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幼儿“重复行为”背后的真相

1-3岁教育

2010年07月14日

许多爸妈会发现,宝宝会对一句话、一个动作、一种游戏乐此不疲,重复一次又一次。真是令人纳闷,宝宝怎么了?不会有心理问题吧?让幼儿心理专家来揭开这一重复行为后面的秘密。

关于幼儿重复行为,爸爸妈妈想要问

我家冲冲1岁半了,特别活泼聪明,学什么都快,可是最近发现他有个挺古怪的行为———家里给他买了《喜羊羊和灰太狼》的碟片,我估计他看了都快有30遍了,每天晚上还要缠着我们给他放,我看不出还有什么新的东西可以看的,这种情况是该给他看还是换其它的呢?

———有点困惑的冲冲妈妈

孩子大了,爸爸的陪伴要增加,我每晚给儿子讲故事,猜谜语。小家伙倒是很喜欢玩猜谜的,有些谜语其实以前都告诉他答案,他还会问。有时我太累,就随便说个答案,他就洋洋得意地告诉我答案,明天又来问同一个问题,是不是患有强迫症啊?

———不太满意的小伟爸爸

关于重复行为,宝宝的真实心理

冲冲:《喜羊羊和灰太狼》好好看!妈妈问我为什么一模一样的故事要反复看,我不觉得一模一样啊!每次我都能看到不同的东西!上次我觉得灰太狼头上的帽子好有趣!上上次我好好研究了喜羊羊说话时的可爱样子……今天我要再看一遍,因为我好像能记住喜羊羊什么时候打仗,什么时候造坦克飞机!我要确认一下!

小伟:我最喜欢和爸爸一起猜谜语了,爸爸问我,我答出来,好开心!我问爸爸,爸爸答不出来,我告诉他答案,我更高兴!爸爸说我骄傲,可是我不是骄傲啊!每次我能响亮地说出答案时,就像能自己把小手洗干净一样,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很能干啊!幼儿重复行为背后的奥秘

看到这里,爸爸妈妈会发现在我们眼中显得毫无意义的宝宝的“重复”行为,其实都有各种各样切实的理由。家长应该允许宝宝用自己的方式来学习,同时利用宝宝的兴趣,适当地提高学习难度,这是事半功倍的教育方法。

成长学习的需要

宝宝要逐渐建立自己的“智商”,就要有一个形成的过程,在不同的阶段,他们学习的方法和能力是不一样的。反复看同一个动画片能帮助宝宝记住越来越多的信息,而同一个故事听过多次之后,宝宝就更有能力开始复述这个故事了。可见我们认为“没意思”的重复对宝宝来说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每次都有新的感受和体会。

自信感受的需要

自信的感觉并不是宝宝出生后就马上具有的,而是在大人日积月累的欣赏、表扬、鼓励中慢慢形成的,其实随着宝宝的成长,他自我赞赏、自我鼓励的能力也在慢慢形成:在宝宝的婴幼儿期(3岁之前),其实很难有成人所谓的“成就感”,他们的“成就感”大多来自每次完成那种“简简单单”的行为(猜早已知道答案的谜语、做早已熟悉的游戏)之后,心中因为感觉像完成一项重大任务而产生的自豪和满意之情。宝宝们从中获得了我们难以想象的乐趣和满足。

寻求爱的需要

宝宝在成长的过程中无时无刻不需要长辈的爱和关怀,有足够爱的“储备”的宝宝能够勇敢地去探索外界世界,当宝宝在生活中面对挫折,比如生病、觉得自卑、失去心爱的东西、努力失败、和小伙伴闹别扭,往往会变得特别需要长辈的关心,有时会有一种“越活越小”的感觉。爸爸妈妈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帮助宝宝度过成长中的关键时刻!

异常“重复”如何排除?

那么如何知道宝宝的重复行为是正常还是异常呢?下面有些简单的区别方式,父母们可以对照自家宝宝做初步的排除:

强迫症:1.有强迫症家族史;2.重复行为主要为———反复洗手、排序、检查、按几何图案的强迫性行走等;3.重复行为显得毫无意义;4.重复行为非常僵化,缺乏变化,很难被改变。

自闭症:1.缺乏与人交流的能力:比如没有与人眼对眼的凝视、没有与人沟通的手势(如打招呼、再见等);2.不能主动与别人分享喜悦、兴趣或成功(比如不能向别人展现、拿出或指出感兴趣的东西);3.言语发展比同龄人明显落后,或者不能主动开始或维持与其他人谈话,或者刻板或重复地使用语言等;4.重复行为非常刻板,并且内容不正常;明显顽固地坚持毫无意义的习惯或仪式;持久专注于物体的部分或整体。

如果觉得不能完全排除以上两种疾病,建议到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的排除。

(时辑)

+1

来源: 作者:admin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