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如何让宝宝多长高10厘米?

1-3岁护理

2009年11月12日

 

寻找个矮的原因


  人体的各个器官对身体生长都有作用,如果孩子个子长不高,医生要根据孩子的异常状态和反应来确定身体的哪个器官有问题。

  从下面项目中找出和自己孩子相关的内容,孩子个子不高的原因就可以显现出来了。如:有的孩子会显示出身体虚弱,所以长不高。

  ·肝与代谢机能弱

  血液循环代谢得不好,人容易疲劳,容易抽筋。通过沐浴和按摩,做徒手体操类的运动,使身体做适当的活动,来促进血液循环,是促进生长的要点。

   经常说晕

  爱流鼻血

  容易出虚汗

  视力不好

  眼睛像得了流行性结膜炎似的

  比平时运动量大时,容易抽筋

  手脚的指甲软,不爱长

  虚胖

 

 

 

 

 

·心脏弱,神经敏感


  如果心脏弱,孩子情绪会比较不稳定。尤其是在半夜经常醒来,会失去生长激素分泌的时间。最重要的就是让孩子情绪稳定,不让孩子突然受惊吓,避免看到可怕的场面,让孩子充分享受到爸爸妈妈的关怀

  脸色苍白

  手脚关节粗,显得短

  脉搏不均匀

  容易受惊吓,胆小

  容易得感冒

  爱说梦话,梦多

  爱发脾气

  夜里容易惊醒后大哭

  不好好吃饭,体重不增加

 

 

 

 

 ·消化系统弱


  营养不好,消化、吸收功能差。即使孩子不好好吃饭,也不能给他吃过多的零食、快餐食品,还要注意少给孩子吃影响消化系统的甜点等。摄取均衡的营养才是关键。

  偏食,喜欢小食品

  脸蜡黄,干燥

  口味比较重

  身体发软

  容易疲倦,四肢无力

  容易得肠炎一类消化系统疾病

  肚子痛的时候多,滞胀,爱吐,拉稀,便秘,或者交替反复

  ·肾脏机能和骨骼弱

  身体无大碍,但是肾脏机能比较弱。肾脏是身体长高的钥匙。骨骼健壮,才会使生长激素分泌旺盛。所以要有规律地做增强骨骼和肌肉的运动。用食疗的方法改善肾脏的功能。给身体保暖也很重要。

  小便量少,颜色重

  手脚凉

  早上眼睛周围容易肿

  骨头容易受伤

  牙齿和头发生长状态不好

  按摩膝盖和手臂时会觉得很舒服

 

 

 

 

 饮食增高法


  孩子的饮食是颇费心思的一件事。下面要介绍的就是能帮助身体长高的食品和相关饮食习惯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均衡饮食。

  ·妈妈必须了解的五大营养食品

  ◎牛奶 ◎鱼 ◎菠菜 ◎胡萝卜 ◎橙子

  ·合理的饮食习惯是长高个儿的秘诀

  1.细嚼慢咽

  快吃食物会给胃增加负担,导致消化吸收障碍,甚至引起胃肠疾病。

  2.适当补钙

  为了促进钙的吸收,还要避免钙制品与碳酸饮料同时饮用。因为碳酸饮料中磷的含量过高,会破坏钙的吸收。最为合适的比例是:2∶1(钙∶磷)


 

 

 

 

      3.含盐分高的食品要尽量少吃

  各种腌制食品和香肠,以及熏肉等盐分较高,又是熏制食品,对胃肠黏膜有较大的刺激性,而且这类食品中维生素含量很低,对孩子成长也不利。

  4.对偏食和零嘴说NO!

  零食中的蔗糖在大肠中会迅速被吸收到血液中,提高血糖水平,导致生成大量的有机酸,分解骨骼和牙齿当中的钙,由此妨碍骨骼的形成。

  5. 饭后休息一小时左右

  饭后让大脑和全身都休息一下,对消化系统的正常运转是很重要的。

  6.吃饭时少喝水

  吃饭时喝很多水会冲淡胃中的消化液,妨碍食物的消化吸收。另外,饭前喝水会降低食欲,所以要尽量避免。而饭后喝适量的蔬菜汤或牛肉汤等,会对长个有利。

  7.愉快地用餐

  在愉快的气氛中进食,脑的中枢神经也会变得积极,使得循环系统和其他器官能积极配合消化系统功能,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

 

 

 

 

 

 好习惯,好身材


  一些生活的小秘诀会让孩子长得更高些。这里收集的几个生活守则很容易实践。

  生活守则1:充足的睡眠

  处于生长发育旺盛期的孩子,睡眠时会分泌大量的生长激素。经测定,睡眠状态所分泌的生长激素要比清醒时多三倍。尽可能让孩子在晚上10点以前睡觉。如果能睡得沉一些,这样不仅能解除疲劳,还可以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而要想使孩子睡得沉,就要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按时睡觉起床。

  生活守则2:多晒太阳

  长个儿与气候有密切的关系,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以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形成,而维生素D能促进钙的吸收,对骨骼的发育有着重要作用。多带孩子到户外活动或是进行日光浴,对骨骼的发育很有好处。

  生活守则3:坚持适当的运动

  选择一些适合孩子身体状况和体力的运动,并坚持下去,有利于骨骼的发育。比如单杠运动有利于脊椎骨和上下肢的发育。此外,慢跑或是跳高、跳远、跳绳,也对长个儿有好处。在睡觉前适当运动一会儿,比如跳绳10分钟,会使孩子在睡眠过程中生长激素分泌得更多一些。

 

 

 

 

 
   荞麦面是一种灰黑的面粉,但是别看它其貌不扬,营养价值却很高。荞麦面有着各种各样的食用方法,不过人们最为习惯的还是用它做面条。荞麦的蛋白质比大米和面粉都高,尤其是成长过程中的儿童,更适合吃一些荞麦面,其中的赖氨酸和精氨酸会让父母们都惊讶于孩子的长高速度和聪明程度,但是父母们给孩子们做荞麦面条的时候,也需要有一些值得注意的地方。

  荞麦面条最适合的搭配就是用肉末和黄瓜一起凉拌,荞麦面性凉,容易伤胃,所以在做的时候一定要泡得时间长一些,直到泡软,口感更好,也更容易消化。黄瓜可以让荞麦面更清爽不容易腻,而肉末最好采用羊肉末,羊肉温暖养胃,和荞麦是很好的搭配。

  最适合食用荞麦的就是老年人和小孩子,偶尔吃一吃荞麦面条,老年人可以用来减血脂、降血压。小孩子在成长期间更是少不了荞麦,荞麦面条虽然好吃,但是并不适合早餐和晚餐,容易让胃部受损,或者不容易消化,每次不应食用过多,适量原则最好。

 

 

 
   糯米可以用来煮粥,也可以用来做汤圆,但是最健康也最神奇的做法还是把它做成醪糟酒酿。糯米可以帮助消化,也有安神的作用,能够缓解疲劳和头昏眼花的症状,糯米的这些效果在做成醪糟酒酿以后更加突出,而且食用起来也更方便,不太受使用量的限制。

  我们可以用糯米、薏米、莲子粗粉、山药粗粉、芡实米、茯苓粗粉、酒酿曲适量混合在一起,将拌匀的原料放入搪瓷盆中,加水适量,在笼屉中蒸1小时,拿出放冷,拌入酒酿曲,把盆放在约25℃的环境中,约36~48小时,原料即发酵成为酒酿。如果爱吃甜的可以加一些冰糖,醪糟酒酿可以在中午和晚上服用,不但帮助消化,而且镇静安神,也会让胃觉得很舒服。

  此外,薏米健脾利湿,莲子和山药补脾益肾,茯苓补气,各种原料相配,补虚强身。做成的醪糟酒酿实在是最营养健康的搭配。

 

 

 

 

   有更充足的食物膳食纤维和碳水化合物,适合当作主食食用。

 燕麦通常被人们用来泡在牛奶中食用,其实偶尔用燕麦做一做八宝饭,更能起到美容养颜、延缓衰老的作用,燕麦中含有多种酶,不但能抑制老年斑的形成,而且能延缓人体细胞的衰老,是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最佳保健食品。

  更重要的是,燕麦丰富的可溶性纤维可促使胆酸排出体外,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含量,减少高脂肪食物的摄取,也因可溶性纤维会吸收大量水分,饱腹感很强,经常食用,减肥瘦身的效果特别好。

  燕麦八宝饭是把燕麦、黑糯米、长糯米、糙米、白米、大豆、黄豆、莲子、薏米、红豆等加水浸泡一个小时,然后再煮熟就好了。八宝饭

 

     不少“顽皮、不乖”的孩子趁假期去看心理医生,然而,昨日记者从市儿童医院了解到,这些孩子中有80%%都是铅中毒,多数与吃膨化食品、咬指头这些生活习惯有关。

 

 
  八成 不是心理问题

  每年一到放假,有些家长都喜欢带孩子看心理医生。特别是那些平时脾气暴躁、多动的孩子,家长总想请医生辅导。据了解,仅前日一天,重医附属儿童医院心理科就收到40多位这样的孩子。记者从心理科梅教授处了解到,这些孩子经过血铅检查,发现有80%%都属于铅中毒,根本不是单纯的心理问题。

 

 

 

 
  儿童铅中毒可表现为多动、易怒、暴躁,昨日一位合川来的小男孩情况就非常典型。这位孩子不仅咬伤了妈妈的手臂,在学校还经常和同学发生摩擦,一生气了就咬人。家长以为孩子是心理有问题,最后血铅检查报告出来一看,孩子血铅含量达到702微克/毫升,超过卫生部规定的100微克/毫升七倍还多!孩子的父亲是搞汽修的,孩子常去那里玩耍。“这就难怪了,这些地方空气粉尘中铅含量很高。”医生表示。

 

 

 

 
  咬指头易导致铅中毒

  医生表示,儿童的神经系统对毒性物质抵抗力很脆弱,尤其是铅。教育和帮助儿童避开铅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铅毒的关键。

 

 

 

 

 

   据介绍,孩子体内80%—90%的铅是从消化道摄入,也就是说,如果孩子摸了食品袋上的字、画画后又用手抓食品,摸了涂油漆、彩釉的装饰物或玩玩具后又吃手,以及常去加油站、电池厂、汽车站这些空气粉尘铅含量高的地方,是非常危险的。膨化食品的铅含量也比较高,皮蛋、爆米花和劣质罐头、饮料这些高铅食品也要尽量少吃或不吃。

 

 

    春季气温逐渐回升,病毒、细菌较易繁殖,同时由于气温不断变化,人体抵抗力容易受到影响,因此,春季是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尤其是一些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一般来说,春季常见的传染病主要有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病毒性胃肠炎、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以及近年新出现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人禽流感等。

  -强化对传染病认识,增强保健意识。春季气候多变,乍暖还寒,不要过早地脱去冬衣,否则容易患流行性感冒、肺炎等呼吸道疾病;出现身体不适,如发烧、咳嗽、出疹等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及时进行疫苗、菌苗、类毒素等自动免疫制剂的接种、注射,如麻疹、百日咳、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流行性出血热、乙肝、甲肝、脊髓灰质炎、乙脑、霍乱、伤寒等传染病疫苗或菌苗。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主要措施。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勤用流动水洗手,尤其是餐前便后要注意彻底清洗双手;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不喝生水,生熟砧板要分开,生食瓜果蔬菜要洗涤消毒,杜绝生吃水产品。病死的家禽、家畜、不新鲜的水产品不要购买。

 

 

 

   -每天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勤晒被褥;呼吸道传染病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去人流密集、空气污浊的场所,如大型商场、影剧院等。

  ,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宜多食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注意锻炼身体,避免过度疲劳;要合理安排好作息,保持充分的休息睡眠,做到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

  -合理膳食,增加营养,要多饮水菜、水果等。

 

 

 

 

     “自言自语”是幼儿与假想伙伴的游戏言语。独生子女更有可能有假想伙伴,这是排除孤独和寂寞的巧妙方法。

  细心的父母可能会发现,孩子在独自游戏时,常常会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还常常自言自语,时而与这个角色对话,时而又与另一个角色对话,好像他正在和这些“伙伴”一起玩耍似的。
 

 

 

      有些父母便会担心起来,怀疑孩子是否患上了某种心理疾病。其实,这是儿童正常的行为表现,这里的“不同角色”是幼儿假想的游戏伙伴,“自言自语”是幼儿的游戏语言。

  三口之家的现代家庭结构,决定了大部分孩子在童年时期往往有较多时间是在家里独自游戏。这时就常常会出现年轻父母担心的幼儿游戏语言。幼儿的游戏言语是其思维的有声表现,它伴随着游戏进行,反映行为过程中的问题和行动结果。

 

 

 

 

   假想的游戏伙伴是儿童游戏的精神伴侣与无形的朋友。据研究,有15%~30%的儿童会出现这种现象,多在2.5~6岁之间发生。一般来说,这个现象到了入学年龄,随着幼儿社会交往的增多会渐渐消失,个别儿童可能延续到10岁左右。 

 

     和年龄稍大的初中、高中生相比,幼儿园小朋友和小学生上心理咨询室更“勤快”———在青少年咨询者中占80%,

 

       这是上海市社科院青少所研究员徐浙宁对申城665例非医疗系统的儿童心理咨询个案分析研究之后得出的最新结果。小小囡心理咨询比例更高主要和年轻父母的科学育儿观念、第一代独生父母的养育焦虑等有关。

 

 

 

    第一代独生父母养育子女有焦虑

    “上周壮壮居然说了两次谎!被我看穿了,小家伙竟然还耍赖皮!而且他最近常常因为一点小事就对人发脾气,我很担心。”面对心理咨询师,5岁男孩的母亲吴小姐焦急不已。她觉得打孩子不对,但尝试和孩子讲道理又行不通,急匆匆来求助心理咨询师。

    徐浙宁分析,现代年轻父母有着相对更高程度的养育焦虑。可以看到,学龄前儿童的父母大多数是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他们成长过程中相对更多地是享受“被照料”,而较少成为“照料者”,所以这些“独生父母”在自己为人父母的时候更可能因为没有照料经验而更多焦虑;同时,现代城市生活的紧张与压力,也使这些父母对自己的孩子有更高期望,对自己的养育角色有过高要求,所以潜意识中有更多养育焦虑。

 

 

 

 
  年轻父母更关注孩子心理健康

    三十出头的小罗夫妇俩除了保证6岁的女儿好好吃饱穿暖外,常常观察好好的行为和情绪表现,一发现有什么奇怪的情况就上网查阅,看好好是不是有什么心理问题,而他们也是心理咨询室的常客。前不久,他们又带着好好去见心理咨询师:“我们好好最近总是定不下心来,坐不了几分钟就神游海外了,她是不是得了小儿多动症啊?快上小学了,这样会不会影响以后的学习啊?”华师大心理咨询中心咨询师陈默说,虽然有时这样的家长眼中的问题对天性好动的儿童来说并非问题,但家长对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视有利于随时发现问题、纠正问题。

 

 

 

 
    徐浙宁研究员发现,预防性的心理咨询观念随时代和城市发展在提升。年龄越小,其父母自身也相对更年轻,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更为关注,所以遇到问题求助意识更强烈,求助行为也更多;而中学生的父母相对年龄更大,对心理咨询的认同相对较低,而且随着孩子长大,对心理咨询的信心也可能日益减少。

 

 

 

 

     7~11岁孩子心理更应受关注

    徐浙宁表示,除以上两个家长方面的原因,低龄化咨询的特点也与儿童本身的年龄特点有关,年龄越小的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性越强,而且不大在乎自我问题的暴露,所以更容易求助;而随着年龄增大,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闭锁性增强,独立性增加,也就相应增加了随父母前去或自己主动求助心理咨询的困难。

    因此,7-11岁即小学期间是儿童心理咨询的关键阶段,10岁前是干预的敏感阶段,10岁后则干预难度越来越大。另外,因为小学阶段和学龄前的生活相比,有很大差异,容易暴露孩子的心理问题。而小学生的可塑性还比较强,如果此时发现心理问题并予以及时合理的引导,效果将比较明显。儿童心理专家、华师大心理学系副主任桑标认为此项研究比较符合实际情况,虽然有些心理问题只有在各个特定年龄段出现,但从总体上讲,心理和行为问题发现地越早,干预的空间和效果肯定越好

 

+1

来源:chenjiawen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