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过敏性皮炎的特点与防治

0-1岁护理

2010年07月14日

光敏性皮炎

3岁的小光,总喜欢在户外玩,开春以后他就更在屋里待不住了。那天他从外面回来吵着说,脸和手都发痒。奶奶一看,可不是吗,小光的脸和手背都红了,还有些肿,摸着多少有点热,但不疼。去看医生,医生解开衣服看其他部位,都正常。问他们最近吃什么特殊的食物或药物没有?奶奶想了半天说,没吃什么药,就是吃了几次野菜。春天不是野菜下来了吗,我爱吃,小光也爱吃……医生说:“这就对了,他这是‘光敏性皮炎’又叫‘日光性皮炎’。你看,日光晒不到的部位就不发炎。”在场的人一看,真是那么回事。

光敏性皮炎,其症状表现为,先有光敏性物质或药物接触,再受到了紫外线照射后,会在十二小时内出现红斑,有肿胀感,可能会有水泡出现,并伴随着灼热感痒感,但一般不会出现痛感。多发生在面部,前臂,手背等暴露部位。应与光毒性皮炎鉴别。光毒性皮炎发生前没有致敏原接触史,是日光直接照射灼伤皮肤,表现红斑,严重时有水疱、脱皮,以疼痛为主,合并感染会加重。

过敏性皮炎的共同特点

根本特点——— 过敏性皮炎是致病因素通过人体的免疫系统的变态反应在皮肤上产生的损害,抓住这一点,就容易跟名称接近或类似的皮炎相鉴别。

有致敏过程——— 从刺激因素即致敏原作用于人体,到皮肤出现征象,要有一段时间,多数第一次不发病,第二次以后才发病,这是免疫系统酝酿变态反应的结果。

有家族遗传特点——— 家族中有荨麻疹、哮喘或过敏性鼻炎等遗传过敏史的比例较高。双亲均有遗传过敏史,其子女发生过敏性皮炎的机会更高。所以,发现孩子有皮炎时,应查一查家族中的过敏病史。

有反复发作特点——— 多数是在接触致敏原后复发,但有时致敏原并不明显,要仔细追查。

预防过敏性皮炎策略

强调母乳喂养 母乳是新生儿最好的食物,它含有丰富的免疫物质,不仅可提供被动性的免疫力,还可以主动性地刺激新生儿的防御系统。有过敏性疾病家族史的婴儿,若完全以母乳哺育,则其发生异位性皮肤炎及食物过敏的几率,可比用配方奶粉喂食者大为降低。

查找过敏原 如果发现孩子的皮肤有红斑、皮疹或其他不正常现象,不论伴不伴有别的过敏症状,你都要立即带孩子到儿科或皮肤专科去看医生,他们会给孩子做全面检查和试验,最后确定诊断。如果是过敏性皮炎,他们还会进一步寻找可能的过敏原,指导你下一步治疗和预防。

远离致敏因素 这是预防过敏性皮炎最根本的办法。为孩子创造健康卫生环境,经常保持室内卫生、开窗通风、保持适宜温度湿度、不随便使用消毒剂等;春季尽量少让孩子接触花粉;夏季避免直射阳光;家里不要养宠物,尤其不能在室内养;少用地毯,勤吸尘;小儿不用电热毯;避免刺激性强的化妆品等。

注意饮食调理 均衡营养,多吃一些水果、蔬菜等维生素丰富的食物,维生素C是天然的抗组织胺剂,每天应该从饮食中摄取。少吃鱼虾、牛羊肉和油腻、甜食及刺激性食物。

呵护宝宝皮肤 科学合理地洗澡,选择酸碱度(PH)中性,无刺激性的婴儿香皂;不可乱用成人的护肤产品,应选用婴儿润肤露、爽身粉;避免发生尿布皮炎;选择舒适衣裤:小儿的内衣要选择柔软的棉织品,不宜穿羊毛、化纤织物,这些织物较粗糙,且对小儿皮肤有刺激性,容易引发皮炎、湿疹。

 

过敏性皮炎的发病原因(图)

过敏性皮炎的发病原因


春季,也是过敏性皮炎折磨宝宝,困扰父母的季节。都说过敏性皮炎难防难治,特别是那些过敏体质的儿童。其实只要认清其本质,摸到规律,还是有可能把皮炎的发生和痛苦减小到最低程度的。

过敏性接触性皮炎

丽丽的妈妈在早市的小摊上给丽丽买了两件针织花内衣,2岁半的丽丽很喜欢穿。可后来丽丽说身上痒,总让妈妈给挠痒。那天痒的更厉害了,脱下衣服一看,皮肤都红了,还有点米粒样的丘疹。抱去看医生,医生看了她穿的线内衣说:你给她换换内衣吧,不穿这种内衣,看看怎么样。自从换了内衣,丽丽的皮肤瘙痒果真好了;过了些日子,丽丽又大喊身上痒,比以前更厉害了。原来是奶奶一没留意,又给丽丽穿上了花内衣。这更证实了丽丽的皮肤瘙痒是这件线衣引起的。因为它不是纯棉的,里面含有化纤成分。丽丽这是化纤引起的“过敏性接触性皮炎”。

化纤过敏性皮炎表现为丘疹、红斑。这主要是由于衣料在制作过程,加入了甲醛树脂、防皱处理剂、柔软加工剂及荧光增白剂等化学物质。表皮的某些细胞吞噬了这些化学物质(致敏原)并将其传递至T淋巴细胞,人体免疫系统就对它产生了敏感性(致敏),再接触到这类物质,就会发生过敏性皮炎。病人的致敏过程可从6-10天到数年不等。所以,过敏性接触性皮炎病人可能会对使用已久的物质产生过敏反应。当再次接触该致敏原时,瘙痒和皮炎可在4-12小时内出现。

接触性过敏性皮炎的致敏物质还有很多,如化纤类衣物,染发剂,化妆品等,多在接触致病物质数小时或数日内发病,表现为接触部位发生境界清楚的红斑、丘疹、丘疱疹,多奇痒难忍。应与非过敏性刺激性接触性皮炎相鉴别,后者系刺激物质(强酸,强碱、腐蚀剂等)引起的皮炎直接损伤,不通过免疫反应,多有灼痛感和疼痛,严重者红肿明显并出现水疱及大疱,甚至感染化脓,糜烂,坏死。用抗组胺药治疗无效。

遗传过敏性皮炎

艳雯足月怀孕,元旦前生了个7斤的胖小子,起名叫贝贝,那可真是全家的宝贝了。遗憾的是艳雯在一家私人公司供职,刚刚被聘为部门经理,实在不能按法定产假休的那么长,出了满月就上班了。她也不能给孩子哺乳,所以贝贝从小就人工喂养。不过因为外婆带孩子有经验又细心,贝贝发育得很好。

可是自从过了春节,贝贝越来越不好带了。最初的毛病是烦躁、哭闹,严重时不仅白天闹,晚上也不能安静睡觉。有时给他冲了奶,他只吃几口就不吃了,还是哭,测体温也不发热;摸摸肚子也不胀不疼;给他换了尿布垫,多少好一会儿,过一会儿还是哭闹。有人说是“哭夜郎”,是缺钙。可给补了维生素D和钙,没能解决问题。去看医生,做了化验,说是“酸性白细胞”高一些,可能与什么过敏或与寄生虫病有关。一直到后来家人发现贝贝尿布包覆的部位有些潮红和隐隐约约的皮疹;再仔细看他额、面颊、耳廓部也出现类似的皮疹。最后竟蔓及躯干和四肢。这时医生才明确的诊断:贝贝患的是“遗传过敏性皮炎”又称“异位性皮炎”、“特应性皮炎”等。

遗传过敏性皮炎(又叫异位性皮炎)是一种好发于婴幼儿、儿童及青少年三个时期、且容易复发的慢性病,又称三段病程。婴幼儿期(2个月~2岁)初起皮炎不明显,皮肤干燥、发红,以痒为主,较小的婴儿只表现哭闹;以后可见红斑、丘疹,并伴有继发性小水泡性、渗出性及结痂等病灶;严重时几乎全身都会波及,尤其脸部、颈部及四肢的伸侧及屈侧部分。幼儿时期异位性皮炎常伴气喘和过敏性鼻炎,宝宝只要有其中一种症状,另外两种也会随之出现,称“三位一体”;另一大特征就是搔痒,季节变换、环境变化及外界刺激,都可能造成痒感而导致幼儿搔抓,而搔抓又会引起疹子,起疹子又会导致搔痒,如此恶性循环,不易痊愈。患儿呈过敏体质,及家族特殊敏感病史。

儿童期(2~12岁)大部分发生在手臂前凹窝、月国窝部等四肢屈侧部位,所以中医又叫“四弯风”,手脚掌前端及颈部也是好发部位。

青少年期(12岁~成年)四肢、手掌及脚掌都是常见的区域。衍变成慢性,皮损会慢慢增厚苔藓样变。

+1

来源: 作者:admin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