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小儿低热治疗方法

0-1岁疾病

2010年09月09日

小儿体温腋探温度37.5℃-38℃称为低热,祖国医学对低热的认识,不但指体温超过正常,而且把自觉手足心发热,胸中烦热,也视为低热。

由于病因的不同,可分属外感,内伤病各病证的范畴。临床表现随病因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症状,低热仅是该病的一个突出症状,故应积极求取病因,然后随因施治。

中医学认为低热有两大原因,分外感与内伤。外感可以是六淫之邪,疫毒之气;内伤可以为阴阳失调,气血亏损,或食滞,或血瘀。

西医认为低热原因有:

1.慢性感染性疾病。

(1)细菌感染:结核病,慢性尿道感染,局灶性感染(慢性鼻窦炎,中耳炎,乳突炎)等。

(2)病毒感染:如慢性活动性肝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性心肌炎。

(3)寄生虫病:钩虫病,丝虫病等。

(4)霉菌感染:新虫隐球菌病等。

2.非感染性疾病。

(1)变态反应疾病与结缔组织疾病:风湿热、全身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
内分泌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

(2)恶性疾病:慢性白血病,恶性肿瘤。

(3)手术后低热。

3.功能性低热:清晨或气温较低时,则体温正常,但活动后出现低热。应分外感或内伤。外感者,以法邪为主;内伤者,以扶正为主。

(一)中医辩证治疗

1.邪留肺卫。主证:长期低热,或微恶风寒,鼻塞流涕,于咳无痰,舌红苔薄白,脉浮数。

治法:疏风解表。方药:银翘散加减。银花10 克,连翘10 克,大青叶10 克,川地骨皮12 克,炒荆芥穗5 克,牛子8 克,薄荷4 克(后下),桔梗8 克,党参10 克,灸甘草5 克。茯苓10 克。方解:银花、连翘、大青叶、川地骨皮清热解毒;荆芥、牛子、薄荷、桔梗疏风解表;党参、茯苓、灸草健脾益气、扶正驱邪。

2.湿热蕴结。主证:发热。缠绵不愈,午后较甚,倦怠头痛如蒙。胸闷,不恩饮食,恶心,渴不多饮,便溏,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治法:清化湿热。

方药:甘露消毒丹合三仁汤加减。杏仁6 克,苡仁2 克,白蔻仁克,滑石18 克,绵茵陈15 克,黄芩10克,菖蒲5 克,木通8 克,连翘10 克,薄荷6 克(后下),藿香6 克(后下)。

方解:用杏仁苦温,善开上焦,宣通肺气;蔻仁芳香苦辛,能宣中焦,和畅脾胃;苡仁甘淡,益脾渗湿,疏导下焦。更用藿香、薄荷、菖蒲芳香化浊,开泄气机。黄芩、连翘清热解毒。滑石、木通、茵陈清利湿热,合成化浊利湿,清热解毒之效。

3.乳食积滞。主证:午后发热或五心烦热,面颊红赤,院腹胀满,嗳腐吞酸,恶心呕吐,不恩饮食,大便清薄或秘结,尿短黄,苔浊腻,脉滑数。

治法:消食导滞,和胃健脾。

方药:保和丸加减。

山楂6 克,神曲6 克,陈皮3 克,莱煎子10 克,枳实6 克,槟榔8 克,黄连3 克,木香5 克(后下),连翘10 克,法夏8 克,茯苓10 克。

方解:山植消肉食,神曲除陈腐之积,莱菔子下气宽隔,谷麦牙消谷面之食,四者消一切食积;枳实、槟榔、木香行气导滞,陈皮、法夏、茯苓和胃利湿,连翘、黄连清泄胃肠之结热。

4.气血虚。
主证:上午发热多见,活动后加甚,气短乏力,面黄消瘦,自汗,纳差,口渴喜冷饮,或兼有恶寒,或兼久泻,久痢脱肛,舌淡苔少,边有齿痕,脉虚大无力。

治法:益气健脾,甘温除热。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党参10 克,北蔑10 克,白术10 克,茯苓10 克,炙甘草5 克,升麻6克,柴胡6克,当归6 克,陈皮3 克。方解:本方即补中益气汤合异功散,有调补脾胃、升阳益气功效。常用于某些营养性不良,贫血伴有低热,慢性肝炎的低热及功能性低热等。

5.阴虚。主证:午后或夜间发热,五心烦热,或骨蒸潮热,手足心热,颧红,盗汗,体倦,或口昔,咽干,轻咳,大便秘结,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清热。

方药:秦艽鳖甲散加减。

秦荒10 克,柴胡10 克,白芍6 克,丹皮6 克,鳖甲15 克,元参10 克,当归6 克,知母10 克,川地骨皮12 克。方解:秦艽、柴胡解肌退热;鳖甲、知母滋阴清热;当归、元参、白芍和血养阴;丹皮、地骨皮入阴除蒸退热。本方为阴虚内热常用方,常用于肺结核或某些热性病后期有上述症状者。

6.血瘀低热:常见于肝脾肿大,先天性心脏病(发钳型),恶性肿瘤引起组织坏死等的发热。

主证:下午或夜晚发热,口干咽燥,腹满不能食,大便色黑,小便自利,或腹有瘀块,胁下刺痛,面色黯黑或萎黄,舌质黯有瘀斑,苔黄,脉沉弦或细涩。

治法:活血化瘀。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当归6 克,赤芍6 克,杏仁6 克,红花3 克,柴胡6 克,牛七8 克,积壳8 克,甘草5 克,桔梗8 克,党参8 克,白术10 克,茯苓10 克。方解:参术苓草四君子汤补气健脾,当归养血调血,赤芍、桃仁、红花以化瘀逐瘀,柴胡、枳壳、桔梗行气疏利气机,牛七引血下行,使瘀有去路。经验方:

(1)蒲辅周低热经验方:

①低热病人不自觉发热、发冷,只觉疲倦乏力,自汗,头晕无力,体温偏高(一般劳累后或午后较高)。治法为甘温除热,轻则用补中益气汤(黄蔑、灸甘草、人参、当归、橘皮、升麻、柴胡、白术)。重时用当归补血汤(黄芪、当归)合甘麦大枣汤(甘草、小麦、大枣)加党参。

②低热偏于血分者,体虚脉细无力,可用圣愈汤(生地、熟地、当归、川芎、人参、黄蔑)加地骨皮。纳呆加神曲、荷叶。

(2)小儿夜热方:夜热,日无发热,可用柴胡为主加地骨皮、葛根、白薇;阴虚明显加鳖甲、知母;苔厚加藿香。

(二)西医治疗

按不同病因而治。如结核病、慢性尿道感染、风湿热等,可按前述各病之西医处理。

+1

来源: 作者:admin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