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细菌性痢疾及其治疗

0-1岁疾病

2010年09月09日

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好发于夏秋季节,由于饮食不洁所致。以发热、腹痛、里急后重及便脓血为特征。

临床分型:

1.普通型:高热骤起,可有一次性惊厥,大便含脓血或粘液,腹痛,里急后重。

2.中毒型:高热骤起,意识障碍,反复惊厥,面灰肢冷,可迅速发生中毒性休克或呼吸衰竭。

3.慢性型:病程超过两个月以上。

化验:

1.大便镜检见成堆脓细胞或红、白细胞,白细胞高倍视野10 个以上,可结合临床诊断。如临床怀疑中毒性痢疾而未有腹泻者,可用冷盐水灌肠取标本,反复检查。2.大便培养:50%~60%阳性。

3.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中医认为是湿热疫毒之邪、聚扰肠中,造成气血瘀滞。气滞则里急后重,血瘀则便下脓血。如疫毒深重,可窜入营血,内陷心包或引动肝风,可出现闭脱危候。

(一)中医辩证治疗

1.湿热痢(急性典型菌痢):

主证:下痢赤白粘冻,腹痛,脓血粪、量少但次数多,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小便短赤。或伴有恶寒发热,苔黄腻,脉濡数。治法:清热利湿,行气解毒。

方药:葛根芩连汤合白头翁汤。

白头翁10 克,葛根12 克,秦皮10 克,黄柏8 克,黄连5 克,木香5克(后下),槟榔10 克,黄芩10 克,甘草5 克。

方解:葛根、黄芩、黄连、甘草解表情里;合白头翁、黄柏、秦皮清热解毒,凉血止痢;加木香、槟榔行气以除后重。

加减法:脓血多加地榆10 克、桃仁8 克、赤芍8 克、丹皮8 克;腹痛甚,加积实10 克、元胡8 克。

2.疫毒痢:中毒性菌痢,迅速发展成为中毒性休克。

主证:发病急骤,高热,寒战,烦躁,抽搐,神昏,或下腥臭脓血便,恶心呕吐,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泻火解毒凉血,开窍熄风。

方药:黄连解毒汤合白头翁汤。

黄连5 克,黄芩8 克,黄柏6 克,秦皮10 克,赤芍6 克,银花10 克,丹皮6 克,白头翁12 克,富蒲5 克,钩藤10 克。山枝5 克。

方解:黄连、黄芩、黄柏、山枝、银花泻一切火热而解毒;秦皮、白头翁、丹皮、赤芍清热解毒、凉血止痢;菖蒲、钩藤开窍熄风。如见突然面色苍白、青灰,四肢发凉,血压下降,脉微欲绝,并见高热,抽搐,昏迷,呼吸不匀,为内闭外脱,可用独参汤或生脉散(人参、麦冬、五味子)或参附汤,调服安宫牛黄丸,待病有转机后,用上法治疗。

3.慢性型:病程超过2 个月以上者。

(1)休息痢(脾虚型):

主证:下痢日久,面色萎黄,消瘦,纳差,乏力,下痢时便中夹粘液而
少脓血,或有脱肛,舌质淡胖,苔白或腻,脉濡,指纹淡。

治法:健脾和胃去湿。

方药:香砂六君子汤合香连丸。

党参10 克,白术10 克,云苓10 克,甘草5 克,木香5 克(后下),砂仁5 克,煨葛根12 克,黄连5 克,枳实6 克,马齿苋12 克,乌梅10 克。

方解:香砂六君子汤健脾和胃;加偎葛根、黄连、枳实、马齿苋、乌梅清热去湿,涩肠止痢。脱肛者用补中益气汤加赤石脂15 克。

(2)虚寒痢(脾肾两虚)。

主证:下痢清稀,腹痛,常见痢下白色粘冻,食少神疲,怕冷,面色苍白,四肢不温,舌淡苔白,脉沉细,指纹淡。

治法:温补脾肾,涩肠固脱。方药:养脏汤合理中汤。党参10 克,白术8 克,干姜3 克,甘草5 克,木香5 克(后下),诃子10 克,当归6 克,肉桂3 克,豆蔻5 克,
白芍10 克,五味子3 克,炙甘草5 克。

方解:以上真人养脏汤补虚温中,涩肠固脱,治泻痢日久,脾肾虚寒;配合参、术、姜、草组成的理中汤温中祛寒,补气健脾,则效果尤佳。


(二)西医治疗
急性菌痢抗菌疗程不短于一周。慢性菌痢采用间歇疗法,即用药7—10天,休息4 天后,重复4 天,休息4 天再重复治疗4 天,全程26 天。

1.复方新诺明:50mg/kg/d,分2 次服。

2.氯霉素:25~50g/kg/d,分4 次服,可与磺胺增效剂合用,效果较好,须密切检查血象。

3.呋喃唑酮(痢特灵)8~10mg/kg/d,分3~4 次服。

4.新霉素:50~100mg/kg/d,分4 次服。

5.对上药物疗效不佳者,可改用多粘菌素E、卡那霉素或巴龙霉素。

6.慢性菌痢加用保留灌肠,每疗程7—12 天。用1%呋喃西林20mg/kg/d,每日1 次。或用3%黄连素及0.25%奴佛卡因每次10~20ml,每日1 次。

7.高热者用枕部冰袋,酒清擦浴或低温盐水灌肠等物理降温,或服阿斯匹林,复方阿斯匹林或复方氯丙嗪等药物降温。

8.镇静与止痉:用鲁米那、复方氯丙嗪及水合氯醛等交替使用。

9.液体疗法:纠正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平衡。

10.中毒型菌痢对症治疗感染性休克,呼吸衰竭及脑水肿。

+1

来源: 作者:admin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