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婴幼儿白喉的病因和防治

0-1岁疾病

2010年09月09日

[病因]
 
白喉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由白喉棒状杆菌引起。患者和带菌者为传染源,主要经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经物品、食物、玩具和接触传染。
 
[症状]
 
典型症状以发热,气憋,声音嘶哑,犬吠样咳嗽,咽、扁桃体及其周围组织出现白色伪膜为特征。
 
潜伏期为1~6日,根据病灶部位,可分为咽白喉、喉白喉、鼻白喉、眼结膜白喉等,其中以咽白喉最多见,喉白喉梗阻窒息症状明显,病情危重。
 
咽白喉。占80%,多见于年长儿童。轻型者全身症状轻,假膜局限在扁桃体上,呈点状或小片状。中型者有发热,全身症状明显,扁桃体明显肿大,并有片状灰白色假膜附着。重型者全身症状严重,假膜范围波及软腭、鼻咽、咽后壁、悬雍垂等部位,大多伴心肌炎和外周神经麻痹如软腭、动眼神经麻痹等。
 
喉白喉。多由咽白喉发展而来,少数直接发生于喉部支气管。初起咳嗽较频,呈哮吼样,咳声嘶哑。随之出现呼吸困难,体温升高,伪膜梗阻明显,窒息,口唇发绀,极度烦躁,吸气时出现三凹征,患儿常呈昏迷状态,呼吸变浅或不规则,若不及时抢救,可因窒息而死。
 
鼻白喉。婴幼儿期宝宝多见,多为咽白喉发展而来。全身症状轻,主要表现为血性浆液鼻涕,分泌物浸渍鼻孔周围皮肤而发生糜烂、潮红,或形成久经不愈的溃疡。鼻前庭及鼻中隔可有假膜形成。
 
[并发症]
 
本病全年散发,以冬春季多见,以2~5岁宝宝为多。严重者可并发心肌炎和神经麻痹,全身中毒症状明显。患病后均有持久免疫力。
 
[检查诊断]
 
参考发病季节,白喉接触史,未接种白百破三联疫苗等流行病学资料。
 
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咽部出现白膜,不易拭去,强行擦去则局部出血。
 
咽拭子取咽部分泌物培养,可见白喉杆菌生长,或直接涂片找见白喉杆菌,即可确诊。
 
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有中毒颗粒。重者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可减少,可出现蛋白尿、血尿、管型尿等。
 
[治疗]
 
抗毒素治疗。白喉抗毒素应早期足量应用。注射前应做皮肤过敏试验,若为阳性,可用脱敏疗法。抗生素应首选青霉素,也可用红霉素、头孢菌素、林可霉素等。具体用药须由医生确定。
 
并发症治疗。需住院治疗,如并发心肌炎应绝对卧床,用强的松症状好转后逐渐减量,严重患者可同时应用维生素C、辅酶A、细胞色素C等营养液。外周神经麻痹多可自愈,软腭麻痹出现呛咳不能进食者可给鼻饲,呼吸肌麻痹者应作气管切开,应用呼吸机治疗。
 
[预防与调理]
 
流行期间不要去公共场所。宝宝3个月开始注射百日破混合制剂;7岁以上宝宝或易感者可用吸附精制白喉类毒素或吸附精制白喉和破伤风类毒素预防。
 
及时隔离患儿,对患儿的分泌物、用具、衣服、病室等,均须严格消毒。密切接触者可应用抗毒素肌注。
 
宝宝患病后应卧床休息,一般不少于4周,重者4~6周。注意口腔卫生,保持室内通风。
 
饮食宜清淡而营养丰富,以流食、半流食为主。

+1

来源: 作者:admin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