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孩子入园就生病的怪圈

1-3岁护理

2009年11月12日

     有很多妈妈反映,孩子平时在家里身体很好,养到2、3岁都没生过什么病,可一进幼儿园就不对劲了,没完没了地生病,严重的甚至每个月都得往医院跑,难道这真的是孩子适应幼儿园所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么?有没有办法帮助孩子们摆脱这个怪圈呢?

 

 
孩子入园就生病的怪圈

  又到了开始为孩子考虑入托的时候了,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入园,更要选择一所合适的幼儿园,这些都是让父母们颇费脑筋的问题,除此之外,父母们最担心的还孩子“陷入”一入园就生病的怪圈。

 

  本期“实况转播”中的小宝(化名),因为上了幼儿园而遇到了他有生以来的第一次大“考验”。不少家长也有同感:为什么孩子在家里好好的,一上幼儿园就变得“体弱多病”了呢?为此,我们专门请上海市儿童医院的陆振华医生,为小宝纸上诊病,希望能给其他家长起到借鉴的作用。

 

 

 

 

   诊病实录:

  小宝3岁以前是在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的“包围”中长大的。从出生到进幼儿园的3年中,小宝因为受到全家人的精心呵护,所以很少生病,即使有病也只是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与进入幼儿园后的情况大相径庭。小宝为何会频繁生病呢?究其根本的原因,一是小宝平时受到“很好”的照顾,身体的抗寒抗疲劳能力较差;二是小宝没有集体生活的经历,平时较少受到病原体的侵袭,身体的抗病原体能力较差。孩子在受寒或疲劳时,身体的抗病能力下降,这时,如果再遇到病原体侵袭,就很容易生病了。

  让我们了解一下孩子的抗病能力是如何产生的。机体抗病能力有先天的和后天获得的两种。在正常情况下,每个新生儿都会得到正常的先天抗病能力的细胞要在出生后才逐渐发育成熟,在出生的6个月内,产生的抗体是很少的。

 

 

 

 

   宝宝从母体得到的抗体,在出生6个月时基本消耗完,此时,他的抵抗力最弱,最容易患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机体的免疫系统逐渐发育成熟,抗体的产生能力也逐渐增加,通常,孩子在3岁以后,机体抗病能力较3岁前会有明显的提高。但是,抗体是高度特异性的,只有当孩子的机体受到某一种病原体的侵袭后,才会产生针对该病原体的抗体,也就是说,对于大千世界中各种各样的病原体,孩子只有接触了它们,他的机体才会产生针对这些病原体的抗体。

  所以,即使宝宝身体发育正常,也并不意味着他的机体对各种病原体都有抗病力。如果孩子平时接触的病原体的种类少,他的机体对那些没有接触到的病原体就缺少了特定的抗体,也就是说该病原体没有抵抗力。当小宝从一个被精心照顾的小环境进入到集体的大环境后,他的饮食起居习惯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生理上会有不适应的感觉。小宝接触的小朋友多了,环境复杂了,接触各种病原体的机会也就多了,患病的次数就会相应增多。但是小宝的身体对各种接触到的病原体也会产生抗体,所以他的抗病能力也会逐渐增强。

  对小宝来说,在集体的大环境中接触各种病原体是不可避免的,当他有了患病的迹象时,爸爸妈妈一来要积极给孩子治疗,二来要让孩子在患病时得到很好的休息,避免疾病加重。平时应该让孩子多锻炼,多活动,以提高身体的抗寒抗疲劳能力。如果孩子患病太频繁,建议家长可以带孩子去医院检查免疫功能,适当使用一些提高免疫力的药物,可以加快孩子免疫功能的发育。

  小宝患病后经常有胃痛,这可能是患病的病原体引起的,有些病原体,既对呼吸道致病,也会引起消化道疾病,如胃痛、腹泻等现象;也可能与服用药物有关,一般而言,食用容易消化的食物,几天后症状就会缓解。如果胃痛症状较重,持续时间较长,可以服用一些胃黏膜保护剂,胃痛现象就会缓解。必要时,也可进行胃钡剂检查或胃镜检查,以排除胃的器质性病变的可能。

 

 

 

 

  贴心小提示

  ·养成好习惯,减少染病的几率

  在入托之前,孩子大都是单独生活在各自的家庭中,交叉感染的机会少,孩子受关注的程度高,这些都是减少生病的原因,入托之后呢,孩子将与十几甚至几十个同龄孩子生活在一起,无形之中,孩子相互传染病菌的几率就相对增加了。

  因此,在决定是否上幼儿园之前,父母应首先观察孩子是不是具备了某些能力,比如:自己控制大小便的能力,能不能在出现情况之前先行报告大人,在成人的帮助下顺利完成,如果还不具备的话最好暂缓入园,否则很容易因为尿湿了衣裤而引起感冒。再比如孩子是否已经能够区分玩具与食物,不会轻易去撕咬玩具;是否有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吮吸手指、不挖鼻孔等,这些习惯都有助于减少交叉感染的概率。

 

 

 

   ·选择幼儿园,应注意卫生细节

  在选择幼儿园时,不要只注重硬件是否先进,教育上是不是抓得紧,更应该注意的是一些日常的细节问题,父母们可以暗中观察老师清洗餐具或玩具时是否用心,每日晨检的卫生老师是否认真负责,冬天室内开空调时是否注意教室的通风工作等。这些细枝末节虽然是每家幼儿园都应该做好的日常工作,但其间的差异却足以影响你孩子的身体健康,它们远比什么特色、双语重要得多啊!

  ·懂孩子的心,帮他度过适应期

  孩子初入园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不仅是心理上从排斥到接受,进而喜欢,还有一个生理的适应期。

  刚刚入园时,几乎没有一个孩子会立刻喜欢上幼儿园,他们或是哭闹不休,或是无声抗议,这个阶段是孩子心理上的断乳期,所以在初入园的一两个月里,父母应该多花时间来陪伴孩子,给他们心理上的安全感,这样他们才会慢慢去审视这新的生活安排,逐渐地去接受。

  在这段时间内,父母不要因为补偿的心理而在双休日带着孩子东奔西跑游山玩水,要让他们好好休息,因为忧郁与哭闹都是非常伤神的事情,孩子们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安慰与身体上的休息,而不是新的感知与刺激。

 

 

 

 

 ·培养作息习惯,保证睡眠充足

  每天晚上尽早安排孩子上床睡觉,因为幼儿园里的午睡对有些孩子来说改变了作息时间,所以质量难以保证,这时晚上的睡眠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另外,不要总是担心孩子在幼儿园没吃饱、没吃够,在餐饮问题上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就像以前一样安排即可,对孩子而言宁可饿点,也不能撑着了。

 

 

     问:我孩子的幼儿园办了许多兴趣班,有钢琴、舞蹈、绘画、体燥、英语等。许多家长积极报名。有的家长还给孩子报了三四个班,也有的孩子参加社会办班的同时也参加园里办的班。我想别的家长都如此积极,那我也不能落后,但是该报什么班,报几个班合适,我真吃不准,请指教。
  答:当前,许多幼儿园都在举办各种班,统称为兴趣班,实质上应是为满足孩子的不同兴趣和发展的需要,而创设的环境和条件。

 

 

 

 
  各种兴趣班都有其各自的教育价值。孩子参加兴趣班的整个过程,是孩子学习、发展的过程,不仅他自己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家长也要付出一定的精力去配合教育,这样效果才好。所以,您在选择兴趣班时应持慎重的态度、否则盲目地去跟风,让他应付差事地去学习,会使您投资很大,却收效甚微。那么该如何帮助孩子选择兴趣班呢?

 

 

 

 

  第一、要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特点选择

  什么是“兴趣”呢?就是孩子最喜欢的,最想参与的一种情感。“需要”则是孩子身心发展的自身要求。孩子除了自身的生理需要之外,还有游戏、交往、学习、表现、审美等多种需要。那么我们选择的班首先必须是孩子感兴趣,最喜欢参与、最需要的活动。您可以在平时有意去观察、了解孩子最喜欢参加哪类活动,如有的孩子一听音乐就肢体摇摆,喜欢模仿演员唱歌、跳舞;有的孩子平日喜欢涂涂画画。您可以根据他的表现及意愿做出决定,只有他真心喜欢,需要参加才可能入门,并能坚持学习。千万不要根据孩子一时的好奇和冲动就去报班。也不要主观臆想,强加于孩子,否则将会事与愿违。

 

 

 

   第二、对所报的兴趣班进行相关的考察了解

  目前,社会上办班的机构很多,授课教师水平也参差不齐,教师的能力高低及责任心直接影响孩子的发展。有的教师尽管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技能,但是由于不了解幼儿年龄特点和教育规律,使用教大学生的方法,所以效果并不理想,有的孩子因此而厌学。针对此种情况,您应该事先了解一下教师是否有幼教背景,还可以通过向幼儿园的教师或曾参加过兴趣班的孩子家长了解一下,然后再慎重抉择。

 

 

 

 

   第三,给孩子报班不要贪多

  因为孩子与您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切勿像有的孩子双休日上四个班,不给他一点自由时间。孩子上着这班惦记着那个班,这样不仅搞得他筋疲力尽,而且还会使他做事不专一。建议您最多报两个班为好。

  孩子上了兴趣班后,家长不能一送了事,还要及时关注、过问孩子的学习现状,配合教师进行教育,并督促孩子在家练习,这样使孩子不仅一直保持浓厚的兴趣,还能有始有终地参与学习,并在学习中得到最大的收益。

 

 

 

 学龄前孩子的睡觉问题

  学龄前孩子在睡觉的问题上仍然会有反复:有的时候他会十分抵制上床睡觉,有的时候他会一次又一次地从床上跳下来,并以此来检验你的耐心程度;与从前有所不同的是,现在他会同你争论和讨价还价了。

 

 

 

 

  到了这个年龄,大部分的孩子在白天已经不睡觉了。如果他们偶尔睡午觉的话,晚上的睡眠时间就会减少。他们一般在晚上会睡10 ~12小时。

  如果你需要一大早就把孩子从床上叫起来,那么他在晚上就需要早一点睡,或需要在白天小睡,这样才能够有一个比较均衡的作息时间。尽量避免在周末的时候调整上床睡觉的时间,否则到了星期一他会很难调整回来的。

 

 

 

 

   到了这个年龄,一般晚上就不会再醒了,因为大部分的学龄前孩童已经学会了自己重新入睡。而且他们也开始能够记得自己做过的梦了,还会用很生动的语言向你描述它们。关于梦的具体内容,你不要太过认真,除非你的孩子似乎身陷其中不能自拔。

 

 

 
  小提示:

  ·一定要小心监护这个年纪的孩子所看的电视节目,尤其是在晚上看的节目;因为大部分的孩子,尤其是那些聪明、敏感的孩子,会把这些影像带到床上去的。这样他们就会难以入睡,或难以赶走那些躲在床底下的妖怪。

  ·小提示:

  有些药物会对睡眠产生影响。如果出现了新的睡眠问题和新的药物,请咨询你的保健医生看一下这两者间是否有联系?

 

 

 

 

     一说到“垃圾食品”人们会马上想到汉堡包、方便面,其实,从营养素角度来说,鸡肉汉堡并不能被称为垃圾食品,其蛋白质含量较高,还含有一定量的B族维生素。真正的垃圾食品一般包含这三层含义:营养质量较差;容易让人不知不觉中发胖;不利于预防慢性病。按照这三个含义,我们来给垃圾食品排排名。

 

 垃圾指数:★★★★★


可乐等汽水——典型的“垃圾食品”。其中除了糖分和磷之外,几乎不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其他营养成分。目前我们食物中磷已经过多,而过多的磷会妨碍钙的吸收,促进钙的流失。膳食中有了粮食之后,也不需要额外的糖分。

 

 

 

垃圾指数:★★★★


      麻花、馓子等煎炸小食品——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都不足。煎炸的油经长时间加热,脂肪酸发生有害化学变化,会引入多种有害成分;为改善口感,常常在其中添加明矾,是食品中铝污染的来源。

      糖果——成分主要是蔗糖,含糖量通常在85%以上,在糖类食品中,巧克力营养形象不错,但真正对健康有益的,只是可可含量超过70%的黑巧克力。

      薯片和锅巴——薯片的原料是富含钾和B族维生素的马铃薯,基础很好,可在煎炸过程中吸收了大量油脂,维生素损失严重,而且形成了不利健康的“丙烯酰胺”类物质。同时,经过过度调味,含盐量较高。
 

 

 

 

 
垃圾指数:★★★


      方便面——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低,膳食纤维少。其汤料包中含有大量盐分和味精,酱包或油包中含有大量脂肪,而且难以保证新鲜。但它油炸程度不高,丙烯酰胺含量较低,也不用加入明矾,故而垃圾程度低于其他煎炸小食品。

       膨化小食品——蛋白质含量低,维生素不足。表面有调味料,含盐量较高,有的还含有铝。而且很多产品含有氢化植物油,其中的反式脂肪和饱和脂肪对心脏健康十分不利。月饼和其他甜点———属于高糖分高脂肪低纤维的食物,能量很高,多吃容易增加体重。各种所谓的果料产品,其实主要来自于水果香精和色素,并不能代表水果的营养价值。

 

 

 

 

 
垃圾指数:★★

     汉堡包——含淀粉、蛋白质、脂肪和矿物质。有一定营养价值,主问题是脂肪多、纤维少,维生素C和其他抗氧化成分不足。如果同时搭配蔬菜,下一餐再吃些粗粮豆类,可成为正常饮食的一部分。

     速冻汤圆、速冻肉粽等——主要原料属于精制谷物,饱和脂肪含量较高,能量偏高,纤维不足,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含量因馅料而异。优点是不需要高温烹调,不产生毒物。

     罐头食品——罐头食品被列入垃圾食品,实在有点冤枉。水果罐头煮制中会损失大部分维生素C,但大部分矿物质和几乎全部的膳食纤维得以保留下来。如黄桃罐头中的胡萝卜素得以保存;豌豆、蘑菇等蔬菜罐头保留了矿物质和膳食纤维;肉类罐头中矿物质没有损失,甚至因为高温高压加热,骨、刺中的钙还更多地溶解了出来。

 

 

 

   睡眠中儿童有时会发出阵阵轻轻的鼾声,常被人们认为是熟睡的表现。而有些儿童,这种鼾声会变得很响,像成人在睡眠时打呼噜一样,许多家长不禁会问:小孩睡觉怎么也会打呼噜?其实有这种情况的儿童并不在少数。医学上称这种情况为儿童睡眠鼾症,如果继续发展就会变成严重影响生长发育的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了。引起儿童鼾症的原因很多,但最常见的原因是腺样体肥大。

 

 

 

   腺样体是在鼻腔后方鼻咽部后壁上的淋巴组织,因上呼吸道炎症的反复刺激,而出现病理性增生肥大,并常与慢性扁桃体炎合并存在。儿童鼻咽腔狭小,肥大的腺样体组织可将其部分或完全阻塞,引起正常通过鼻腔的呼吸气流不畅。患儿可有鼻塞、流涕等症状,睡觉时呼吸不畅的气流引起咽腔黏膜震颤,发出鼾声,导致打呼噜、张口呼吸甚至呼吸暂停等现象。不及时治疗还可引起临近器官的炎症,如中耳炎、鼻炎鼻窦炎、气管炎等。长期的呼吸不畅,可严重影响全身的生长发育,如颌面骨发育障碍,上颌骨变长,腭骨高拱,牙列不齐,上切牙突出,唇厚等所谓的“腺样体”面容。营养状况较差,常有夜惊、磨牙、遗尿等。

 

 

 

      长期的呼吸不畅使得血氧降低,还可影响大脑的发育,导致儿童智力、理解力及记忆力的下降,对儿童的健康成长是十分有害的。因此当儿童睡眠时出现打呼噜的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耳鼻喉科医生通过对咽腔鼻腔的检查,以及鼻咽部X片、纤维鼻咽镜或鼻腔内窥镜检查,即可以得出明确诊断。轻度的腺样体肥大,病程较短或上呼吸道感染时出现的打鼾,首先应用抗生素等药物治疗,以控制和解除症状,但应注意避免反复感染。当药物治疗不能缓解症状,或长期存在呼吸不畅,尤其是有呼吸暂停现象时,手术切除肥大的腺样体和扁桃体常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专家分析,这可能与从该年龄起,儿童的食谱增宽、食量增大,但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摄入过量的高脂肪、高热卡食品,使单个脂肪细胞体积增大有关。为此,医学专家针对5岁“小胖墩”突增的问题,提出以下预防对策:

  一、饮食方面需注意的三个问题

  1、不以儿童好恶提供饮食,保证其膳食平衡;

  2、避免进食过快和进餐次数过多;

  3、晚饭不要过量。

 

 

 

 

 

 
  二、运动是保持身材的最佳方法

  多做打球、游泳等运动,持续时间为10—20分钟,频率为每周3次以上。

  三、心理原因造成的肥胖

  一些孩子由于父母离异、学习成绩不佳等原因产生心理问题,通过过量饮食而发泄以至肥胖,因此也应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家庭教育是学龄前宝宝教育最重要的部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在其中承担了主要的责任。到底怎么做才能培养出一个好宝宝哪,这里把平时看到听到的一些方法拿出来和大家讨论一下。


1、不要用“儿语”和宝宝说话

许多家长都会觉得宝宝的奶声奶气很好玩,用宝宝说话的方法和他/她说话,其实这样做不利于宝宝发音和语言发育,反而会让他把错误的发音认为是正确的,将来也不易纠正。比如把“吃”说成“气”。

2、好宝宝夸出来

不要吝啬对宝宝的表扬,但要注意表扬的事情要具体,不要泛泛地表扬。比如宝宝今天饭吃得好,就要说:“宝宝今天饭吃得真快!妈妈真喜欢啊!”诸如此类的,而不是光说“宝宝是个好宝宝”,这样做有助于强化宝宝的好习惯好行为,知道自己什么地方做对了。

但是也不能只夸奖而不批评。

 

 

 

 
3、不要当着孩子和客人面前批评孩子

小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如果在客人面前总说:“我家宝宝一点不乖!”“我家宝宝没你们聪明!”,会让孩子对自己失去信心,造成不良的心理暗示,批评宝宝也要单独和宝宝说,并且就事论事,而不是乱翻老账。

4、培养宝宝良好的秩序感

家里的东西不要乱堆乱放,宝宝的玩具衣物最好用整理箱分别放好,大一点的宝宝在玩好玩具后,妈妈应该鼓励宝宝自己把玩具收好,可以在整理箱上贴上标签,画上图案告诉宝宝,这个应该放什么。


 

 

 

 

 5、不要阻止宝宝的探索精神

宝宝在一个阶段会喜欢摔东西,或者乱翻东西,那不是宝宝调皮,而是宝宝在用自己的手探索世界哪。他想知道东西掉下去会怎么样,会对这样的游戏乐此不疲。妈妈不要粗暴的阻止宝宝,有条件的话应该鼓励宝宝的这种行为(有危险的除外)。

6、鼓励宝宝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在宝宝开始抢调羹的时候,在他开始扒小碗的时候,就应该给宝宝条件,让他自己去尝试吃饭,哪怕他把饭撒得一地。千万不要因为宝宝做的不好就由妈妈代劳,一来不利用培养宝宝的自立能力,二来过了这个阶段,你再想让他学,他也不愿意学了。关于这点,妈妈要做好在后面收拾的准备,那可比自己干累多了,特别是赶时间的妈妈要注意哦!

7、不要用命令的口气和宝宝说话

要和宝宝建立良好平等的关系,就不要总用权威命令的口气和宝宝说话。比如,让宝宝拿双筷子,说:“宝宝,请帮妈妈拿双筷子来好吗?”是不是比“去,给妈妈拿双筷子来!”好多了哪?宝宝拿来以后,不要忘了说“谢谢,宝宝真能干!”

 

 

 

 
8、培养宝宝的人际交往能力

妈妈多带宝宝出门,注意让宝宝和碰到的邻居或熟人打招呼,如果宝宝比较害羞胆小,妈妈可以主动和别人打招呼,以身作则,再让宝宝学习模仿。鼓励宝宝和陌生人说话,回答别人的问题,宝宝有了进步一定要及时表扬!(这里也要注意安全问题,这点我也比较困惑)。

9、鼓励宝宝和同龄人玩耍

宝宝在和同龄人玩耍时,可以学到许多与人相处的技巧,学会分享和关心。所以多让宝宝出去和同龄人玩耍或者邀请宝宝的朋友们到家里来,在孩子们闹纠纷的时候,尽量让他们学着自己处理,大人不要过多干涉。当宝宝想要别人的玩具时,可以鼓励宝宝用自己喜欢的玩具去交换,当宝宝的玩具被抢走时,鼓励宝宝们一起玩某个喜欢的玩具或者轮流玩,培养宝宝宽容和博爱的精神,而不是当个小吝啬鬼。

10、培养宝宝的性别意识

1岁开始宝宝可能就渐渐有了性别意识,注意不要“性别错位”,不要把男宝宝打扮成女孩子的样子,穿女孩子衣服,玩女孩子的玩具,反之亦然,否则成年后可能引起心理障碍。还要注意妈妈在男宝宝面前不要穿过于暴露的衣服。

 责任编辑:Jannie

 

 

   对于儿童肥胖问题,陈春明教授解释说,儿童的身高和体重在发育的过程中,如果两者之间不平衡,就会出现肥胖。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身高正常的,体重过大,这是真正的肥胖,就需要控制,让体重发育能够跟身高均衡一些。另外一种情况是,身高不足,体重增加,即身高不足情况的肥胖,这时千万不能控制体重,而是让身高和体重相应地发展、发育。

  陈教授指出,6岁左右年龄段儿童的肥胖率比较高,7岁到13岁也是肥胖发生高峰年龄段。她说,对于肥胖的孩子,要给他们合理、平衡的膳食,培养良好的进食行为和进食习惯,并进行适量的每日运动。此外,家长本身的饮食行为也会影响孩子。


责任编辑:Jannie

+1

来源:chenjiawen

推荐文章