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保育园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0-1岁护理

2011年03月15日

保育园的注意事项 在保育婴儿的过程中,保育员与母亲之间建立起互相信赖的关系十分重要。

在外工作的母亲,由于整天忙于工作无暇照看孩子,总有一种愧疚感,因此,母亲对于保育园无形中就产生一种比其自身育儿标准还要高的"理想育儿"的期待。

一旦保育员稍有疏忽,发生一点在老保育员看来是微不足道的小过失,母亲就会大惊失色,怨声载道。保育员应该体谅母亲的心情,母亲也应该充分理解保育员。

最好的办法是召开母保座谈会,请一些曾长期在保育园生活过的孩子的母亲介绍在园时的经验,以便于刚入园的孩子的母亲能够把握育儿中的轻重。另外,通过听取拥有同月龄孩子的母亲倾诉共同的烦恼,保育员可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措施。刚入园的第1 个月,保育园给与母亲的印象十分重要,保育员应当注意不要给母亲留下不可信任的不良印象。

除了召开母保座谈会,还应当建立家园联系簿。为了便于保育员做记录,在家园联系簿中应设计好睡眠时间、食欲、食量、情绪状态等栏目。在保育园里婴儿受了外伤,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点儿轻伤也要认真做好记录,否则,如果被受伤婴儿的母亲发现,就会引起纠纷。尤其是中途更换保育员的话,更应该及时做好记录。

婴儿皮肤娇嫩,如果不及时更换尿布,小屁股很容易红肿,所以保育员应该根据每个婴儿的排便规律按时更换尿布。3 个多月的婴儿腿部力量有所增强,他们可以把身上盖着的被子蹬开,甚至有时还把被子从床上蹬到地下,保育员应随时注意把婴儿床的栏门关好。保育员对每个婴儿都应精心呵护,切不可偏心。

给婴儿换下来的尿布,如果不在保育园清洗,由家长带回家的活,千万注意不要弄混了。虽然事情不大,但是不要因此失去家长对保育园的信任。如果是公用的尿布,需要在保育园清洗,则应注意一定要晾干。对于那些对尿不湿(纸尿布)无过敏反应的婴儿,虽然使用尿不湿方便些,但是,应当考虑保育园及家长的承受能力。

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最好每个星期定时给婴儿进行1 次体重测量。进行体重测量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追求重量的增长,主要是为了随时监测婴儿吃奶量是否合理,以便及时调整食量。如果是由于在家庭里的喂奶量太大而导致婴儿体重增长过快,保育员就应劝告家长减量喂养。对于那些因孩子吃奶量较小,体重在平均数以下而惴惴不安的家长,保育员可把体重监测记录拿给家长看,使家长了解到孩子的体重按其自身的成长速率在有规律地增长,从而解除不安心理。另外,在家里吃母乳的婴儿,在保育园有时会排泄绿色颗粒状粪便,有的母亲因此产生"绿便神经质",如果保育员能够及时地把婴儿正常增长的体重监测记录拿给母亲看,母亲的"绿便神经质"便会不治而愈。

保育员应当认识到,婴儿的母亲和自己一样,都是在外辛苦工作的女性。刚做母亲的女性因缺乏必要的育儿知识,经常提心吊胆,惟恐出现差错。保育员作为拥有一定育儿知识的专业工作者,有责任给母亲以相应的育儿知识和热心的鼓励。对于婴儿经常出现的一些常见病,保育员应当掌握基本的识别与护理办法,不要动辄就给母亲打电话,让她把孩子接去看医生,把一些本来属于自己的责任完全推卸掉。保育员对于母亲应多一些理解。

保育园需要许多专门人员。如管理膳食的营养师,管理健康的保健医和管理庭院的勤杂工。大多数保育园没有配备这些专门人员,所以保育员身兼数职,什么都干。分工作业的保育园并不是完全不可能的,在一些地方也零星存在一些这样的保育园。例如,东京都某区的保育园就是在分工体制下建园的。该保育园定员为100 人,0~1 岁儿童9 名,保育员4 人;1~2 岁儿童11 名,保育员4 人;2~3 岁儿童14 名,保育员3 人;3~4 岁儿童20 名,保育员2 人;4~5 岁和5~6 岁儿童均为30 名,保育员各为2 人。保健医和营养师各1 人,厨师3 人,事务员2 人,主任1 人,园长1 人,临时工3 人 (每天出勤4 小时)。由于分工较细、人手多,所以,保育员有充裕的时间开展许多活动和进行日常保育。

+1

来源: 作者:liqin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