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做好妈妈,同时也做好自己

艺术培养

2010年07月15日

1988年一月的某天早上,女儿起床后就跟我抱怨左脚踝疼,哭闹着不肯去幼儿园,我因为恰逢为赶过年期间存盘电视节目特别忙碌,就不耐烦地对她吼:

“肯定又是你昨晚在沙发上跳来跳去扭着了,晚上再带你去看医生,你现在还是得去上学。”

当晚领她去看医生时,由于我在跟医生述说女儿的病症,加了自己预想的揣测:”女儿可能是跳沙发时扭伤了。”因此医生就以扭伤的来做处理,做了固定包扎,给了消炎药,让我们三天后再回诊。

再度回诊,当医生拆开绷带,看到女儿既红且肿的脚踝时,露出大吃一惊的表情,立刻开了单子要我们领她去抽血作化验。

化验单出来时,化验师轻喊了一声:

“哎哟,白血球有一万多呢!”

没有医学知识的丈夫和我,虽不明白”白血球一万多”象征的含意,但听到化验师惊异的语气,也意识到女儿这腿可能伤得不轻,就惶惶然地拿着检验单转去问医生。但只见医生仅是把眉毛紧了紧,又把女儿的腿用绷带固定住,再开了三天药,就打发我们回去了。

回诊后第二天,女儿开始不肯下床走路,白天黑夜不时地哭喊腿疼,也不肯吃东西,最后甚至将屎尿拉在床上,因为我们搬动她去如厕,她都会疼得嘴里“嘶嘶”地抽着气。

我意识到女儿的腿疼不是单纯的扭伤,赶紧给因采访认识的台大医院陈维昭院长打电话。陈院长在听了我的述说后,要我次日带女儿去医院,他找小儿骨科黄大夫一起来会诊。

当两位大夫拆掉女儿腿上的绷带,看到女儿红肿得足足是右腿两倍的左腿时,脸色变得十分凝重,取来一只针,往女儿腿上一插,黄黄稠稠的脓就像喷泉似的冒得老高。

两位大夫用专业术语低声地讨论了一番,陈维昭院长要我立刻去办理住院手续,同时开单子让我带女儿去做一个”骨髓断层扫描”。

黄昏时,黄大夫走进女儿的病房,跟我说经由”骨髓断层扫描”后,确诊女儿得的是急性骨髓炎,必须立刻进行手术,否则会有生命危险。

当女儿从手术室推出来渐渐恢复意识之际,她不断发出哭喊、呻吟:

“妈妈,救命!”

我抱着女儿,心如刀割、泪如雨下,心中充满了对上苍的愤怒与责怪:

“为什么是我?!为什么总是要我遇到如此不幸的事!”

因为,自认为从没做过什么伤天害理之事,只想老实本分地嫁个平凡丈夫、生下儿女,安安稳稳过日子,却在生命中屡屡遭受到旁人可能一辈子都不会经历的倒霉事-

10岁遭逢姐姐的猝死;22岁已论及婚嫁的男友车祸过世;26岁结婚后不到一个月,丈夫车祸;28岁生下儿子半年,丈夫再度发生车祸,伤及胸骨,折断的胸骨差两公分就要刺入心脏;30岁一家四口开车出游,在高速公路上被一辆油罐车追撞,几乎全家命丧黄泉;34岁女儿又莫名其妙地得到这种几乎要夺去她的生命,也很可能会留下后遗症-长短腿或演变成慢性骨髓炎的疾病。

“为什么倒霉的总是我?”

在陪伴女儿住院治疗的40多天中,我不时对苍天发出怨恨的责问。

一些以往从未去思考过的问题渐渐地跳入脑海-

我对目前的生活状态和自我满意吗?

我对孩子和家庭的付出,是否真的能做到”无怨无悔”?是否会到老来时,向丈夫孩子追讨花费在他们身上的时间、心力,成为一个认为”全部人都欠我、该还我”,可怕又可嫌的老太太呢?

我是不是曾经有说过想过:

”只要等到孩子大了、我的存款有一定的数目了、我退休了…。我就可以海阔天空地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去完成一些梦想了。”

如果我哪一天”倒霉”,没法在我完成自己想要做的事之前就死了,我是否肯甘心地闭上眼睛呢?

我发现我无法对所有为家庭、孩子做出的事无怨无悔;我也有自己想要追逐完成的“梦想”;我更不愿和害怕自己将来成为一个让丈夫、孩子避之唯恐及,心中充满怨恨、不满的老太婆…

我想要在爱孩子爱家庭的同时,也能做一个能同时”爱自己”的女人。

在”诚实’检视了自己内心,有太多属于凡人必有的害怕与不甘心后,我做出了异于一般母亲,为怕失去儿女而更加紧紧守护儿女身旁的决定,不再将儿女视作生命与生活中的第一与唯一,开始去用心思索,如何可以”既能做好妈妈、妻子,也能同时做好自己”。

恰在此时,儿子女儿的学校让他们画一张“母亲的画像”,来作为母亲节的礼物。

儿子画的是一个烫着卷卷短发、圆圆脸孔上漾着慈霭笑容,穿着紫色旗袍的母亲;女儿画的则是一个蓄着飘然长发,穿着粉红纱衣裙,足踏三寸高跟鞋,十指涂着红蔻丹的妈妈。

这两个妈妈都不是我,而是他们心目中想要的”母亲形象”。

也就是说,如果我顺了儿子心目中的母亲形象去走,就会逆了女儿的心意;若是顺了女儿,就无法得到儿子的满意。

既然无法两全,我干脆就做我自己认为最能做得好,并且在儿女心目中有不可取代地位的母亲。

朝着这个思维方向走下去,发现首先需更改的是,要推翻一些传统中国妈妈育儿的观念和做法,学习如何用心不用力地去做母亲。

也就是说,学习将主要的心力、很紧凑的时间,用在如何去专心陪伴、观察、引导孩子;避免去做一些只是为求做了心安,但对孩子未必有多大用处,甚至把孩子给养废了的事。

为了让没有任何教育与心理学背景的自己,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大补到一些新的教育理念,我利用工作之便,争取到在广播电台主持一个亲子节目。

我在每集设计一个亲子教养沟通的主题,邀请一些经常有跟孩子打交道实务经验的专家,针对这个主题做个案实例的教育理念分享;并让听众打电话做提问,为他们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教育方法(注意我用的是”参考”,而不是”照着做”)。。

这个节目我整整制作、主持了五年,接着又去电视台主持了一年多的亲子节目。

在制作、主持这六年多的亲子节目中,让我收获最大的,不仅是教育子女观念的新启发,和一些务实的教育方法,更多的是让我看到了”天下的孩子都是一样的”,他们都会犯同样的错误,都会有不完美之处,也都会有各种不同的”美质”,而后来会让他们走上”好孩子”或”坏孩子”的路,全然在于父母教养的观念和方式是否对了路。

回首来时路,我很感谢上帝给我那些猛烈一击的人生淬炼,让我能有机会去诚实面对真我,并从淬炼中去学会反省思考,不去惧怕革新改变,给了自己与孩子都能”把自己做好”的能力和机会。

我在抚养孩子的这二十多年中,不仅在各种不同工作领域-电视、广播、写作上获得许多奖项肯定,并且完成独自一人走访完大陆54少数民族、黄河中下游、分布于15省19个城市88所大学的梦想。

目前,我的儿子已经26岁,目前正在美国Prett艺术学院攻读建筑硕士研究生;女儿23岁已从上海中医药大学毕业,拿到营养师与中医师执照,正准备去美国考针灸师执照。

他俩虽然没有读哈佛、北大,但他们身心健康自信开朗,清楚自己人生的方向;生活能够独立自理,不让人挂心,与同学朋友们也相处和睦。从小至今,师长提到他们都是竖起大拇指。虽不是IQ(智商)尖子,但绝对在EQ(情商)、AQ(忍受挫折能力)表现上不敢说数一,但肯定能数二、数三的“有用”人。

这样一个平常却又自有其不凡美质的孩子,不也是大多数父母对孩子的期待吗?

因此,愿意将自己与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献给-

想做好妈妈,同时也想做好自己的你。

+1

来源: 作者:admin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