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寄养孩子易出心理问题

1-3岁护理

2011年04月20日

案例

阿琳的老公常年出差,自己工作也很忙,于是,女儿儿1岁3个月时,被婆婆带去了四川老家照顾。

一晃大半年过去,孩子2岁左右的时候,阿琳出差到婆婆居住的城市,买了玩具去见女儿。刚一看见女儿可爱的小模样,阿琳的眼泪立刻就下来了。“宝宝,妈妈抱。”她含泪唤着,向女儿伸出手去。女儿却用陌生的眼神盯着她看了一会儿,扭过头趴在奶奶肩上。无论奶奶怎么哄她叫妈妈,她都只是用有距离的眼神看着她,嘴紧闭着。那时,阿琳的心像刀割一样。

尽管如此,两天后阿琳还是扔下了女儿回到自己工作的城市。后来的几年,女儿在奶奶身边上幼儿园,阿琳和老公先后回去看过她几次,上小学时,女儿回到了父母身边。阿琳发现,女儿和自己总是很疏远,并且常常不开心,六七岁的孩子,还总喜欢自言自语。

出于种种原因,不少年轻的爸妈把孩子寄养在老人家里,每隔一个星期、一个月甚至一年半载才与孩子见一次面。有人说,老人对抚养孩子有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经验,许多时候老人也乐意帮儿女带孩子,老人们带孩子可以让儿女们更投入地工作,这不是一件坏事,但是,从上面的案例来看,“寄养儿童”、“留守儿童”长大后是不是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呢?

专家解答

老人容易溺爱孩子,对孩子保护过度,精力和知识水平比较欠缺……这都是隔代教育容易出现的问题。如果单从隔代寄养这种情况来看,情况恐怕更不乐观。长期与父母分离,孩子的心理很容易受到伤害。尤其是3岁以前的孩子,能否与妈妈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是他长大后心理健康与否的关键。不少孩子因为长期离开父母,内心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从而造成安全感缺失,往往比较孤僻、反叛、有负罪感,容易出现心理畸变。

因此,如果不到万不得已,各位父母还是尽量把孩子带在身边,即使累一点儿,但能够给到孩子一个完整的成长环境,这是挣再多钱也换不来的。如果客观情况不允许,父母也不能把孩子往老人家里一甩了事,必须争取与孩子多沟通,尽到父母的责任:首先,在与孩子分离前,要做好准备。最好带孩子到老人的家里与孩子一起住上一段时间,等孩子对新环境熟悉了再离开。

其次,离开后要多抽时间与孩子联系,不能见面就多打电话,可通过寄照片等让孩子熟悉父母的形象,大一点儿的孩子可以与其通信,有时候文字会有出人意料的力量。

再次,与孩子见面时要保持平常心,不可因补偿心理而什么要求都满足孩子的,惯坏了孩子,也让老人难办。

还有,与孩子见面时不一定总要问他问题,那可能让孩子觉得你只是在尽自己作为父母的义务,而并不是你喜欢他。可以让孩子多了解自己的生活,多让孩子参与你的活动。很多时候,说一句“小家伙,帮忙除草去!”比“我跟你一起搭积木吧!”更容易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

+1

来源: 作者:红雨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