想法呢?

以《向孩子们询问》一书而闻名的盖林斯基(Ellen. Galinsky)为了寻求这个问题的答案,采访了父母都有工作的孩子们。 他首先要求孩子们对自己的父母作几点评价,其结果,对于孩子们来说,父母是否有工作或者是否在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父母养育他们的方法。

孩子们在质和量上非常重视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吃饭、写作业、收看电视等日常活动中,如果父母是共同参与的,那么孩子们对父母的评价是肯定的,而且父母对他们的关注程度越高评价也越高。此外,有60%的孩子认为他们的父母并不喜欢自己的职业,同样,有60%的孩子认为父母工作带来的好处,是能够赚钱。

06、妈妈不是孩子的交通负责人

美国母亲的变化——Momtini

这种现象不仅仅局限于韩国。不久之前,美国出现了叫做Momtini的新的单词,成了人们的话题。Momtini是一个合成词,是妈妈的英文mom和一种鸡尾酒的名称martini的合成词,意思是“喝酒的妈妈”。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一个新词呢?

美国某一郊外,悠闲的某一天下午,中产阶层住宅区里,五六位妈妈和她们的孩子一起举办了一次野外聚会。孩子们一边喝着橘子汁或吃着蛋糕,在庭院和游戏房里玩得正起劲,妈妈们则正在喝着马提尼酒,享受着她们自己悠闲的时间。这样的一幅画面就是如今在美国中产阶级中流行的一种聚会形式。

美国也有非常热心的妈妈们,被叫做“直升机妈妈”。韩国的孩子们是由学院的班车走街串巷来回接送他们,如果学院很近的话,孩子们就会走着去。但是美国是一个地域非常广阔的国家,只能是由父母开车把孩子送到运动场所或者游戏中心,所以妈妈们只能给孩子充当交通负责人的角色,不得不整天围着孩子打转,“直升机妈妈”的称呼也是由此得来的。这样的美国妈妈们,不知曾经何时开始更重视起自己的人生,正是这样的氛围制造了Momtini这一新词。虽然在孩子的面前喝酒被认为有些不妥,但是也不能否认这个词汇表达了美国的妈妈们的愿望,她们想从“直升机妈妈”中摆脱出来,想寻找属于自己的人生,这一点得到了很多美国妈妈们的同感。

 

07、孩子性格急躁是妈妈的“功劳”

举例来说,我们假设孩子把牛奶洒在了妈妈的衣服上,如果这位母亲是一位消极的母亲,就会对孩子大发脾气,“妈妈不是跟你说过喝牛奶的时候要小心吗?看一看,这件衣服都成了什么样了?你这样学习能学好吗?” 如果这位母亲是一位积极肯定的母亲,她就会若无其事地对孩子说:“没关系,正好,反正妈妈的衣服该洗了。” 孩子们看着妈妈们的这种反应,他们就会知道将来遇到类似的情况应该如何去应对。

孩子们如果是看着这种充满爱、积极向上的父母长大,就能像他们的父母那样善于调节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也能减少令他们生气的事情发生,很好地面对挫折,由此孩子们的攻击性行为等也能减少,不仅如此,因为孩子们的情感起伏不大,也能集中精力做好事情。与此相反,如果孩子们看着生活态度消极、动不动就大发脾气的父母长大,他们也会表现出类似的反应,遇到芝麻大点的事情就会生气发火,就会表现出攻击性的行为,所以这样的孩子出现不端行为的可能性很高,而且由于情绪不稳定也不容易集中精力做事情。

08、要明确告诉孩子对与错的行为

孩子小的时候,妈妈短暂的外出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妈妈推着幼儿车,背着装有孩子各种必需品的大包,坐地铁、乘公共汽车,不一会儿仿佛累得就会变成泄气的气球,自己开车也是一样,如果孩子在安全椅子里哭闹的话,妈妈们就会分不清红绿灯。

但是,更令妈妈们犯难的一件事情,就是孩子到了外面,就比家里还难控制孩子的行动。孩子们好不容易出趟门,那可真可以说是目中无人,目中无妈妈,超市里什么东西都往购物车里装,哭着闹着要给他们买这买那,还没付账的商品他们也想拆开;饭店里他们不顾周围大人的冷眼,经常是又喊又跑。

无论妈妈为了这次难得的外出怎么梳妆打扮,只要孩子闹上这么一出,妈妈们的形象马上就会有变化。这样的妈妈们看着那些声音不大,但能几句话就能控制孩子的妈妈们,心里不禁生出好奇,好奇她们的秘诀到底是什么。

09、对散漫的孩子说话要清楚简洁

智云和梓寿还不至于是注意力缺乏过剩行动障碍,但是他们确实存在注意力集中方面的问题。这样的孩子们注意力维持不了几分钟,对需要注意力的游戏或课题,他们适应不了。孩子周围发生的那些琐碎的事情,或者不需要他们费神的事情,很容易就能影响孩子,让他们想入非非,所以他们上课的时候很难把注意力集中到上课上,经常发愣,受到老师的批评。老师穿的红色衣服,就能激起这些孩子们接二连三的遐想,“哎呀!老师今天穿了一件红色的衣服,红色真好看!上回我穿来红色毛衣的时候,别的孩子也都说我漂亮 …… ”

注意力缺乏,当然也会困扰孩子们的学习,即使是一道很容易的数学题,他们也不能集中注意力来完成它。他们也经常丢三落四,甚至连作业也会忘记。他们很冲动,不善于遵守规则,只会妨碍别的孩子遵守规则,生气了也不懂忍耐而很容易出现攻击性行为。他们也不是做什么事情都不能集中注意力,有些事情瞬间就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而且也会持续好几个小时,比如观看他们喜欢的电视节目或玩电脑游戏。

10、适当的偏爱不会给孩子造成伤害

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的劳里?克莱默(Lawrie. Kramer)教授针对135名12岁和15岁左右的哥哥和姐姐们进行了调查。克莱默教授首先向孩子们询问了父母偏爱的程度,然后询问他们是否觉得公平,最后针对他们的自信心提出了一些问题让他们回答。

结果表明,孩子们大都认为他们的弟弟或妹妹得到了父母更多的爱,受到的责罚也更少,同时,也有78%的孩子认为这是可以理解的,也就是说,他们不认为父母站在自己的一方就觉得公平,偏爱其他的兄弟姐妹就认为不公平。

克莱默教授强调说,“父母是否唯独偏爱自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父母的这种偏爱是否公平”,也就是说,如果自己觉得没有什么理由来独占父母的爱,反而就会成为问题。

11、放弃通过游戏教育孩子的想法,孩子们是在游戏中进行学习

如果想把孩子们的各种游戏当做相应的有针对性的教育手段,你首先有必要好好观察孩子们的游戏。父母不应该只看到孩子们的游戏就忙着教育孩子,应该观察出游戏中的哪些部分需要帮助,比如说,因为孩子们的手指肌肉尚未发育完全,所以才会用手掌拿线,所以你不应该给孩子做穿线的示范而应该想办法操练孩子们用手指拿线;孩子们进行拼图游戏的时候,父母不应该代替孩子来拼图,而应该耐心地慢慢教会孩子们如何进行比较,教给他们比较的方法。

有的时候,只要父母摒弃通过游戏教育孩子的想法,对孩子们的游戏表现出关心就已足够了。孩子们在游戏中学到些什么父母才能感到满意,但是试图教孩子们一些不符合他们水平的东西,孩子们的游戏学习就会终止。 父母只要对孩子的游戏表现出关心,参与到游戏中去,孩子们就会自己思考,反而会在游戏中得到学习。

12、减少零食孩子们才能好好吃饭

让孩子们好好吃饭的方法

如果孩子不爱吃饭,你可以尝试一下下面的方法,情况会有所改观。

1.吃饭前减少零食

孩子们的胃要比我们想象得还要小,只不过有孩子拳头那么大,孩子到了3~4岁,他们的胃与婴儿时期相比,也只不过大了十分之一左右,所以孩子适当的饭量远比大人们想象得要少。如果孩子们在饭前吃了再少量的零食,也会减少他们的食欲,所以饭前2小时不应该给孩子吃零食,要把他们的胃空出来。

2.只要孩子到了可以使用勺子的年龄,就应该让他们自己进食

如果妈妈给孩子喂饭,孩子就会把注意力集中到电视或游戏上面,吃饭时间当然就会延长,所以吃饭时间应该关上电视,培养孩子们坐在固定的地方,自己慢慢进食的习惯。如果过了30分钟,孩子仍是不吃饭,就应该把食物撤掉,不再给孩子进食,这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孩子们饿了几顿,反而能使他们吃得更香。孩子们就是不吃饭,他们一天吃的零食,就已经能给孩子们提供身体所需的卡路里,所以如果孩子剩饭了,你也没有必要追着孩子喂饭,应该致力于培养孩子们养成在规定的时间内,自己集中进食的习惯。

3.增加活动量

孩子们平时活动量少,也是他们感觉不到饥饿的原因之一。如果你感觉孩子吃得不多,他们也不觉得饿,就意味着需要增加孩子们的活动量。你应该让孩子们进行各种各样的有趣的活动,消耗他们体内的能量,适当地增加孩子们的运动量。

4.尝试多样的烹饪方法

如果想让孩子们吃一种新的食物,就需要15~20次的尝试。有的孩子不喜欢吃胡萝卜,有的不喜吃欢豆,有的不喜欢吃海鲜,还有孩子不喜欢吃咸菜等等。对于这样的孩子,你也不能轻易放弃这些食物,最少应该尝试2~3次。妈妈应该有耐心,采用不同的烹饪方法,给孩子提供多次尝试的机会,尤其是那些味觉和嗅觉敏感的孩子们,就更应该有必要采用不同的烹饪方法。如果孩子曾经因为某种食物拉过肚子,或者有这方面的记忆,对这种食物的厌恶感就有可能持续一辈子,这个时候,就应该通过不同的烹饪方法,帮助孩子抹掉对这种食物的不愉快的记忆。

+1

来源: 作者:admin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