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中国儿童用药存在的那些问题

用药安全

2014年04月28日

 

孩子感冒发烧生病是成长过程中避免不了的,有些家长孩子有病就往医院送,小病也被交叉感染;还有的父母,备了不少的儿童药品,擅自给孩子吃药,中国儿童不合理用药率达12%—32%。虽然每种药品都有说明书,但是专家还是提醒,儿童用药还是要遵循医嘱。

中国儿童用药存在的那些问题

1、没剂型

现今,儿童用药的一个现状就是90%药品没儿童版孩子用药“基本靠掰”,

因为缺少颗粒剂、口服液等相关的儿童药剂型,很多孩子吃药的时候需要家长把片剂或胶囊“掰”开。如此服用不但影响药物吸收,而且也难以准确控制孩子服药的剂量。

近年来,儿童专用药物频频被曝出问题,有专家指出目前我国儿童占总人口20%以上,但儿童药品紧缺,国内市场90%的药物都没有“儿童版”,多数是成人药的“减量版”,国内市场90%药品无适用于儿童的剂型。由于缺乏儿童专用药,医生经常面临无药可开的尴尬局面,而儿童用药普遍“成人化”,用药安全难保证。

“‘小儿酌减’是多大的量呢?”记者采访多名家长,他们均表示不知道“小儿酌减”到底如何减。于是,大多数家长给孩子用药也是“靠掰靠蒙”。南昌市民唐女士说,前不久,女儿高烧,到药店买了一些药,看说明说“儿童减半”,“怎么减半呢?只能瞎蒙了。”唐女士说。

儿童医院的护士也经常会碰到这种情况:医生给患儿配到这样的药,要求每次服用四分之一片,碰到小粒的药片,很难分开。好不容易切了个大概,孩子太小还无法吞服,得用水化开。孩子看了这一团自制药水怎么也不肯服下,真是为难了孩子、捉弄了家长、浪费了药品!

2、缺说明

一些药品中只说明了两岁以上儿童服药的注意情况,而对于两岁以下儿童往往没有任何说明,或者只是一句简单的“酌情用药”或者“请遵医嘱”来一笔带过,对于不良反应也没有具体说明。

3、用成人药

儿童药类型、剂型的缺乏导致很多孩子生病时只能服用成人药品。但是孩子的生理构成远远比我们想象得要复杂,贸然食用成人药可能会对儿童的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很多药品成人使用不会有问题,儿童使用就出现问题。这并不是药品有什么问题,而是儿童的生理机能与成人不同。儿童药品不良反应比例高,一方面是儿童生理机能未成熟、儿童专用药较少有关,另一方面与不少家长中遵医嘱滥用药有关:很多家长在孩子生病时贸然使用成人用药,可能会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

温馨提醒:儿童吃成人药危险大

孩子具有独特的消化特点

在三岁以前,胃酸分泌处于低水平,对酸不稳定的药物,例如青霉素的吸收会增强;另一方面,胃中胃酸少会减少对弱酸性药物,例如苯巴比妥、苯妥英和利福平的吸收。

孩子的肝肾代谢能力欠缺

婴儿在出生时肝脏还没有充分发育,心功能不全和呼吸窘迫也会降低代谢活动。利多卡因、苯巴比妥、苯妥英和地西泮在新生儿显示了较低的代谢速率,引起药物半衰期延长。

孩子的血脑功能屏障不全

新生儿的血脑屏障功能不完全,部分物质会增加渗透进入脑部。影响药物透过血脑屏障的转运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它们的脂溶性。婴儿脑部对巴比妥类和吗啡的摄取会增加。

成人药的成分可能对儿童有害

成人药未考虑儿童生理特性,部分成分可能对儿童有害,毒副作用增加,从而威胁到儿童的身体健康或者生长发育。

成人药的剂量不适合儿童

成人药的计量是根据成人服药的需要所制定。儿童用成人药时需要按成人剂量折合或按小儿体重折算,不同品牌剂量不统一,剂量不精准。

4、不良用药致死事件儿童占32%

一名业内人士说,儿童药品临床经验缺乏、制药厂生产儿童药品利润低、报批难等都是儿童专用药匮乏的原因。据介绍,由于儿童药物利润较低,在研发、生产、销售等诸多环节缺少政策支持,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药企的生产积极性。

由于儿童药物紧缺,国内市场90%的药物都没有“儿童版”。据卫生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显示:我国儿童用药不良反应率是12.9%,新生儿高达24.4%,而成人是6.9%,中国每天有数百人死于不良用药,其中儿童占32%。另一组来自官方的最新数据表明,国内每年约有3万孩子因用药不当致聋。药监局一名工作人员说,据统计,“我国7岁以下聋儿,超过30%是因药物过量造成的毒副作用所致。”

“事实上儿童用药更加严格,不同年龄段的人用药都有不同要求。”专家介绍说,不同时期孩子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能力都不同,应该按体重、年龄或体表面积来综合换算,同时还要根据不同时期孩子特点和具体病情确定治疗方案。

5、儿童专用药缺乏

近几年,在普通用药上,儿科用药是在增长的,因为普通药,大家也比较重视。但需要改变的,或者我们希望改变的,是尽量增加儿科常见的专业病的药,从去年开始,就反复有不同级别的会议在开,从药监局、从卫生局,都很重视,今后应该会有所改变。

总之,儿童用药的安全问题家长要重视的,掌握好具体的方法,及时改善孩子,保证孩子的健康。

+1

来源: 作者:尹松松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