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什么是儿童双相型情感性精神障碍?

0-1岁疾病

2011年02月18日

不久前,一位衣着整洁、举止文雅的中年妇女带着一个13岁左右的男孩走进心理咨询室。这位母亲指着孩子对我说:“您看他是有病吗?真不争气,这1个月来,他懒得要命,早上不愿起床,不肯洗脸、刷牙,饭也吃得少。整天委靡不振,沉馱寡言,不爱出门,连学校都不想去了。气得他爸爸常常打他,也不管事。到了几家医院去看过,做了很多检查,也没诊断出什么病……”

“这种情况,孩子以前出现过吗?”母亲说:“我儿子今年14岁,正在读初中二年级。我们对他爱护备至,抱有极高的期望。因此,他从小受到的教育要比别人多些,智力开发也要比别人早些。上学后,学习成绩一直很好,每次考试都是优秀,全家人都为有这样的孩子而骄傲。但正当我们高兴的时候,出了一件扫兴的事。小学六年级上半学期期中考试时,他患了重感冒,为了不耽误考试,仍去应试。由于身体不适,再加上心情紧张,数学没考好,只得了70分。这对一贯成绩优秀的儿子来说,简直是当头一棒,结果其他科的考试成绩也不理想。从此,他变得寡言少语,悲观失望,饭量减少,人也瘦了许多。当时我们没太在意,以为过几天就会好的。果然,半个月后,他像换了个人似的,整天乐滋滋的,感到脑子特别好使,自认为是班上最聪明的,谁也比不上他。在放学的路上,经常是一边唱歌边小跑回家。到家后就跟我们唠叨个没完,还说自己喜欢上了班上的一个女同学,真是好笑。”

听完这位母亲的详细叙述,我把目光转向她儿子,看见他低着头,一言不发,面无表情。

经过一整套的内科与神经系统检查,没发现这孩子有任何异常。

我对这位母亲说:“孩子不是懒惰,而是患了双相型情感性精神障碍的心理疾病,现在正处于抑郁症发作阶段。千万不要再委屈孩子了,赶快让他接受治疗。这病是可以逐步治好的。”

儿童双相型情感性精神障碍又称儿童躁狂抑郁症,是一种以情绪高涨或低落为主要症状的精神疾病。临床特点为躁狂和抑郁状态的交替发作,具有缓解和复发的倾向,缓解期精神活动正常。以往认为此病在儿童期较少见,但近些年,人们对儿童躁郁症,特别是儿童抑郁症有了更清楚的认识。据美国1996年的研究报道,青春期前儿童抑郁症为一般人口的丨.8%,在14岁~16岁阶段上升为4.79^。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不多,主要原因是对儿童抑郁症的认识不足。人们总是习惯用成人的情感变化尺度来衡量儿童,常忽视儿童较轻微或一过性的抑郁情绪,以至于出现了抑郁自杀还不知是什么原因。事实上,儿童和青少年都可能出现情感障碍,其中抑郁自杀者也非少数。因此,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结合社会环境因素对儿童的影响,全面评估儿童的情绪和情感变化是非常重要的。为便于父母和老师能对儿童双相型情感性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有更深入的了解,以防患于未然,下面就儿童在抑郁症发作和躁狂症发作时的临床特点作一简单描述:

抑郁症发作:诱因是考试成绩不好,被父母或老师责骂,受同伴欺辱等不良刺激。早期表现为自卑、自责、动作和言语减少。有的病儿由于心情忧郁烦躁不安而容易被激怒;有的伴有破坏性和攻击性行为;有的病儿诉说头痛或腰痛,经过详细的体检却查不出什么病。病情严重时,患儿情绪忧郁低沉更加明显,常常伴有自责自罪,并出现头痛、失眠、食欲不振、消瘦等症状。患儿对书和学习不感兴趣,丧失信心、整天委靡不振或蒙头大睡,懒散,以至于学习成绩每况愈下。

躁狂症发作:患儿表现为话多,夸大自己的能力和财力,认为自己的主见是有独创性的,学习能力是最强的,是最有前途的。家里有钱,为此大摆阔气,挥霍钱财。患儿可在教室内坐立不安,尽管老师和同学一再提醒,但稍停一会儿又依然如故,注意力容易转移,易激动,常可发生斗殴、破坏和违反秩序的行为,往往被老师和家长误认为是多动症。

儿童双相型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据精神医学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此病与家庭、社会环境因素、心理应激及躯体状况等都有一定的关系。但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患儿还是能够完全康复的。

+1

来源: 作者:hongyan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